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带娃难”?长治有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12:14 2

摘要:这个夏天,依托家门口的社区(村)公益托管服务,长治市各级党组织化身孩子们的“托管老师”,从科创课堂到非遗手工,从运动竞技到公益实践,从作业辅导到红色研学……社区(村)公益托管服务既解开了家长“看护难”的“心锁”,让孩子们收获别样成长体验,也在基层治理的考卷上,

孩子放假,家长上班,老人陪伴力不从心、质量欠佳……暑期“带娃难”要如何破解?

这个夏天,依托家门口的社区(村)公益托管服务,长治市各级党组织化身孩子们的“托管老师”,从科创课堂到非遗手工,从运动竞技到公益实践,从作业辅导到红色研学……社区(村)公益托管服务既解开了家长“看护难”的“心锁”,让孩子们收获别样成长体验,也在基层治理的考卷上,写下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

党群连心 激发治理活力

潞城区潞华街道南华社区、婴城社区联合社区报到单位、社会组织共同举办“社超联赛”,覆盖辖区100余名7-14岁的少年儿童。东华社区联合潞城区图书馆(美术馆),组建由工艺美术专业老师、本土非遗传承人组成的授课团队,带领孩子们体验掐丝珐琅、泥塑、剪纸等10余种非遗技艺,激发对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热情……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社区将托管班化整为零,科学设置跑步、拔河等适配项目,家长们可按需报名。当时,名额很快报满,更吸引了不少周边社区家长咨询。”南华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博鑫说。在此基础上,社区举办了第三届邻里文化节,南华社区党委特别设置表彰环节,对“最美物业”“最美单元”“最美家庭”“最美邻里”进行颁奖,传递“邻里共建”的共建共治理念,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看到“社区老师们”把托管班办成了“成长加油站”,孩子们在活动中既收获了友谊、锻炼了体魄,还了解了本土文化,前来探班的社区居民很是满意,纷纷表示:“暑期公益托管班,真是办到了家长心坎儿上!让我们少了份焦虑、多了份安心。以后社区有啥活动和安排,我们家长也要积极报名参加。”

当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服务”,居民便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这种以“小切口”托举起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生动实践,正是基层善治的典型样本,充分彰显了基层善治的温度。

社区搭台 盘活区域资源

公益托管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耦合。当社区从“单打独斗”转向联合区域资源“协同作战”,有限的公共资源便能产生几何级数的服务效能。

8月15日,潞州区东街街道城隍庙社区的“米粒新芽”公益暑托班迎来结业仪式。孩子们纷纷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托管老师”,小轩用黏土捏的“全家福”上还留着指纹痕迹,一幅水彩画上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您真好看”,书法小组的孩子们展开他们写的对联说:“这个暑期,既好玩又长见识,明年还来!”

“我们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盘活闲置空间,主动联合东街小学、辖区党员、专业培训机构及大学生志愿者,首次尝试开设了为期3周的公益暑托班,课程涵盖非遗剪纸、趣味编程、安全实训等,总体效果非常好。”城隍庙社区党委书记吴亚南表示。这种“社区搭台、多元共育”的模式,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激活了“沉睡”资源,让社区成为辖区家长们最信赖的“暑期托付地”。

多元共育 打造成长乐园

当青春力量与社区温情相遇,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暑期,依托团省委“实习山西”平台,潞州区通过摸底群众需求、整合高校资源、线上线下招募,众多大学生志愿者经“实习山西”平台注册,对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30多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孩子们的“快乐驿站”。

在沁县南里镇北底水村,市外事办驻村工作队队员入户走访了解儿童学习需求,开设零基础英语兴趣班和自然拼读班,让孩子轻松学英语;

沁源县聪子峪乡聪子峪村的年轻党员志愿者正结合自身经验,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堂,帮助孩子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热情;

长子、襄垣等县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不同主题的夏令营,通过品读红色故事、体验AI编程、拓印环保手册等实践活动,将科学探索与人文传承结合,让知识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在实践探索中为青少年播撒创新的种子……

社区报到党员参与托管服务,强化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返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广大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为乡村教育点亮了一盏灯……如今,在长治,社区和乡村从“管理末梢”转变为“服务枢纽”,暑期托管从“看护需求”升级为“成长赋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儿童的笑脸,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