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1日至23日,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MH/CNNDA)第三届年会在长江之滨的湖北宜昌富力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启幕。本届年会以"创新赋能,共筑未来——精神卫生的多维发展"为纲领,汇聚政府部门智囊、学术界泰斗、医疗机构领军者及医药产业先锋逾60
2025年3月21日至23日,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MH/CNNDA)第三届年会在长江之滨的湖北宜昌富力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启幕。本届年会以"创新赋能,共筑未来——精神卫生的多维发展"为纲领,汇聚政府部门智囊、学术界泰斗、医疗机构领军者及医药产业先锋逾600人共襄盛举,同步吸引全国4.4万人次医务工作者通过云端平台实时参与学术盛宴。会议深度解码政策前沿研究新动向、探析精准诊疗技术开创性突破、推动多维学科融合创新实践、共谋智慧医疗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等核心议题,以主旨报告、多学科交叉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等形式,打造智慧碰撞的思想盛宴,构筑学术交流与产业融合的共振平台。
此次年会由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宜昌市优抚医院承办,好心情健康产业集团、宜昌人福药业协办。
作为大会的重要预热环节,组委会于3月21日上午精心策划产业考察活动,组织专家团队实地探访宜昌人福药业。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专家们先后深入全球领先的国际药物研究中心、见证全自动化运行的高端原料药生产车间、观摩数字化控制的小容量注射剂流水线、考察配备智能化立体仓库系统的冻干制剂车间。特别在能源管理中心,通过动态监测大屏直观了解清洁生产体系;于环保中心重点考察三废处理设施,切身感受企业构建的绿色制造闭环。这场沉浸式考察完整呈现了企业在麻醉镇痛及精神神经领域,从研发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实力。
参观第二站抵达宜昌市优护医院(心理医院),这座国家三级甲等精神心理专科医院通过现代化心理大楼、标准化干预中心、特色心三病区三大核心区域,配合院史文化长廊、多功能康复中心和智能化120急救站等特色模块,全景式呈现了医院尖端的诊疗设备、创新的心理干预技术及个性化服务体系。其精神障碍全程管理模式、心理危机快速响应机制以及数字疗法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全方位展示了医院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力与服务辐射力,生动诠释了精神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3月21日下午,大会精心策划的四场主题论坛同步绽放智慧光芒。主会场一隆重开启"芬忧解郁"病例演讲大赛,十二位临床菁英激情上演思维交锋,深度分享临床实践中的真知灼见。主会场二则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权威专家深度解读药品管理新政,热议创新药地达西尼的研发突破与市场前景。同期开设的青少年心理干预策略、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应用、医疗AI辅助诊疗系统开发等平行分会场,以专业化、前沿化、场景化的研讨维度,精准覆盖行业多维诉求。
3月22日当天,在医疗学术界的瞩目下,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会长范妮教授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权威专家钟保亮教授联袂担纲开幕式主持工作,为这场盛会隆重启幕。
在开幕式致辞环节,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郝伟会长以系统性发言梳理工作脉络。他首先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行业规范三个维度系统回顾了分会既往工作成效,继而详尽阐释了本届年会议程规划与学术研讨重点。发言中,郝伟会长特别向宜昌市人民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宜昌优抚医院及合作企业等协办单位致以诚挚谢意,高度评价各方在会议筹备期间给予的鼎力支持,并代表分会全体成员对本届年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寄予殷切期许。
作为本届年会的协办单位代表,人福药业集团总裁杜文涛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当前精神卫生领域发展呈现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的结构性特征。集团将持续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切实保障药品全生命周期安全性与临床可及性。
好心情健康产业集团首席运营官徐锋在专题研讨中系统阐述数字医疗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实践路径,指出可依托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个体化干预方案,同时强调需强化技术应用监管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田卫星会长高度评价精神卫生分会取得的工作成效,明确指出协会始终秉持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践行"健康中国"与"平安中国"国家战略,严格规范麻醉药品管理以遏制药物滥用风险,着力构建医药企业与临床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平台。
宜昌市副市长张琼代表地方政府致辞,对年会的召开致以诚挚祝贺。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城市发展概况及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成效,重点提及构建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等创新举措,明确指出本届年会的学术成果与行业资源将为本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会议前学术交流环节呈现显著学术价值,多位权威学者聚焦精神卫生学科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学理探析。在专题报告单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小平教授以《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与用药选择》为题,从循证医学视角系统阐释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核心价值,强调临床诊疗需综合考量患者临床症状分型、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作用特征,构建精准化治疗路径。安非他酮凭借其适应证覆盖范围广泛、药物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优异及经济学效益显著等优势,已成为抑郁症治疗领域的临床优选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郝伟教授在《精神医学的前沿、热点和思考》的大会报告中强调了精神现象的复杂性和对精神医学理解的局限性,指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同等重要,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社区服务、均等化、提升临床水平、药物与心理治疗结合,以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在精神药物研发领域,精神药理学权威专家刘平教授分享了《精神药物研发新进展与策略》,指出未来研发将聚焦于靶点精准化、疗效快速化及副作用最小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此外,会议还设立了非药物治疗专场,探讨了精神卫生领域非药物疗法的前沿动态,为拓展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江海腾教授在《真实世界精神医学转化探究》报告中介绍:脑电技术(包括临床脑电和睡眠脑电)可用于辅助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诊断,而心理热线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高危来电预测。同时,真实世界数据易于快速积累大样本,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助力转化研究突破;基于临床大样本数据发现的表型建立动物模型,可深入探究疾病发病机制。展示了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广阔前景。
北京大学药学院梁建辉教授于《药物的滥用与管制》专题报告中,系统阐释了药物、毒物及毒品的定义及范畴,深度剖析国际国内现行监管体系,并就政策优化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该学术报告为深化政策认知水平与提升执行效能构建了专业化学理框架。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王丽莉教授就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进程及其关联性展开系统阐述,重点针对精神卫生专科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潜在挑战进行深度解析。
此外,武汉精卫钟宝亮教授做了《唯快不破——论MDD治疗中抗抑郁药快速起效的重要性》为的主题报告,武大人民医院刘忠纯教授和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主持,进一步深化了参会者对抑郁症治疗的认识。
3月22日下午,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精神药物治疗、特殊人群药物管理、数字科技应用以及麻醉和精神药物合理使用等主题展开学术讨论。分会场一聚焦苯二氮䓬类药物、新型药物与治疗技术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特殊人群(儿童青少年、妊娠期、老年期)的药物使用与管理;分会场二探讨精神科药物基因检测、数字科技在精神卫生中的应用、麻醉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等议题。会议还包括专家讨论和病例分享环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铮教授于《精神科药物基因检测应用》专题报告中,系统论述了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在精神疾病精准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好心情基因检测平台采用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技术,其检测范围全面,覆盖基因位点丰富,可有效预测药物疗效及潜在不良反应风险;基于先进检测技术,具有检测周期短、结果准确性高等优势;检测报告内容科学严谨、逻辑清晰,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建议;样本采集便捷,采用无创唾液采集技术,适用于门诊、住院及社区筛查等多元场景;产品具备较高性价比,覆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类精神障碍及临床常用药物,为精神科精准用药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年会闭幕式上,郝伟会长总结了本届会议的三大特点:一是活动内容多元,涵盖考察、研讨政策法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规范临床应用和探讨创新药物研发等;二是办会理念专业,推动麻精药品合理使用、科学监管和产业升级,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三是会议规模扩大,参会人数显著增加。郝伟会长感谢了承办单位、合作企业和会务团队,并宣布第四届学术年会将于次年三月第二周在江苏徐州举办。
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精神卫生领域的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发展。随着数字化医疗与精准医学的融合,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进入多维度发展阶段,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会议展示了最新成就,为各方合作奠定了基础,有望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在多维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
来源:好心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