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宫颈癌这事儿,说实在的,它不像感冒那样今天发烧明天就知道了,它是那种慢慢渗透、悄悄潜伏的类型,等你发现了,常常已经晚了。关键在于它“沉得住气”,你不主动去查,它就不露头。
宫颈癌这事儿,说实在的,它不像感冒那样今天发烧明天就知道了,它是那种慢慢渗透、悄悄潜伏的类型,等你发现了,常常已经晚了。关键在于它“沉得住气”,你不主动去查,它就不露头。
说到这个病,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身体挺好的啊。可现实是,很多人以为自己没事,只是因为从来没认真关注过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
医生嘴里常说的“高危人群”不是吓唬人的,真的有那么一拨女性,身体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表现,而她们大多数时候压根没当回事。
第一种表现,说起来有点尴尬——白带总是发黄、量多、甚至有点臭。不少人觉得这也不算啥,平时吃辣点、熬夜多了也这样。可问题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几个月,搭配着下身发痒或有异味,那就不是简单的炎症了。
这种长期刺激,宫颈的细胞就容易出现异常变化,久而久之,坏细胞就跑出来作妖了。
第二种,性生活后莫名出血。不是来月经那几天,也不是剧烈运动后那种擦伤,而是正常亲密后莫名其妙地出血。
很多人以为是“火气大”“太干了”,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宫颈出现了糜烂、息肉,甚至已经有癌前病变的信号。宫颈癌的早期,它就喜欢用这种方式“偷偷提醒”你,只不过你没听懂。
再来说第三个——月经不正常。月经这事儿,很多人一乱了就归咎于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可问题是,如果月经突然变得量大、时间拖长、颜色特别深,甚至夹着血块,那就真的不是简单的内分泌问题了。
尤其是40岁以后突然“返老还童”式的月经回潮,那比变魔术还要可怕。
第四种,总是感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坐姿不对、缺钙或者是妇科炎症,可宫颈癌早期其实就会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这些不舒服。如果这些症状在经期或性生活后加重,那可得警觉点了。
第五种表现是尿频、尿急、甚至小便带血。你可能以为是尿路感染,但其实宫颈的位置离膀胱也就那么近,一旦宫颈有问题,炎症或者癌细胞扩散过去,就会影响膀胱功能。
尤其是治疗了几次“尿感”都不好转的那种,就得怀疑是不是“根本原因没找对”。
第六种,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身体越来越虚,体重莫名掉,饭也吃不香了。这种“消瘦式疲惫”,不是那种减完肥之后的轻盈,而是一种怎么吃都吸收不了的“空耗”。
癌细胞就是特别能耗营养的主儿,它抢着吃、抢着长,身体自然就扛不住了。
第七种,有点反直觉——总是莫名发热,低烧不退。你可能会觉得是感冒没好利索,但问题是感冒不可能持续发烧一个月。
长期低烧、夜间盗汗、身体虚弱,这些在某些宫颈癌患者身上非常常见,是身体免疫系统长期对抗“看不见的敌人”的结果。
那有人要问了:这些表现有一个就一定是宫颈癌吗?当然不是。但问题在于,这些信号一旦出现,你必须得重视,排查是最基本的责任。
真正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你对它视而不见。很多宫颈癌患者在确诊前,身体早就“讲过好多遍了”,只是没人愿意听。
说到这里,也不能不提一个绕不开的“元凶”——人乳头瘤病毒。这个病毒,简称HPV,特别喜欢在宫颈上“扎根生根”。
并不是说感染了HPV就一定得癌,但长期高危型HPV感染,几乎就是宫颈癌的直通车。而且这个病毒传播方式也很常见,不只是性接触,间接接触也有可能。
更让人唏嘘的是,HPV感染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些人年轻时感染了,身体一时半会儿清除不了,病毒就在体内待着,等哪天你身体免疫力一差,它就开始搞事情。所以说,定期做HPV筛查和宫颈TCT检查,真的是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
有意思的是,有些人特别怕查体,怕查出来问题。可医学上最不怕的就是“早发现”,只要你发现得早,宫颈癌是所有癌症里治愈率最高的之一。哪怕已经有癌前病变,只要处理得及时,压根不会发展成癌。
当然了,生活习惯也不是无关紧要。比如长期抽烟、熬夜、性伴侣混乱、反复人流、性生活过早开始等,这些都会增加宫颈癌风险。
不是说做过一次就完了,而是长期这样,身体的修复能力被透支了。细胞长期处在“修修补补”的状态,出问题的概率自然就高了。
有个朋友,30出头,身体瘦瘦的,平常也不怎么生病,但就是不爱去体检。一直觉得自己年轻,什么事都扛得住。结果有天就是因为性生活后出血,去医院一查,TCT异常,HPV阳性,切片结果显示已经是高度病变。
好在她及时干预了,做了锥切,后续恢复得还不错。但她自己说,“要是再拖半年,那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所以很多时候,命不是没给机会,而是你一次次把机会推掉了。身体的语言你要听得懂,它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只要你愿意每年抽点时间检查一下,宫颈癌真的没那么可怕。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跟时间的战争,而是一场跟自己的较量。你愿不愿意正视问题,决定了你未来的方向。宫颈癌不会一夜之间出现,但你忽视的每一天,都是在给它蓄力。
别因为害怕检查而错过了挽救自己的机会。医生不是要吓唬人,而是想让你明白,早知道,真的比晚后悔强太多了。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李小川等. 宫颈癌筛查与HPV感染关系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36(3): 221-225.
2. 张慧敏, 徐宏. 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预防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56(10): 723-728.
来源:熊医生健康科普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