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就是延年益寿,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是想通过吃丹药来长生不老。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就是延年益寿,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是想通过吃丹药来长生不老。
按照现有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水平,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活得长寿一些,生命质量更高一些,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想知道如何才能长寿,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人长寿。
以往的长寿研究,要么是“快照式”研究:找一些百岁老人,再找一些七八十岁老人,然后对比他们的现在的身体状况,再回顾一下以前的生活方式,然后做出结论。
这样做的缺点,是只看到结果,错过了许多关键细节。
要么,就是研究样本量不大, 仅仅找几十个百岁老人研究一下,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但是,一群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他们花了整整30年,详细追踪了 27.4万瑞典人30年的生命轨迹。
最后,他们获得了4330位百岁老人完整的健康档案,然后和大量在七八九十岁就去世的同龄人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发表在《柳叶刀》子刊。
这项研究共有六大发现。
第一,长寿老人大半生很少得病,生命最后疾病负担指数小。
许多人认为,那些长寿老人后期是靠医药维持着,是“病病歪歪活到一百岁”,其实,很多长寿老人一直到七八十岁,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大病。
从70岁开始,他们的发病率就一直显著低于同龄人。
比如,在85岁时,百岁老人平均大约有1.2种疾病。
但是那些90岁去世的人,在85岁时平均患有2.4种疾病。
第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低。
对于那些75 岁去世的人,他们在70岁时,心血管疾病已经占全部疾病负担的51.6%。
而对百岁老人来说,70岁时该比例只有24.8%。
第三,神经性疾病发病率低。
神经精神类疾病,如痴呆症、抑郁症等等,是老年人晚年容易发生的疾患,只不过百岁老人这方面也是幸运儿。
据统计,百岁老人在80岁时平均仅有有 0.006 个此类疾患,而85岁去世的人 是0.060 个。
第四,百岁老人晚年癌症检出率更高。
这个结论乍一看有些让人迷惑,以为百岁老人更容易患癌,事实上,和普通人相比,百岁老人总体患癌率更低。
这是因为癌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加速度进行的趋势。
打个比方说,40岁左右的人相对很少患癌,但是70岁左右的人癌症检出率就比较高了,到了一百岁左右,癌症检出率更高了。
第五,多病共存率较低。
一般来说,那些寿命较短的人,老早就会陷入了多病共存的困境,造成恶性循环。
比如说肥胖引起高血压,高血压还没弄好又出现了糖尿病,接着又可能出现肾病,最后就是病情恶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但是百岁老人一般很少出现多病共存的现象,比如,他们晚年可能也有高血压,但是因为发病太晚,对于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基本上不大。
第六,疾病对于长寿老人的影响,男女各有不同。
对于男性,老年期第一威胁是心血管疾病,第二是泌尿系统疾病。
对于女性,老年期的主要威胁是肌肉骨骼疾病,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等。
从以上研究结果,科学家们提出健康长寿的“压缩发病期”理论:70岁之前尽量不要有什么病。
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中年,甚至青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特别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精神愉快,保持足够的骨量和肌肉量,为健康长寿搭好架子。
其实,世卫组织早就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做好这四大基石,那么也就是搭好了健康长寿的架子。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那么人就不容易发胖,不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等慢性病,加上心情放松,不抽烟不喝酒,那么除非出现不可控因素,想不健康长寿都难。
参考文献
[1]Zhang, Y., Murata, S., Schmidt-Mende, K., Ebeling, M., & Modig, K. (2025). Diseas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lifespan in Swedish centenarians and non-centenarians: a nationwide life course comparison of longevity and health resilience. eClinicalMedicine, 87.
来源:特级营养师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