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今天推出的是:揭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利访谈《司法赋能高质量发展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利
向“强”突破
打好定分止争“主动仗”
关键词:新时代现代化法院、实质化解、哨点机制
问:近年数据显示,揭阳GDP等经济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纠纷也日益增多,您认为揭阳法院如何应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挑战?
曹利:揭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是粤东交通枢纽城市和快递物流中心,也是粤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近年来,揭阳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成链成群发展,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属于全省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市之一。
在产业迭代、城乡格局重塑进程中,涉金融、电商、土地、知识产权等领域案件快速增多,呈现出诉求多元、利益交织、法律关系复杂、涉企涉产关联紧密等新态势,调处、审理难度持续攀升。今年1-8月,揭阳法院新收案件同比增长35.26%,结案数为十年来新高、同比增长19.31%,“案件增量大”与“定分止争难”问题同时存在,降存清积面临较大压力。
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新要求,为全力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加快打造粤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司法力量?我们认为,要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紧扣省法院“六个一”工作主线,锚定“争先进位,提质增效,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法院”工作目标,探索一条具有潮汕文化特色的实质化解纠纷、助推社会治理发展路径。
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的综治观。“上医治未病”,我们通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参与综治中心建设,支持社会解纷力量发展,促推解纷资源整合,完善“综治吹哨、法院集结、各方联动、共同化解”哨点机制,推动更多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法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得到省委办公厅推广。
树牢“公正高效权威”的质效观。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方法破难题、谋思路,以“小法庭、大情怀”等品牌抓党建,以“降存清积、质效并重、实质解纷”质效三年攻坚促审判,以“头雁·雏鹰”青年引领工程带队建,一体抓实案件审理、服务治理、审判管理,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树牢“如我在诉”的人民观。办案不是简单结案了事,而要真正“案结事了人和”。我们坚持以“如我在诉”意识把定分止争工作做深做实,组织观摩庭审、见证执行、“双百”评比等系列活动,培育和引导办案团队明察秋毫,注重释法说理。
向“前”赋能
共绘社会治理“新枫景”
关键词:“一体化”解纷、协同治理、“和合”文化
问:如前所说,揭阳地域广、人口基数大、矛盾纠纷多发,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揭阳法院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方面的经验做法?
曹利: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多元化解”路径,以法治思维和方式促使矛盾纠纷尽早、尽小、实质化解,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渔湖、白塔等4家法庭获评市基层社会治理先进典型。
“哨点”联动强综治。多元解纷不是法院“独角戏”,而是社会治理“大合唱”。我们5家基层法院、23个法庭全部入驻综治中心,协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构建“一体化”多元解纷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治理”转型。如普宁法院洪阳法庭积极响应镇综治中心,联合妥善调处服装电商纠纷案、万平厂房租赁纠纷案,获《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宣传。
“法院+”聚力助治理。激活13个“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设立古城旅游等21个调解工作站,推动240名调解员入驻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做强“专家咨询调解”“府院联动调解”“法检联动调解” 。榕城法院设立5个覆盖全域的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调解成功率超80%;揭东法院与珠宝玉器商会、电商等行业协会共建诉调工作站,擦亮揭阳“中国玉都”招牌。今年1-8月,揭阳法院先行调解成功案件1669件,先行调解成功率位居全省前列。
“和合”文化解纷争。结合揭阳“潮客共居、山海交融”特点,传承“以和为贵”“德法相融”文化传统,推广仙桥、洪阳法庭“庭所共建”经验,建优建强“五老”工作室、“擂茶议事”调解室等品牌,与凤美街道全美村等共创9个“无讼村居”。揭西法院河婆法庭依托“法庭+两委”常态化联络机制,成功将一起长达9年的交通事故纠纷化解在成讼前,获《人民法院报》报道。
向“新”聚力
激活产业经济“强引擎”
关键词:“1+2+N”工作机制、挂点联系、专业审判
问:当前,揭阳正全力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新格局。请问揭阳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曹利:揭阳法院立足“发展所需”,竭尽“司法所能”,建立健全服务绿色石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2+N”工作机制,以法治软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锚定“一个目标”,擘画服务产业发展蓝图。我们把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形成中院党组统筹、两级法院联动、部门协作配合的 “一盘棋” 格局。研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18项实施意见、强化绿色石化产业司法保护实施意见,为实质化解产业发展纠纷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打造“两大平台”,夯实司法服务发展根基。聚焦项目发展、产业集聚、资本运营、公司治理,建强4个“执法+司法”双向衔接平台,对涉产业集群案件开通全流程绿色通道,妥善审理涉建工合同、劳资关系等纠纷案件21件15.1亿元。打造挂点办案“双联系”平台,组建5个由院领导牵头的司法服务专班,建立“法律体检”“合规指引”“纠纷预警”全链条服务,推动超八成涉项目纠纷在前端化解。
实施“N项举措”,全力提升服务工作效能。与市工商联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着力规范涉企执法司法。开展“订单式”普法活动29场次,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推行“示范诉讼+类案快审快调”机制,设立涉企纠纷调解团队,推动2046件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惠来法院设立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巡回法庭,以“1+2+2”模式组建专业审判团队攻克复杂案件。
向“严”立标
夯实司法公正“基本盘”
关键词:质效攻坚、法纪衔接、集约改革、全流程释明
问:近些年,揭阳法院是如何以审判管理“小切口”,寻求有效提升审执质量、效率、效果的“最优解”?
曹利:近年来,揭阳法院受理案件增长较快,但法官数量相对较少、年龄偏大。我们坚持“向管理要质效、用匠心守初心”,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全口径、全流程、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
压实责任抓办案,建章立制提质量。以“一降两升三优化”为牵引部署质效三年攻坚,完善院庭长示范办案、阅核案件等办法,落实发改案件“预瑕疵”评定规程,用活数据会商、条线指导等机制,综合提升审判质效。推出“审判管理部门评查+督察部门复查+纪检监察组核查”分级分类监管举措,以“法纪衔接”一体抓实案件评查、质效督查和作风巡查。
事务集约提效率,繁简分流降存量。将26个程序性事项向前端集约,完善“简案快办、繁案精办、专案专办”繁简分流模式,运用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程序,建立“一把手”同堂会诊机制,近三年来,揭阳法院推动各类案件平均办案用时缩短60天,超12个月未结案件同比下降92%。“司法辅助事务集约管理工作机制”被评为全省优秀工作机制。
释法说理促和谐,实质化解防变量。出台依法实质解纷、全流程释明等规定,强化文书说理证据分析、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价值衡平“四重穿透”,做深做实判前引导、判中释明、判后答疑等实质化解工作,实现案-件比同比下降0.1,上诉率同比下降3.09个百分点,既解“法结”,更解“心结”。
向“智”求质
淬炼法院铁军“先锋队”
关键词:文化建设、“头雁·雏鹰”工程、比学赶超
问:揭阳法院如何以文化建设提振队伍精气神,以新质司法战斗力激发提质增效新动力?
曹利: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树牢“以学为要、固本强基”理念,实施“头雁·雏鹰”队建引领工程,一体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为推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增添底蕴、凝聚力量。
以机制建设为牵引,实现比学赶超。健全“量化分层”动态评价机制,举办岗位能手、办案之星等活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出台“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方案,实施组织架构、活动机制和成果转化“三项机制”,“榕水青年法律读书会”建设经验获最高法院《法院队伍建设》刊载。
以研学比武为内核,全面提升素能。开展“一月一会”案件研讨,举办“大咖来了”与谈会、线下“学术沙龙”,办好《揭阳审判》期刊,组建“揭阳法院学术交流会”微信群,多渠道分享学术见解、办案经验。8宗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5宗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
以服务实践为导向,促推成果升华。集中开展“揭岭扬帆”调研攻关项目,针对执行终本、案件衍生等课题开展精细化研究。组织青年干警参与康美药业等重大审判任务历练,培育审判队伍中坚力量。打造“榕水青年原创”“法庭内外”融媒体宣传品牌,搭建乡镇村居微普法基地,播撒法治种子。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余淑娴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