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由VR陀螺、前方智能主办,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AI智能眼镜产业联盟、杭州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支持的「全球AI眼镜创新技术趋势论坛」在深圳福田东海朗廷酒店顺利召开。
文/VR陀螺
3月25日,由VR陀螺、前方智能主办,广东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AI智能眼镜产业联盟、杭州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支持的「全球AI眼镜创新技术趋势论坛」在深圳福田东海朗廷酒店顺利召开。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在2024年突破百万台销量,引爆了整个产业。伴随着AI多模态的技术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入局,包括互联网企业、手机巨头、科技企业,还有传统的3C电子,以及传统的眼镜行业,都在全面推动AI眼镜行业的发展。从今年开始,预计整个产业会进入一个黄金的发展周期,全球AI眼镜出货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超百亿。
以此为契机,「全球AI眼镜创新技术趋势论坛」汇聚多家AI眼镜供应链、品牌龙头企业代表,从AI眼镜底层芯片、光学、声学、AI算法到产品设计带来一系列干货分享,解码中国AI眼镜破圈之道,共享产业一手资源。
博士眼镜 CEO 范勤带来主题为“智能眼镜的最后一公里,拥抱科技新时代”的分享。以眼镜行业资深从业者的角度,她表示在从业的30多年经历里,从来没有看到整个市场对眼镜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全球眼镜行业的体量是1千多亿美金,一年售出大约15亿副眼镜,中国的眼镜行业体量是1000亿人民币,销量约占全球的1/4。当智能眼镜到来时,需要整个眼镜行业和这个巨大的市场全面拥抱新产品,包括SKU和舒适度的不断优化,同时产品的复杂程度也在提高。
博士眼镜为迎接智能眼镜铺设了100来家线下体验店。博士眼镜作为智能眼镜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体验和专业个性化的验配服务,在配镜完成后,还负责跟进顾客的使用疑惑、售后保障,同时收集顾客反馈的问题,再将意见反馈到智能眼镜的上游,作为共同提升智能眼镜体验的支撑。”
歌尔光学 消费者事业部副总经理 赵鑫博士带来主题为“AI+AR眼镜的光学解决方案”的分享。他认为AR光学加入到AI眼镜中,目前还面临光机、波导和模组三方面的挑战,并详尽分析了当前业界各种主流方案的优缺点。
“在光机侧,如何做到全彩的小型化光机是非常关键的;在波导侧,怎么把亮度和均匀性做好,并把彩虹纹、漏光等一系列副作用给消除掉;在模组侧,如何在像素级的情况下去校正显示上的一些不足,以及解决近视方案,并让眼镜变得更加美观。
从商业落地角度,光机侧的微显示器件和冷加工器件,如合色的棱镜和PBS是非常昂贵的;波导侧,今年大家的讨论热点已经从传统的纳米压印转到了刻蚀,如何把刻蚀的成本由100美金以上向50美金甚至更低演进,是大家想去突破的点;另外是AI眼镜的近视适配商业模式如何走通,也是非常关键的。”
亿境虚拟 总经理 石庆带来主题为“解码快速AI眼镜全栈产品交付方案”的分享,现场揭秘亿境AI眼镜全链路方案是如何帮助客户低成本地开发产品,并且实现快速上市的。他提出产品爆发的关键是要做到Always-on。
“AI眼镜可以说是一个防抖动运动相机、一个副开放式蓝牙耳机、一个强大的AI Hub,一个Always-on的随身智能硬件,同时也是符合人体工学的精美眼镜。”
“我认为AI眼镜‘拍照’这一关很快就会过,但拍完照之后还有更多的传感器,包括眼动追踪,后面如何衔接还是有蛮多事需要去考虑的。当然还包括显示、内部的渲染,以及它能够提供的DNN。想让一个产品能够Always-on,除了CPU Always-on以外,还有配套的Sensor也要Always-on。只有这些硬件都Always-on,才能会给我们的软件提供更多的选择。”
雷鸟创新 CTO 张君杰带来主题为“AI+AR眼镜,下一个万亿市场的增长引擎与技术驱动”的分享。雷鸟首款AI拍摄眼镜V3发布当日,带来了行业首个百万级的搜索量。他表示精准定位才能推动产品实现从“小众尝鲜”到“大众普及”的突破。
“AI眼镜现阶段正在迈过PMF,进入大众消费者的手里。AI眼镜爆火的关键在于实现了技术与用户需求的平衡,这类产品采用了更为成熟技术,并聚焦到了拍摄、AI、音频、时尚穿搭这几个核心的场景,在实现良好的产品的体验的同时将场景打通。当前用户使用AI眼镜超过70%的应用场景是拍摄,其次才是音频类的功能。这是因为拍摄已经实现了80分以上的用户体验。AI是未来的核心场景,是这个时代最好的Killer App,从语音助手、到视觉多模态大模型、到主动交流。
在爆火的另一面,AI眼镜还面临着轻量化、小型化、高性能、低功耗和易交互等多方面的技术挑战。
而在未来,光学将是行业的关键竞争点,AI+AR才是AI眼镜的终局。”
七鑫易维 副总裁 路伟成带来主题为“AI/AR智能眼镜眼球追踪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的分享。他认为眼球追踪会是智能眼镜的下一个核心功能,以智能眼镜为代表的第三次人机交互革命是眼手口多模态的自然交互。
“眼球追踪与AI眼镜结合有9大需求场景,包括:自然交互、视觉健康、认知健康、便捷支付、商业分析、驾驶安全、具身智能、表情追踪、虚实融合。其中后两个场景还需要与显示相结合。
AI眼镜加上眼球追踪后,针对图片做出的回答会更加精准。因为只需要把用户所注视的部分发给AI大模型,传输的内容比以前更小、延迟缩短,传输的流量也会变小,对AI的消耗量也会变低,从而提高续航能力。眼球追踪的指向性也可以提高智能设备的交互效率和准确性。”
EssilorLuxottica 创新事务 郝育昭带来主题为“从传统眼镜角度看智能眼镜未来格局”的分享。他对智能眼镜的整体发展表示乐观,同时也从传统眼镜行业的角度,提出了当前智能眼镜行业可能有所忽视的问题。
“以传统眼镜对用户的年龄段进行划分,智能眼镜的范畴可以更广,市场也更大。比如对青少年提供近视防控的眼镜,给中老年提供助视、助听功能的眼镜,都可以通过消费电子的手段去完成。大家比较关注的18~45岁之间的用户,则主要是音频、电致变色、拍摄、显示和AI五大功能的不同组合,可以衍生出很多应用场景。
智能眼镜的舒适性问题主要存在于镜框和镜片光学。重量并不是舒适度的唯一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比重心。同样重量的眼镜,重心设计得更合理,舒适度也会高很多。此外包括鼻托、拐点和镜腿末端的形状等,还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去雕琢和完善。镜片光学的舒适性,包括瞳距、瞳高等个性化佩戴参数,亟待眼视光行业技术与经验共同解决。”
火山引擎 豆包大模型产品解决方案总监 邢孝慈带来主题为“多模态大模型的纽北赛道”的分享。他提出所有的智能硬件都可以用AI重塑一遍,眼镜在未来会是把所有类型的AI大模型最大化,让更多人去接受的一个入口。
“AI应用并不是一个只用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产品,需要每天去调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它能更了解用户,更加好地完成用户贴身的需求。比如同一款AI眼镜,随着不同用户使用时间的增加,它应该会变成两款产品才对。
对硬件来说,最重要的体验会发生在记忆这个方向上。如果有很好的历史记忆,比较长的上下文,以及更好的联想和总结能力之后,这个硬件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器件,而是会变成一个有温度的产品。”
雷神科技 显示&创新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高燕带来主题为“雷神科技——叩问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的分享。她表示,雷神科技已在高性能计算机硬件场景深耕多年,他们发现游戏用户群体对于智能眼镜的诉求和需求正日益增长。
“智能眼镜可能是离我们交互最近的设备,我们在寻找一类能打破现有传统的游戏人群诉求的产品。在雷神科技的调研中有37.5%的用户对时尚度是有追求的,另一点则是功能性,游戏玩家可能更关注互动游戏的体验,包括摄像和音频、AI场景识别、社交媒体平台的整合、自定义语音命令,以及内置的健身追踪等。”
本次论坛,雷神科技宣布将于今年3月31日举办智能眼镜新品发布会。此前曾有消息指出该公司内部正着手于开发三款智能眼镜,它们分别为Birdbath方案观影眼镜、AI眼镜以及配备双目阵列光波导的AR眼镜。
紫光展锐 智能穿戴产品线总经理 李彬带来主题为“从芯片到体验:AI眼镜SOC的技术演进之路”的分享。他认为,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已被消费电子市场所接受,眼镜也是非常适合智能化的产品形态,而且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用户角度看现在的智能眼镜,要满足‘听我听、看我见、搜我要、替我想、管我事’的功能则需要相应的芯片来提供最基本的计算力。在思考芯片设计的时候我们发现,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在需求方面也有很多相通性,例如低功耗、高集成度、连接、多媒体、安全等。
目前紫光展锐根据不同的智能眼镜产品定位,已推出入门级轻量化AI眼镜平台W337,双核CPU,可支持真正3D GPU和JS应用开发,以及高性能AI眼镜影像平台W517,为12nm产品,采用1+3大小核CPU架构,进一步丰富AI体验。”
Gyges Labs 创始人&CEO 贾捷阳带来主题为“实现主动式AI的可穿戴载体”的分享。他表示,Gyges Labs的目标是开发完整的智能体跨平台的智能体方案,通过不断地训练让AI更加智能,最终“To make every one superhero”。
“现在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的硬件的形态,正属于AI与可穿戴设备的初步结合,迈向脱离个别场景让人更有能力的阶段。在开发设备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个不可能三角问题:一是产品要让人感觉到有用,能在某些方面让人有巨大的获得感。二是必须能够全天候可佩戴,电池容量体以及重量、外观、社会接受程度都必须要足够高。三是用户自己的体验,保证新奇感和使用舒适度。”
伯宇科技 精密总监 纪迎春带来主题为“探索电致变色材料在AI眼镜中的应用”的分享。她认为数控电致变色技术会是解决智能眼镜光学痛点的重要方案。目前行业存在传统光学解决方案,低清晰度、虚像实像光照不一致、镜片无法快速调节透光率的三大痛点,制约着智能眼镜在多环境光下的使用场景。
伯宇科技则采用了无机全固态结构的数控电致变色材料,可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需求数字化控制透光率,透光范围广,透明状态透光率达85%,着色状态透光率达10%:“它的变色原理是通过给它施加正向和反向的电压,让阴极变色材料(WO3)和阳极离子存储材料(NiO)在这个基础层和保护层之间做迁移,施加电压的高低决定了变色的速度,通电时长决定变色的深度。”
让“视界”变得可控。除了智能眼镜以外,电致变色技术还可应用在汽车玻璃调光、儿童弱势治疗等场景,市场需求迫切。
陀螺研究院 分析师 王映月带来主题为“撬动万亿新市场 AI眼镜产业发展趋势”的分享,系统梳理了AI眼镜产业的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布局企业、产业挑战及未来趋势。
“从宏观层面来看,当下眼镜迈向智能化的进程所引发的市场变革,与手机智能化历程带来的市场变化极为相似。如果未来能够完全实现眼镜智能化,AI眼镜将开辟出不亚于智能手机的万亿市场,甚至有可能超过智能手机。
目前AI眼镜的发展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作为以眼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品,AI眼镜天然受到传统眼镜行业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多SKU、品牌层级分散、价格跨度大及渠道分散等。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和技术上,AI眼镜也面临着诸多软硬件方面的挑战,包括产品重量、芯片性能、功耗续航、图像处理以及算法等。”
现场体验展区活动期间,论坛还同步设立有“AI+AR眼镜产品体验区”,歌尔光学、亿境虚拟、雷鸟创新、七鑫易维以及VR陀螺和前方智能参展。
▊歌尔光学
歌尔光学是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作为最早入局XR光学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通过持续布局,构建了完整的光学方案设计、光机开发、光学检测、制造及模组自动化组装能力。
歌尔光学现场展出了数款单色/全彩单光机双目衍射光波导AR显示模组。所谓单光机双目,指的是单个光机同时点亮两块波导片,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以及具有优秀的双眼显示一致性。
其中单色版本采用了歌尔光学自研的单层树脂衍射光波导镜片,光机体积仅有0.15cc,重量仅0.3g,是业内最小体积的Micro-LED光机模组,该方案入眼亮度可达2300尼特,轻薄化的同时实现高性能的光学显示效果。
▊亿境虚拟
亿境虚拟展示的AI眼镜产品和入门级MR一体机VisionSE在现场吸引诸多专业用户关注。
其AI眼镜搭载了新一代骁龙智能眼镜芯片平台-AR1,配备了JING OS 1.0操作系统,通过端侧降噪、回声消除、SVA(语音活动检测)、本地命令词识别等技术,实现了Always-on的多模态AI交互,为用户带来流畅、智能的使用体验。
据了解,亿境虚拟建立了完善的快速产品化体系和全链路解决方案,可提供标准化主板、参考ID和堆叠等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实现产品的研发与量产。
▊雷鸟创新
本次活动上,雷鸟创新带来了三款不同技术类型智能眼镜产品,包括AI眼镜雷鸟V3、AI+AR眼镜X3 Pro 和 XR 眼镜雷鸟 Air3。
作为全面对标Ray-Ban Meta的国产AI拍摄眼镜,雷鸟V3 搭载了AR1芯片和通义定制多模态大模型,仅重39g,现场体验嘉宾众多;凭借Micro-OLED+Birdbath的光学技术,雷鸟 Air3在视觉体验方面颇受好评;雷鸟X3 Pro作为新一代全彩Micro-LED+衍射光波导产品,实际体验下来,室内完全没有彩虹纹,峰值亮度可达5000尼特,非常惊艳。据了解,雷鸟X3 Pro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
▊七鑫易维
在本次展会上,七鑫易维展示了其研制的微型红外眼动传感器的AI智能眼镜原型机“小七”——其体积仅2×2×2mm³,重量轻至0.5g,超低功耗<40mW@30FPS@AR1,并且眼动数据处理延迟低于5ms,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看哪儿,懂哪儿”的全新交互体验。
基于这项尖端的眼动追踪技术,七鑫易维团队提出了AI/AR眼镜的九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包括高效AI交互、视觉健康监测、认知健康分析、丝滑无感支付、精准商业分析、驾驶安全监测、智能家居控制、游戏娱乐体验升级,以及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
展位前人摩肩接踵,众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科技爱好者纷纷上手体验,最受关注的应用之一是眼控AI交互,用户只需注视目标物体,AI便能精准理解意图,无需额外语音或手势输入,实现更直觉、更高效的智能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七鑫易维的眼动追踪技术不仅限于消费级智能眼镜,还在汽车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医疗健康、科研分析等领域深度应用。展会期间,七鑫易维的技术专家还与多个行业伙伴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眼动追踪在未来AI生态中的更多可能性。
▊VR陀螺&前方智能产品体验区
现场展出了近些年来业内发布的近20款典型AI/AR眼镜产品,海量的展品以及吸睛的海报使得该展区成为了一个热门打卡点。
前来体验的部分嘉宾是AR眼镜赛道的资深从业者,对于眼镜的光学显示、功能、产品发布时间耳熟能详。他们有的是眼镜品牌方,有的则是上游光学、音频模组等供应商。也有一些嘉宾正准备切入这个赛道,想通过佩戴体验以加深对AI/AR眼镜的了解,对于AR眼镜,这些嘉宾普遍会关注彩虹纹、漏光以及重量等问题。
综合来看,雷鸟V3、Ray-Ban Meta是展区的两款热门展品,二者的功能特性差异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些传统眼镜行业从业者,他们似乎对造型前卫的李未可Meta Lens S3更加情有独钟。此外,也有一些嘉宾前来问询仍未上市的Halliday、Rokid Glasses等AI眼镜产品的相关动态。
不少嘉宾还对雷鸟Air3、星纪魅族StarV View这类Micro-OLED+Birdbath光学解决方案的XR眼镜表示相对认可。虽是分体式产品形态,但它们同时也具备了更高的光学性能与便携性平衡,是观影与游戏两大场景的利器。对于不少行业客户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目前AR眼镜与垂类场景的结合与探索案例,VC投资人则相对比较关注早期初创品牌的产品。
活动当天,陀螺研究院还在现场发布了超过120页的《全新万亿消费电子市场!2025年AI+AR眼镜产业报告》实体精装报告,以及《AI+AR眼镜产业图谱》,可加入陀螺会员观看。
来源:VR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