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为特征。对于癫痫患者来说,抗癫痫药物治疗是最主要、最首选的治疗方法。那么,得了癫痫真的需要长期吃药吗?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为特征。对于癫痫患者来说,抗癫痫药物治疗是最主要、最首选的治疗方法。那么,得了癫痫真的需要长期吃药吗?
癫痫的核心本质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正常情况下,大脑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有序 “对话”,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但当大脑出现脑外伤、肿瘤、遗传代谢异常等问题时,部分神经元会突然 “失控”,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目前,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仍是癫痫的首选方案 ,约 70%-80% 的患者通过规范用药可以有效控制发作。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类:
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通过增强 γ- 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降低神经元放电频率;
稳定细胞膜:像卡马西平、拉莫三嗪,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防止异常电信号的扩散。
但这些药物并不能 “根治” 癫痫,它们更像是给失控的大脑 “踩刹车”,一旦停药,异常放电可能再次出现,导致病情复发。频繁复发不仅会加重脑损伤,还可能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甚至有生命危险。
虽然癫痫治疗以长期用药为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根据《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2022 版)》,满足以下条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减停药物:
无发作时间达标:至少连续 3-5 年 无临床发作(具体时长需结合发作类型、综合征分类等因素判断);
脑电图基本正常:减药前需复查脑电图,确认无癫痫样放电;
低复发风险:发病年龄、病因、发作类型等因素均符合低复发条件。
满足上述条件后,遵循 “缓慢减量,严密监测” 的停药原则。整个减停过程至少持续 6-12 个月。期间一旦出现发作,需恢复原用药方案。
(一)收益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规范用药不仅能减少发作频率,更能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一项纳入 1000 例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坚持服药的患者就业率比未规律治疗者高 43%,社交参与度提升 58%。长期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还能减少认知功能下降、心理障碍等并发症的风险。
(二)潜在顾虑:科学应对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常见的如嗜睡、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等。但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吡仑帕奈)的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已大幅降低。我们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 ,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一)遵医嘱服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癫痫持续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二)定期复查
长期服药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脑电图、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等,以评估疗效和监测药物副作用。
(三)注意药物副作用
常见的抗癫痫药物副作用包括头晕、嗜睡、体重增加、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影响肝肾功能或造血功能,因此需定期监测。
(四)生活方式调整
长期服药的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熬夜、饮酒、过度疲劳等,这些因素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经过 2 种及以上药物正规治疗仍无法控制发作),还可考虑:
手术治疗:通过评估并切除病灶或阻断异常放电传导路径,约 70%-80% 的患者术后可达到无发作,并停药的效果;
神经调控技术:如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脑深部电刺激(DBS)等姑息性手术,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
与疾病共存,科学管理是关键回到最初的问题:癫痫患者确实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但 “长期” 不代表 “终身” 。通过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和个体化方案调整,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减停药物。与其盲目抗拒服药,不如建立科学认知,将药物视为对抗疾病的 “战友”。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癫痫协会. 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病分册.
WHO. Epilepsy: a public health imperative. 2019.
Kanner AM,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summary: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he new antiepileptic drugs I: Treatment of new-onset epilepsy. Neurology. 2018.
来源:张光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