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4日,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二,海南师范大学官微突然高调宣布:“我校体育学科教师刘吴禹在《Nature》正刊发表通讯文章,实现零的突破!”
第一章:开局一张图,牛皮全靠吹
2025年3月24日,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二,海南师范大学官微突然高调宣布:“我校体育学科教师刘吴禹在《Nature》正刊发表通讯文章,实现零的突破!”
配图是Nature官网截图,标题金光闪闪,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屏幕给全体师生发诺贝尔奖。
你点开推送一看,好家伙!刘昊禹博士(是的,官微连名字都写错了,刘“吴”禹变刘“昊”禹,建议下次直接写刘·爱因斯坦·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双重身份,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关于“全球合作对AI研究至关重要”的雄文。
海南师大体育学科从此站起来了!足球学院摇身一变成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体育老师跨界搞AI,这剧情比《流浪地球》还科幻。
然而,当吃瓜群众们颤抖着双手点开Nature官网链接,准备瞻仰这篇划时代巨作时,却发现——全文不到200个单词,连朋友圈小作文都比它长!更离谱的是,文章被归类在“Correspondence”(读者来信)栏目,和另外三篇“投稿”挤在一起,仿佛学术界的“评论区”。
划重点:Nature的“读者来信”是什么?相当于你在微博大V底下留了个言,结果被小编精选置顶了。
但海南师大硬是把这条“精选评论”包装成“正刊论文”,还高呼“零的突破”,这操作堪比把小区广场舞比赛奖状说成奥运会金牌。
第二章:体育老师搞AI?跨界人设崩塌现场
刘昊禹老师何许人也?海南师大足球学院官网显示,此君本硕博均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运动训练理论,入职不到半年,妥妥的体育界“萌新”。
结果突然摇身一变,成了AI领域的“国际顶刊作者”,这跨界幅度比马斯克造火箭还大。
更魔幻的是,这篇“雄文”和体育学科八竿子打不着,通篇都在呼吁“全球合作搞AI”。
网友锐评:“体育老师教数学——专业不对口,但勇气可嘉。”
有人甚至怀疑:刘老师是不是把给Nature编辑部的建议信错发成投稿了?还是说体育课改教ChatGPT了?
第三章:删文、改标题、装失忆——海南师大的“危机公关三连”
面对全网群嘲,海南师大官微连夜删了原推文。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26日中午,官微卷土重来,标题改成“刘昊禹老师在Nature正刊发表通讯”,悄悄删掉“文章”二字,正文里的“零的突破”也不见了。
这波操作堪称当代互联网行为艺术:
原版:我家孩子考上清华了!(实际是去清华食堂打了份工) 修订版:我家孩子去清华了!(但绝口不提是去干啥)
网友笑疯:“下次是不是要改成‘刘老师给Nature编辑部打了个电话’?” 学校这死鸭子嘴硬的架势,连娱乐圈顶流公关团队都自愧不如。
第四章:学术浮夸风的锅,到底该谁背?
这事儿看似滑稽,实则细思极恐。为什么一所高校会为了区区一篇“读者来信”大张旗鼓宣传?
答案很简单:学术KPI压死人啊!
对普通二本院校来说,能在Nature上露个脸,哪怕是评论区,也足够吹成“国际影响力”了。
领导们年终总结能写:“我校实现顶级期刊历史性突破!”教师评职称、学校申经费、领导升迁全指着这点“学术政绩”。
至于真相?不重要!反正网友过两天就忘了。
更讽刺的是,刘老师本人可能都没想明白:自己随手写的建议信,怎么就被学校捧成了“学术里程碑”?
这大概就是“被荣誉绑架的躺赢人生”吧。
对于这场闹剧,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老教授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