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青年怀壮志,志在乡野间;乡村振兴时,处处为家园。自江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开启以来,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截至目前,共有32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上栗县各个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把青春梦想深深植入乡村基层,以青春之躯勇担使命
· 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风采展示 ·
青春驻栗 振兴有我
前言:青年怀壮志,志在乡野间;乡村振兴时,处处为家园。自江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开启以来,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截至目前,共有32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上栗县各个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把青春梦想深深植入乡村基层,以青春之躯勇担使命,凭实际行动践行诺言,促成青春与乡村振兴的 “美好相遇”。在上栗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他们是如何挥洒汗水,用智慧和热情点亮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部计划志愿者彭佳慧 ,聆听她的志愿服务经历,见证她在乡村振兴中留下的青春足迹,感受那份关于梦想、责任与奉献的温暖力量。
个人简介
彭佳慧,女,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2023年7月参加江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服务于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在岗期间曾获评“2023年-2024年全国西部计划考核优秀志愿者”。
当青春与基层相遇,当理想扎根乡土,作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在志愿服务地,用脚步丈量出别样的成长轨迹。那些被档案淹没的日夜,那些走村入户的身影,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故事。
档案堆里见真章
——在纸页翻飞中读懂基层
初到党建办的日子,我的“战场”是堆叠如山的档案柜。从党员名册到会议纪要,每份泛黄的文件都是基层治理的密码。记得筹备全乡党员培训时,连续三昼夜的名单核对让我真正体会到:在基层,“不错一项、不漏一人”不是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责任。当老党员握着我的手说“小彭,你们工作真细致”时,那些熬夜的疲惫瞬间化作暖流——原来,乡村振兴的第一课,就藏在纸页翻飞的沙沙声里。
台账督导中的“质检员”修炼记
——从规范检查到温度传递的成长之路
每日与党建材料、党员档案为伴,我曾将工作简单理解为政策文件的机械执行。随着走遍全乡19个行政村进行台账督导,从最初对检查“三会一课”记录是否规范的生疏,到如今能快速发现台账中的逻辑漏洞,并将其准确反馈给村干部,我逐渐成长为基层党建的“质检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建工作的温度,就藏在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份细致记录中。
驻村工作无小事
——从安全隐患排查到医保入户的“硬功夫”
在参与驻村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服务群众的真谛。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医保收缴、政策宣传等工作,我见证了基层干部的担当。在全乡烟花爆竹安全隐患排查行动中,我们以“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房”为原则,深入闲置厂房、废弃房屋等隐蔽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对过往可疑车辆进行盘查登记。医保政策宣讲时,留守老人家的板凳一坐就是半天,面对部分村民“医保用不上”的抵触情绪,我们化身医保政策“宣讲员”,逐户上门为村民讲解参保意义、缴费标准及报销流程,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现场协助激活电子医保凭证。通过广播、屋场贴心会等渠道,将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等政策转化为“大白话”。村里的李大爷激动地说:“以前总担心生病没钱治,现在医保政策送上门,心里踏实多了!”这一系列行动让我明白,基层干部的担当不仅体现在化解安全隐患、落实惠民政策的“硬功夫”上,更在于“枝叶关情”的初心。
青春的另一种收获
——在烟火人间读懂振兴真谛
回首这段历程,我经历了从“浮在面上”到“沉到心底”的转变。从初来乍到的“小彭”到村民口中的“小彭主任”,从手忙脚乱的职场新人到独当一面的多面手,我的转变源于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我们收获的不只是数据,更是信任。如今,每当我整理完一摞档案,写完一份材料或完成一次排查,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些经历带给我更珍贵的是精神的丰盈。在老党员家中听他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时,在留守儿童画作里看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时,我愈发坚信: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心灵的振兴,是无数个“小彭”在田间地头书写的温暖诗行。当青春与乡土相遇,我们终将明白——所有跋涉,都是为了抵达百姓心间的那片春天。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