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就是教人,教会别人一些事情,强调的是外在的一种引导,使用自己专业的,规范的知识、技能、经验进行传授给对方。作为父母的需要的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去传授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去命令,去要求。要明白上所施,下所效也的道理。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教,第二件事才是育,有多少80后的父母,正在将自己的孩子推向焦虑抑郁的路上?用命令服从的要求代替了教育?
教就是教人,教会别人一些事情,强调的是外在的一种引导,使用自己专业的,规范的知识、技能、经验进行传授给对方。作为父母的需要的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去传授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去命令,去要求。要明白上所施,下所效也的道理。
育,滋养,培育,孕育的意思,父母对孩子的育,是应该去关注到孩子身心的健康,关注到孩子心灵的成长。比如说我的小侄女喜欢玩蛋仔游戏,作为父母就应该去关注到孩子玩蛋仔为什么会喜欢玩,玩多久才尽兴,在蛋仔世界玩什么。
不要去认为玩游戏就是错的,玩游戏就是对学习的影响,大学都已经开放了电竞游戏专业,现在都有电竞比赛拿奖金,还怎么能去粗浅的人为游戏就是不好的呢?可以去激发到孩子玩游戏时候比如说逃出惊魂夜的团队精神,让孩子学会团队的精神,各司其职,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做到。
养子使作善也,父母是让孩子懂得善的人,若父母用压迫、要求、命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有时候父母可以换位思考下,你们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为什么长大后,你们也变成了你们父母的样子?
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走近孩子的世界,去听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世界不是成年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也没那么的复杂,我们要学会耐心,自己也要坚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不要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样样都比孩子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这都是谬论。
每一个父母,都喜欢孩子有本事啊,学习好啊,可是说实话,如果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已经比自己过去好,那还有什么好强求的呢?望子成龙,如果人人都是龙,谁做普通人?为什么一定要成龙,为什么不能只做普通人?
孩子自己想成龙,还是想简简单单的这样呢?有没有问过孩子呢?父母究竟真的是为孩子好,还是在进行攀比?觉得身边的人都这样那样,自己孩子不这样那样就不行?用一种极强的控制欲去操纵孩子的人生,真的是“为孩子好”,真的是对孩子的“爱”吗?
我小侄女的爸妈让她学钢琴,学跆拳道,暑假上猿辅导,还去上AI学习课,一个暑假2个月,60天中,有50天是在学习中度过,小孩子玩一下蛋仔,做错了几道题,就气急败坏的删了她的游戏,这样的做法,是真的不过分吗?还用体罚的方式去惩罚孩子,真的是爱吗?
小侄女的爸妈,一定从来没想过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潜在的危害,就是说,一个孩子,未成年的孩子,在这种持续高压、情感的绑架、做错几道题就被体罚这种无法达到父母标准的挫败感,到孩子发育后,进入青春期,非常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
甚至有一天,孩子会认为“我永远做不到你们想要的,我不够好”,然后会觉得,我还活着干嘛?进入到重度抑郁症,产生自杀倾向,到那时候,多少父母会伤心,会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呢?
就像小侄女最近爸爸说好了让她玩,又反悔,这样的言而无信的教育方式,让小侄女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自己不想活了,我成为了孩子的交流心灵的窗口,却又不能去指责和说她爸爸做错,毕竟哪一对父母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是错的呢?
好的教育方式是治愈自己,照亮孩子,自己终身学习,做一个好的榜样给孩子,用引导的方式代替灌输,用约定、协议的方式代替命令和要求,用复盘和讨论的方式代替惩罚,用时间去陪伴孩子年少的短暂时间,陪他们玩一把游戏,你也能增加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也能了解现在小朋友的价值观,去正确引导他们。
总之,希望小侄女健健康康,我指的是心理上的健康,曾经小侄女说,如果我是她爸爸就好了,虽然我也管她,但我从来不会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去管教,因为枝繁叶茂,每一片树叶都有属于它们自己最美好的形状,没有一样的树叶,所以接受孩子与众不同,无论好与坏,给孩子童年最宝贵,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那才是真正的爱和尊重。因为每一个普通的父母的孩子都应该是普通的快乐孩子!
来源:娜默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