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一系列食品安全新国标,包含哪些重磅消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6:21 1

摘要: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涉及食品标签、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肉制品等多个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本次调整进一步完善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从原料到终产品各环节、从普通人群到婴幼儿全人群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炳钰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涉及食品标签、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肉制品等多个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本次调整进一步完善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从原料到终产品各环节、从普通人群到婴幼儿全人群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调整力度之大,可见政府对国民饮食健康关切之深,对食品行业发展规范之严。

新标准,让食品标签更高效

本次调整重点对预包装食品的产品标签和营养成分表系列标示作了优化,也对特殊医学状况婴儿的食品配方和产品类别作了完善与新增。但为确保新标准顺利实施、给行业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食品标签的“更新换代”将有2年过渡期。完全实施后,食品标签将有以下五项重要变化。

第一,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了。为解决传统食品标签信息难以寻找和识读的问题,新标准鼓励食品生产企业自愿使用数字标签,以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食品标签信息。可在食品包装上采用二维码等方式,使消费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端扫码来获取食品标签信息。在数字标签上,消费者可进行缩放页面、播放语音识读、观看视频讲解,大大提升获取食品信息的体验感与便利性。

第二,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为解决消费者了解食品保质期“要靠算”“算不准”的问题,新标准要求食品标签上以具体日期(年月日)的形式标示保质期的到期日。同时,为减少食品浪费,新标准鼓励标示“消费保存期”。该日期应长于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得再进行销售,但如果消费者购买食品后没有在保质期内吃完,可以选择在“消费保存期”内继续食用。不过应注意,在此期限内,消费者须按照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来存放食品。

第三,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必须强制标示。食物过敏是影响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的食物过敏可能危及生命。为接轨国际通用做法,新标准规定:含麸质谷物、甲壳纲类动物、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这八类含有致敏物质的食品及其制品,需在食品标签上强制性标示。其余致敏配料及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致敏物质也鼓励标示。

第四,新增“饱和脂肪(酸)”和“糖”的强制标示。今年两会期间,“减重”一再被提及,成为国家倡导、民众关心的热门议题。当前,肥胖等慢性病高发,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落实“三减”健康生活方式(即减盐、减油、减糖),引导消费者关注膳食中盐油糖摄入量,新标准在预包装食品强制标示营养素中新增“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指标,并要求标注“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的提示语。

第五,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新标准规定,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要在食品标签上标示添加量或含量,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字眼。当某配料或成分在终产品中的含量为“0”时,才可以使用“无”“不含”等声称。该调整旨在避免误导消费者,或使其盲目关注这些宣传用语,而忽略了产品真实属性。

除食品标签的调整外,新标准还为那些患有难治性癫痫、生长发育迟缓、脂肪酸代谢吸收障碍及其他罕见病的婴儿,新增了六大专门食品配方,分别是: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高能量配方、蛋白质组件、中链脂肪组件。这些新增类别为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供精准营养支持,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

十四年,见证食品行业飞速发展

此次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的发布,距离上一次已有十四年。这期间,我国居民膳食中预包装食品消费的占比越来越高,公众的营养健康意识也日益提高,许多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首先会“看配料表”“看营养成分表”;食品标签作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重要举措,对国民营养健康素养提升、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预包装食品的食品标签管理越发重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需要修订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管理需求。

此次修订兼顾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食品行业创新发展、反食品浪费、公众营养健康需求等要求,并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管理经验。修订过程遵循公开、透明原则,通过多轮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听取各方对于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并按程序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通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标准的调整坚持四大原则:1.科学性,遵循营养科学的规律和特点,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最新科学证据;2.先进性,参考国际经验,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在食品数字标签等领域实现领跑;3.实用性,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消费特点等基础上,考虑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实际可操作性;4.协调性,确保与相关法规和标准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套。

标签虽小,意义很大

小小食品标签的调整,其实对于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对于影响和改善居民日常饮食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说,标准的调整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加深居民对于饮食营养健康的认识,推动国人整体健康水平提升;此外对于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也起到一定帮助。

第二,对食品生产行业而言,标准的调整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食品标签,迫使企业在真正优质、有效的创新研发上下功夫,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对居民个人而言,标准的调整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导个人和家庭科学选购食品,不盲从于企业的主观宣传。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提示语的增加,可以帮助教育儿童青少年从小懂得食物营养价值、认识到盐油糖对健康的双重影响,从社会层面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来源:生命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