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暑研名额」,提前半年就爆满!12个暑研已总结,直接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1:52 2

摘要:今年,很多申请硕博的同学吐槽:我们这届同学真的太卷了,没有一段像样的暑研/助研经历,感觉申前几都没希望了...

今年,很多申请硕博的同学吐槽:我们这届同学真的太卷了,没有一段像样的暑研/助研经历,感觉申前几都没希望了...

虽然暑研经历不是硬性要求,但对于想要拿到名校录取结果的申请者,尤其是理工科,暑研几乎是人均“标配”!

暑研暑研,别以为临近暑期申请就行。

→实际上,名校的暑期科研实习,在前一年的秋季就开放了,而且窗口期极端,如果想要申请,必须提早规划!

这一篇就带你了解美国研究生申请中的软实力——暑研。

01

暑研是什么?

你和梦校,可能就差这一点

暑研,即暑期科研实习。

是理工科学生通常在大学三年级的暑假期间前往国外的相关实验室或研究团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种形式。

持续时间大约为2到3个月。

01

暑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申请:

高校或企业官方渠道申请(官方暑研);

学生自行联系心仪的实验室或导师获得(自联暑研)。

02

建议哪些同学参加暑研?

理工科学生、申请博士的学生、涉及科研的专业的学生:

理科专业:CS、EE、材料、机械工程、化学、生物、药学等;

文科:东亚研究、人类学、艺术史、比较文学、哲学等;

商科:金工金数、商业分析、统计、信息系统等;

一些文商科偏实践型的专业,像会计、金融、传媒、法学,这些同学做好实习就可以了。

03

为什么顶尖学生都在抢暑研?

为什么要做暑研,或者说暑研能够为我们带来些什么?

可以用一个精确的短语进行概括——一次低成本高回报的科研体验。

1、硕博申请的“黄金履历”

美国名校(尤其是PhD)非常看重科研经历,一段高质量的暑研能让你从千篇一律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对于国内本科(陆本)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海外学习或科研经历,容易引发招生官对其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及科研合作潜力的质疑。

一段海外科研经历不仅是学术和科研能力的有力证明,而且还可以为日后文书简历积累关键素材。

2、积攒人脉,获得强推!

暑研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参与者有机会获得推荐信。

而海外教授亲自指导后出具的推荐信,可信度和含金量远高于国内“模板化”的推荐信,是申请材料中最有力的“背书”。

要知道有些时候,你和名校(梦校)间的距离,可能真的就只差这一份强推而已。

3、明确科研兴趣

暑研能为参与者提供宝贵的科研训练,包括培养科研思维、增强实践技能以及提升英语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方向。

自己适不适合这个专业,适不适合做科研,甚至适不适合美国科研环境,都能在一次科研中感受到!

02

暑研申请时间线

暑研≠临近暑期申请

暑研暑研,真的不等于临时暑期再申请,而是暑研在暑期进行。

真等到暑期前再申请,可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对于官方暑研,会有自己固定的流程,需要按照官方的要求来准备,一般包含个人申请表格或系统个人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成绩单等材料。

大部分美国名校的官方暑研,往往都是提前一年的秋季就开放申请了!而且名校的竞争非常激烈!

例如,很多CS学生感兴趣的CMU机器人学院的暑研RISS,实际参加时间是在6-8月,但申请开放时间是前一年的11月1日,1月7日截止,仅有一个多月的申请窗口期,过时不候!

另一种更加灵活找暑研的方式是:学生自己去套磁。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自由选择导师和暑研,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精准地匹配自己的需求。

PS:自己套磁的伙伴,需要整理套磁教授名单、准备材料、发送套磁邮件、等待教授回复、通过面试等等,预计留出1-3个月的时间准没错!

因此小德建议你在申请时,可以多尝试,增加成功的机会。

所以小德列了一个大致的时间线,适用于大多数美国暑研的申请:

✦9月至10月——

研究兴趣领域:确定感兴趣的科研领域,开始查找相关的暑期科研。

联系教授:对于一些非官方渠道,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潜在的导师,表达兴趣并询问是否有暑研机会。

准备材料:收集和准备必要的申请材料,如个人简历、成绩单、推荐信和个人陈述。

✦11月至12月——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段开放申请。

完善材料:根据每个暑研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申请材料。确保所有文件都是最新的,并且符合格式要求。

写作个人陈述:撰写个人陈述,突出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为什么该暑研适合你。

✦次年1月至2月——

提交申请:按照各个暑研的截止日期提交;提交后,检查是否收到确认邮件,确保申请材料已成功提交。

准备面试:一些暑研可能会邀请申请人进行面试,提前做好准备,练习常见问题的回答。

✦次年3月至4月——

等待通知:在这段时间内,会陆续收到各个暑研的录取结果。有些暑研会在3月份发出决定,而其他可能会延至4月份。

做决定:一旦收到多个录取通知,对比各个的优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03

热门暑研汇总

硬核申请建议

申请理工科,大多数情况下会更看重科研经历,所以目标是理工科美研的同学,几乎都要补充科研经历。

据统计,大约有25% 的理工er 在大一就积累了第一份科研。

近一半同学在申请前能积累1-3 段科研经历。

因为科研的持续时间较长,所以最“卷”的同学也是在申请前拥有 3 段以上科研经历(含校内课堂经历)。

在协助同学申请美研的同学,还会帮助同学规划科研方向,寻找适合和推荐的科研机会!

比如:

哥大教育录取!靠科研写下传奇

Y同学中外合办院校GPA3.2+

录取关键——

导师规划3段科研,从参加研究、加入教授团队到主导,实现深度广度阶梯式进阶,完成科研3级跳。

规划心理相关实习,展示学生实践能力和对健康问题的宏观思考。

针对学生托福成绩瓶颈,导师精准定位中外合办免托。

文书创作围绕心理学主导师着重展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同时提出 "技术+人文" 的健康传播理念,精准契合哥大TC的"教育改变社会" 的使命,成为录取关键。

软背景空白!

3维度规划拿下全美TOP1卡梅BIDA

R同学 美本T30 GPA3.6+

录取关键——

课程优化:基于R同学的背景,导师建议在后续学期选择一些能够突出其专业技能的高级课程,如机器学习、数据结构等,同时鼓励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便于后续拿到推荐信。

实习突围:利用资源为学生找到了2段数据分析相关对口的实习,为之后的文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引导:学生软背景空白,老师为学生精心规划科研,并帮助进行套磁,成功拿下Top1的卡梅BIDA。

文书创作:以职业规划为基石,强化技术与商业的交叉,打造符合申请的文书。

H同学 陆本985 211院校 GPA 85+;IELTS 7.0

录取关键——

在导师规划下,学生在同一实验室完成三个渐进的AI,科研“深度”代替“数量”,一段经历产出三倍价值!

实验室两位教师分别从科研能力与个人特质两方面撰写推荐信,塑造出立体、饱满的学术形象,极大增强申请说服力。

海外导师深耕内容,文书突出科研细节;国内导师把控进度,高效推动申请成功。

来源:云云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