摘要:今年暑期,《长安的荔枝》刷爆网络,剧版刚刚火热完结,影版再次搬上荧屏。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今年暑期,《长安的荔枝》刷爆网络,剧版刚刚火热完结,影版再次搬上荧屏。
电影中,大鹏饰演的李善德,未运荔枝前,是安分儒雅的少年郎,运完荔枝后,短短几月,却生生变成满头白发的“迟暮老叟”。
谨小慎微,老实本分,却因无意勾心斗角,成为倒霉的“荔枝使”,远赴岭南三千里,呕心沥血运荔枝鲜。
惹得网友们狠狠共鸣:“这演得不就是职场里的我吗。”
踏实勤恳,认真做好分内事,却因不善言辞,被当成“软柿子”,处处压榨,日日憋屈。
不过“社畜”李善德,在重压之下,依然平安地回到长安,这其中,离不开他的内心向往:与远在长安的妻女团聚。
《青铜时代》是王小波创作的长篇小说集,由《万寿寺》、《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三部分组成,著作以唐朝为背景,加上穿越时空的魅力,荒诞又大胆,幽默又不失理性。
他笔下的一个个小人物,像是一个个“李善德”,面对重重压迫,依然心怀远方,步履不停。
王小波更是透过笔下人物,给当代职场打工人总结了3条“生存指南”。
“每天忙成狗,累到想躺平”
学薛嵩,造个“无用”的“水车”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薛嵩是长安贵族阶层的一员。
在长安时,他每日身着暗绿色官服,腰配镀金皮带,在街道上策马而过。
看似风光无限,却也摆脱不了官场的严苛律制,人心的诡秘难测。
他曾是一名金吾卫,负责宫廷治安,每天披星戴月,守护皇城安全。
但向往自由的心让他毫无“上班”兴趣,终日浑浑噩噩。
再后来,薛嵩接管官营手工作坊差事,但因不谙官场“潜规则”,身心饱受其累,最终愤愤离去。
一心想要逃离的薛嵩,卖掉祖产田地,经朋友帮助,买来了湘西节度使的职位。
在湘西,薛嵩试图建立政权,但不谙官场规则的他,毫无威势可言,想要管理军队,但士兵纪律涣散,很难应付。
仕途不顺的他开始痴迷工艺制造。
他造了一架巨大无比的水车,想让水流推动它,永不停息地转动,这样就可以浇灌菜园,还能带动风箱、磨盘。
然而他的水车过于精密,常常被树枝、鱼群卡住,时转时停,最后解体。
众人嘲笑薛嵩造水车“荒诞至极”。
然而这架看似“毫无用处”的水车,却是薛嵩的一处“避难所”,在制造过程中,他忘却周边一切,遇到了真正的自己。
剧版《长安的荔枝》中,有多个李善德向女儿写信的镜头。
接下“荔枝使”差事的李善德在岭南日日寻官问道,寻找荔枝转运办法。
但官员阻挠,再加上荔枝本身属性,转运之事难上加难。
李善德日日夜不能寐,而在这艰难的时刻,他坚持给女儿写信。
虽然信件对荔枝转运并无用处,但却是他在黑暗里的一束光,抚去了他所有的阴霾。
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步履匆匆,一路前行,却被种种现实所累,压得喘不过气来。
此时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片“诗意世界”。
它无关绩效、不求认可,或许是精心侍弄几盆花草,或许是烹制一道美味的菜肴,又或许是看一部感兴趣的电影……
看似“无用”,却能让你紧绷的灵魂得以松绑,不安的内心得到释放。
“逃离远方,却越逃越累”
看红拂,自由不在大理而在心里
红拂是一名歌姬,她拥有着美艳的容貌,婀娜的身姿。
作为府中众多歌姬中的一位,她早就厌恶了封建王权与夜夜笙歌,她想逃离这深墙大院。
在一次夜宴上,她看上意气风发又聪明绝顶的李靖,认定李靖是能带她逃出牢笼的人。
于是在一个夜晚,红拂逃过重重守卫,来到李靖住处,想让李靖和她一起出逃。
在威胁与美色诱惑下,李靖带着他那一堆发明,最终和红拂历经艰险逃出了洛阳城。
原本以为逃离高墙就能换来真正的解脱,却没想到跌进了更大的牢笼。
李靖的数学才能被朝廷发现,成为了位高权重的“李卫公”,而红拂则成为尊贵的“卫公夫人”。
虽然红拂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却感到无比的乏味与空虚。
在李靖去世后,红拂继续“出逃”,想要以死摆脱一切束缚。
然而却因制度严明,需要层层审批,等得到“殉夫指标”才能如愿,她连死都无法选择,最终在深墙大院内郁郁而终。
在当下,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裸辞去远方”。
但不少人真正裸辞后,迎来的并非是心旷神怡的“大理”,而是接踵而来的现实压力。
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逃离”究竟是对是错。
其实,“逃离”本身并无错,不过真正困住我们的并不是眼前的生活,而是自己的心。
想起56岁自驾游的苏敏。
苏敏与丈夫一起生活了数十年,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应有的幸福,而是充满了压抑与冷漠。
2020年,在又一次争吵后,苏敏决定为自己活一次,离开家庭,独自开车去旅行。
几年间,她走过数十个城市,用镜头记录在路上的自由,用脚步开启真正的人生。
庄子说:“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自由从不是在某个地方,而是在我们的内心。
是哪怕生活满是泥泞,我们依然能清醒而独立,勇敢且无畏地去追寻自在的远方。
“热情被榨干,人生毫无意义”
做王二,让“思想”野蛮生长
王二不同于书中其他主人公,他是一位现代人,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贯穿整部书中的人物。
在《万寿寺》里,王二是一名因车祸失忆的历史研究员。
回到工作岗位的他,主要负责研究薛嵩。
因为失忆,他对自己的身份,工作,以及过去都感到陌生与困惑。
面对繁杂的史料和格式化的工作体制,他也常觉得枯燥无味。
然而在整理薛嵩的史料时,那一行行文字拉动了他整个神经。
他用荒诞幽默却又冷静理性的笔触对薛嵩进行修改重塑。
原本乏味的史料,让他变得光怪陆离,充满幽默与讽刺意味。
这野蛮生长的“思维”,让王二从未有过的畅快淋漓。
在《红拂夜奔》里,现代部分的王二是一名大学教师,也是位资深的数学迷。
在三点一线的教学工作外,他痴迷于研究证明费马大定理,并为此倾尽心血。
然而当他最终证明了这个定理,带来的并不是外界的肯定,而是被人当成异类,被派去教初等数学。
现实不如意的王二,在《红拂夜奔》里构造了李靖,用李靖的故事开启对抗现实的“逃亡”之路。
同样的,周国平在《人生答案之书》里也讲过自己的故事。
从北大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广西的一个山沟里当干事,一待就是十年。
因为爱看书,不喜和人打交道,工作中的他遭受了不少白眼与针对。
苦闷的生活一直循环往复,但周国平依然坚持用文字“放纵”心灵,寻找自我。
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我写的东西完全不能发表,但这让我感觉生活仍然有意义。”
诗人木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在职场上,不顺心是常态,而不“死心”,才是最好的姿态。
当生活被“格式化”与“教条主义”填满时,不如像王二般,让“思维”野蛮生长。
可以是通勤路上随意跑偏的“天马行空”,可以是会议间隙偷偷神游的“精神放风”,也可以是工作之外,坚守到底的执着“偏爱”。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瞬间,却是对抗“麻木绝望”的最好间隙,也是让你找回自己最有利的武器。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是一部充满讽刺的怪诞文学,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智慧哲学。
他更是告诉职场上的我们,纵使生活坚硬如铁,但我们依然有能力,在心底最深处,凿出一个柔软的、充满可能性的“诗意世界”。
在“忙碌”到要窒息时,像薛嵩一样造个“无用”的水车,给自己的精神“透透气”;
在“逃离”变成奢望时,想想红拂的夜奔,换个地方并不一定是“大理”,只有练好“内心”,才能到达真正的远方;
在“麻木”吞噬灵魂时,可以学学王二,主动开开小差,让思想野蛮生长,让生活鲜活如初。
如同他在文中所说:“一个人想象自己不懂的事,很容易浪漫。”
生活越无味,现实越难熬,我们越要给自己开一扇“窗”,让阳光洒进心里,让灵魂得以自由呼吸。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