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至20日,浙江省水文工作会议暨水文站现代化改造提升现场会在常山县召开,标志着常山水文事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2019年,常山水文站在水利部督查检查中获评优秀,2020年站长王培霞援疆推广“常山水文标准化管理模式”,2023年入选浙江省标准化管理
文/朱爱良、徐望达、王丹萍
3月19日至20日,浙江省水文工作会议暨水文站现代化改造提升现场会在常山县召开,标志着常山水文事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2019年,常山水文站在水利部督查检查中获评优秀,2020年站长王培霞援疆推广“常山水文标准化管理模式”,2023年入选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水文站、浙江省水文“红色哨站”,2024年30座北斗三号通信站纳入水利部试点、王培霞获评全国水文先进个人……一个个光环的背后,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精心打造高标智能水文站
走进常山水文站,映入眼帘的是绿意葱茏、整洁美观的环境,站容站貌焕然一新。那智能化无人机巢、智慧水文“仓库”、水面蒸发自动监测仪、全自动水文数字缆道“驾驶舱”……这些高科技新玩意儿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因我站流域面积虽才2336平方公里,但因地处流域控制的瓶颈口,2012年列位钱塘江源头第一座国家重要水文站、流量控制站和省级洪水预报站。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水文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水文站已实现监测体系化、数据信息化、试点先行化,水文业务全面转型升级,率先成为我省第一座具有现代化水文测报能力的县级水文测站。”站长王培霞高兴地说。
常山水文站始建于1956年2月。长期以来,水文职工都是清一色的男同志,传统蒸发、水位和雨量都是人工观测手工记录,特别是大洪水期间,水文人摇着船乘峰踏浪抢测洪峰,翻船也是常发生的事,抢测一份流量往往需几个小时,工作效率低下,水文职工个人安全存在极大隐患。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水文站的监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水文站立足“汛前保证、汛期保准、汛后保障”和水文监测预警预报的“精、准、快”模式,为全县水旱灾害防御和钱塘江流域洪水预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去年10月底,水利部水文司领导来站调研后,对常山水文工作给予极高的肯定,也对常山水文站如何提升现代化水文测报程度寄予厚望。对于在水文一线打拼了30多年的王培霞来说,打赢这场“现代化水文站”改革战是何等重要,必须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为此,她远赴山东学习,数次赴杭州请教专家,带领站里的同事迎难而上,以“三轴联动、数智赋能”为核心,奋力打造现代化水文的“常山范式”。
目前,水文站已建成全量程的流量在线监测体系,融合不同水位级固定ADCP、全断面无线时差法、桥式雷达波监测等技术,实现“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监测。同时无人机智能站测流比测率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数字赋能,搭建孪生水文平台。该站以常山港数据底板为基础,开发“常山智慧水文系统”,集成AR鹰眼、数字测站等手段,构建基本水尺、水位台、观测场、缆道测流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数据综合化、业务智能化、决策高效化。
在“智慧水文仓库”,笔者看到全自动走航式ADCP、测流无人机、三维成像无人机、数字水准仪、全站仪、海星达RTK等智能化设备整齐摆放,每台设备都有责任人、管理职责,这些设备是实现监测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员徐望达拿起一台设备进行演示,通过人脸识别、语音播报等,即时完成了仓库仪器出入库台账记录。“过去使用设备,需要向领导报备、出库入库登记,比较麻烦,现在都不用了。”王培霞告诉笔者,这可是全省首个”智慧水文仓库”。
“一港四溪”水情监测全覆盖
所谓 “一港四溪”,是指常山的常山港、南门溪、虹桥溪、芳村溪和龙绕溪。在汛期,“一港四溪”的水情监测非常重要。王培霞介绍,2020年之前,常山仅有33座水文专用站,因为布站密度不足,监测网格稀疏,在遭遇局部超强暴雨时存在监测盲区,影响预警的及时性。
为强化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并加固雨水情监测预警预报的“三道防线”,近年来,王培霞带领同事用脚步实地踏勘了全县的“一港四溪”,从源头到出口,以及83座中小型水库、小支流各控制断面、山洪灾害重点村落和乡镇人口聚集区。依据水文站网规划,科学选址布设170座水文专用站,采用“一站一策”布设原则,选择了合理的监测设备、技术型号和配套工程设施。她与站里的年轻同事从前期选址、施工、安装调试到设备运行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数字赋能,做好“四预”。全过程推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打造精品样板水文站点,切实提高全县水文监测预警水平。引入“声学全断面时差法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测量水文数据,智能化存储传输。积极推进水利部北斗三号通信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试点建设,完成新建北斗三号通信技术水文站点35座。在全县范围内,完成水雨情遥测站点建设170座,站网密度6.4平方公里/站,小流域源头区域及重点村落2公里范围内雨量站100%覆盖,实现“一港四溪”重要控制断面、中小型水库、小流域山洪灾害重点村落水雨情100%监测,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水文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因为水文工作涉及到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需要持续不断的科学监测和创新管理。面对未来,王培霞表示,将以此次全省现场会为起点,继续深化数智融合,进一步扩大北斗、无人机、AI预报等技术试点成果辐射范围,力争将常山水文站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站。
来源:绿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