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三穗县以“老巷子·新生活”为破题点,将城区新穗街背街小巷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微切口”,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市场运营、群众共享”机制,一体推进空间盘活、产业植入、治理增效,打造“禾风里”文创示范街区,让沉睡的“巷子”变成城市会客厅、文明新地标、经济
今年以来,三穗县以“老巷子·新生活”为破题点,将城区新穗街背街小巷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微切口”,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市场运营、群众共享”机制,一体推进空间盘活、产业植入、治理增效,打造“禾风里”文创示范街区,让沉睡的“巷子”变成城市会客厅、文明新地标、经济微引擎。
一体整合,激活空间价值。构建“1+2+5+N”资源整合模式,以“禾风里”基地为核心,县委宣传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双牵头,县文旅、民宗、教育、团县委、妇联5家部门协同指导,联动街道、社区、志愿队、商户等各方资源,形成“链式作业”体系。盘活12间闲置门面,打造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消费体验三大功能区,融入苗绣、竹编等非遗元素与80年代复古风格,配套建设职中实训基地与文明实践创新工作室,形成“教育-文化-消费”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2025年以来,成功破解场地改造等8类难题,社会力量参与率提升40%,“禾风里”成为县域文明实践关键载体。
沉浸运营,升腾烟火气息。固定每周六为“主题日”,推出“护航成长・暑你精彩”安全文艺汇演、亲子家庭“巧手筑梦”非遗手工日、“邻里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普及防溺水、交通安全知识等内容,再现陶艺、扎染等传统生活场景。创新“公益+商业+创意+艺术”发展模式,由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开办“禾风里”零租金文创集市,引导非遗匠人、文创青年、学生摊主现场展演、销售,穿插互动环节,将老街巷变为网红打卡新景点。2025年以来,街区商户月均营收增长25%,非遗产品销售额突破80万元,吸引10余名返乡创业青年,开展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
智慧服务,融合治理网络。依托“禾风里”基地,组建“星光志愿服务队”“文化传承队”“消费维权志愿服务队”等队伍,通过“智慧社区小程序+实地走访”双线收集需求120余条,按需发布课业辅导、消费引导等服务项目40个。开发街区文明实践小程序,设置教育课程预约、文化活动报名、消费投诉反馈等功能,实现服务“一键直达”。同步打造“云课堂”平台,录制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等视频课程20余节,并将文明实践融入网格化管理,推动网格员边巡边导、调解问题。2025年以来,累计课程培训27场次,惠及居民和商户3000余人次,小程序注册用户达500余人,处理问题200余件。
共生发展,打造长效业态。建立“线上+线下”双向引流机制,线上开展非遗直播、文创众筹;线下打造“非遗工坊+快闪店”,定期举办非遗大师工作坊、文创限时特卖等活动,不断孵化本土文创品牌和创新项目。同时,推行“志愿服务合伙人”计划,依托“禾风里”基地专业化队伍,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带资金、物资、项目“揭榜认领”,保障教育、文化、消费等活动长效开展。2025年以来,孵化本土文创品牌10个、优秀非遗创新项目6个,撬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4家。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