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能“借”的人,格局越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1:36 2

摘要:北宋户部尚书侯蒙填词《临江仙》云:“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来源 | 善品堂

作者 | 善品君

北宋户部尚书侯蒙填词《临江仙》云:“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想要取得成功,不能只凭一己之力,必须学会借助外力。

许多人只懂得埋头苦干,累死累活大半生,日子不过是温饱小康。

唯有读懂一个“借”字,寻找资源,匹配资源,方能高效加持自身。

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借”,越会“借”,往往以最小的投入,收获最大的产出。

01 向人借力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写:“众力并,非万钧不足举也。”

只要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即使是重若万钧,也可以举起来。

这世上,但凡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一不是在负重前行。

如果仗着自身才华横溢,选择单打独斗,总有力竭之时,难免步履维艰。

真正的聪明人,向来懂得利用身边的人脉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陶朱公范蠡年轻时,曾靠贩卖马匹来发家。

春秋时,南方吴越之地战乱,马匹金贵,而北方马匹廉价。

范蠡想着若能将北方的马运来吴越卖,必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南北商路上盗匪猖獗,实力不够强横的商队,很可能血本无归。

可若是花大价钱去雇佣一批护卫走商,又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经过一番打听后,范蠡得知北方有个贩运麻布到吴越的巨商姜子盾,早已打点好途中的官员与强人,横行南北畅通无阻。

于是他找上门去,表示自己有马队,可以免费提供运货服务,姜子盾欣然答应。

就这样,范蠡借助姜子盾的保护伞,安全到达吴越,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三国志》中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

做成一件事,既要自己尽力,也要学会向人借力。

古往今来,能赚大钱、成大事的,都懂得借力发展,从而优势互补,共利共赢。

02 向书借智

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查理·芒格曾说过一句话: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不是出身背景,而是思维认知。

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同高人大师对话,是借智的最佳方式。

著名企业家冯仑就特别爱读书,日日手不释卷。

历史、哲学、小说、传记、管理学……可谓是来者不拒,博览群书。

而从书中借到的智慧,灵活运用后,也助力他成了商场的常胜将军。

比如他反反复复读《道德经》,书里讲静以制动、不争就是争。

所以,在公司运营中,他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专注在房地产上。

虽然员工少了,资产规模也少了,但这也让公司在社会转型动荡中得以幸存。

他读完《胡雪岩》,明白了靠山与火山的关系,今日是靠山,明日就是火山。

因此冯仑坚持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上见真章,而不是像别人一样靠关系、走人情。

《明儒学案》有云:“学则智,不学则愚。”

固守狭隘的认知,闭门造车,只会越忙碌越贫穷。

大量阅读,涉猎经典,借人之智,修缮己身,方能学最好的别人,去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搭上致富成事的快车道。

03 向天借势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湍急的流水中,连石头都可以漂浮移动,这就是势。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很多时候,选对时机赛道比努力更重要。

若是逆势而为,与风口背道而驰,多半会事与愿违。

懂得向天借势,顺势而为,才能打破自身的桎梏,如江河行地,一日千里。

之前的央视热播剧《繁花》中,身无长物的阿宝之所以成了黄河路上响当当的宝总,就在于他摸准了时代风口,借到了天时大势。

股市兴起时,他购买了龙头股“电真空”的股票,很快大赚一笔。

国货市场空白时,他一手操盘“三羊”国产服装品牌,可谓日进斗金。

外贸行业前景大好时,他成立外贸公司,订单如云,成了上海滩闻名的商界大亨。

正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shāng)汤,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远不能与大势相抗衡。

向天借势,顺应客观规律,把握时代脉搏,才可以乘风破浪,无往不利。

好比在当下,探寻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运营模式,因势而变,借势而行。

善于借势,既能避免陷入落后就要挨打的困境,亦能真正实现人生的跃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最新规定和要求及实际情况为准)

来源:创意情感好心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