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蒙古准格尔旗作为资源型地区治理的探路者,以“翼”心为民为治理初心,融合准格尔旗蒙古语意“左翼”与数字治理,通过机制、力量、效能融合,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管共担、共享共赢”新格局,创建“三融共治”治理模式,全力实现“翼”心为民治理目标,推动基层治理从“碎片化
内蒙古准格尔旗作为资源型地区治理的探路者,以“翼”心为民为治理初心,融合准格尔旗蒙古语意“左翼”与数字治理,通过机制、力量、效能融合,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管共担、共享共赢”新格局,创建“三融共治”治理模式,全力实现“翼”心为民治理目标,推动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向“共同体”跃升,为资源型地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板。
一、机制融通:综治中心破壁垒,共建共治激活力
针对群众“多头跑、重复访”痛点,准格尔旗以机制融合破题,积极打造“1+1+N”(综治中心+矿区合议庭+12个常驻单位)调解工作体系,实现治理资源高效协同:
1.“一站式”进驻强根基,一体化调处解民忧。目前,公安、法院、信访、司法等12个部门常驻中心,整合80余名专业骨干,协同配合法官、仲裁员、调解员、律师等力量打破壁垒,形成协同运转的法治生态圈。9大专业调解委员会覆盖土地、劳资、医患等民生领域,构建起“多部门集中入驻、联动办公”的模式,全面落实群众诉求“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一条龙服务”,全力打造物理集中、功能集成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为民服务现代化实体平台。
2.一码通办提质效,一心为民优服务。以“一案一码、全程留痕”为核心,实现群众扫码提交诉求、办理流程全程可溯,破解部门推诿、重复办理、群众监督缺位等问题,构建“问题发现—精准分派—协同处置—双向反馈—效能评价”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整合12345热线、信访、网格巡查等渠道数据,集成事件受理、办理、督办、反馈全流程信息。通过扫码实现办理状态可查,重点案件随时督办,形成“群众监督+领导督办”的双向压力传导机制,精准督办“超时件”“复杂件”,确保“小事不过夜、大事不逾期”。
3.“三单两函”优运转,闭环管理强监督。中心通过“三单两函”(“三单”:受理告知单、转送交办单、结果告知单;“两函”:工作提示函、风险预警函)工作机制,形成事项受理、分流交办、结果反馈、预警提示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和基层治理水平。借助“三单”明确责任分工,畅通办理流程;发挥“两函”督导作用,推动未病先防、防范风险升级。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推动“五联”(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风险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机制运行,让基层治理既精准高效,又充满温度。
4.多元调解聚合力,法融情理促和谐。合力打造一支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自治区金牌调解员领航助力的专业调解团队,设立秀芬调解工作室、文兴调解工作室、“和渊”和“法智”调解办公室4个专业调解室,设置联合接访室(县级领导接访室)、会商研判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目前共有工作人员81人。探索设立“雷蒙”工作室,通过雷蒙直播间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加速问题解决进程,为基层矛盾化解注入全新活力。持续开展见面会、通报会、恳谈会,邀请法律专家、心理专家、调解专家、公证人员、媒体全程参与,确保群众的诉求依法依规解决到位。对时间长、跨度大、复杂的历史遗留重点信访案件,持续强化县级领导包案化解,充分运用村民说事、信访评估听证、司法确认等举措,全力推进信访案件办理。
二、力量融聚:基层治理强末梢,共管共担聚合力
1.“乡安五事”解纷,让治理锚定群众“心头事”。“乡安五事”工作法(村民说事、书记理事、联动办事、闭环议事、法治评事)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入手,让治理方向更加清晰。例如,友谊街道苏计沟村通过村民说事室,了解到王家圪楞社村民群体上访反映某煤矿开采导致该村房屋产生裂缝信访事项。街道党工委书记主动上门对41户村民逐户走访了解情况,梳理信访事项的合理性、可行性,由旗级综治中心联动住建、司法等有关部门,通过责任鉴定、财产评估等方式有效化解该群体性信访事项,并以此信访事项的化解为案例,进行以理释法,引导百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化解矛盾。推动治理视角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2.矿区合议庭破题,开出涉矿领域矛盾纠纷“专治药方”。针对准格尔旗拥有130多座煤矿、涉矿领域矛盾纠纷占比全旗各类矛盾纠纷70%左右的现状,在全区率先成立“矿区合议庭”,构建由旗委政法委统筹协调,矿区合议庭及自然资源、林草、能源、司法、矿区事业等多部门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模式。打造“涉矿领域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站”,实现全旗14个苏木乡镇街道全覆盖。探索形成“一分两步三解”工作法(“一分”即找准矛盾症结,实行分类处理;“两步”即坚持调解优先,诉讼兜底;“三解”即行政纠纷化解到位,民事案件调解到位,信访矛盾疏解到位。)。2025年以来,共审理调解涉土地类民事案件71件,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50件,涉案标的额5000余万元。建立健全“司法建议+整改反馈+效果评估”的闭环机制,创新采用“示范诉讼+批量调解”模式化解群体性纠纷2批次。制发妥善处理“外嫁女”征收补偿纠纷相关司法建议1份并收到回函,涉及“外嫁女”征收补偿纠纷暂时息诉罢访。提出“公证保全被征收土地现状+要求企业足额提存征地款”工作举措,充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
3.“铁三角”织网,把解纷触角扎进“最小单元”。治理要落地,终究得靠“最后一米”。中心把基层微治理的“细功夫”融进来,全面推行“网格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微治理机制,全旗共划分基础网格1410个、专属网格264个、微网格6141个,建立党小组1049个,推选楼栋(单元、联户)长6137名,靠网格员、党小组、单元长这些“身边人”,织密了一张“随时能找到人、小事能马上解”的网。网格员查报隐患、党小组召开“板凳议事会”研判风险、单元长收集社情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矛盾诉求。
三、效能融智:精准服务补短板,共享共赢惠民生
1.数据赋能,破解基层治理“真难题”。建立“翼”心为民智慧治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为民服务全流程,通过数据驾驶舱,形成社会治理“全息图”。全面展现矛盾纠纷化解、信访办理的整体概况和关键性指标,实时动态掌握及可视化考核监督,使综治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旗委、政府精细化分析研判提供依据,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效推动矛盾纠纷的发现解决和信访法治化的深入推进。
2.服务赋能,实现基层治理“零距离”。建好用好群众说事议事平台,主动下沉一线,通过约谈听民声、问民需、纳民谏、解民忧、定民谱,使矛盾纠纷化解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实现矛盾纠纷旗、乡、村三级闭环模式管理,形成上下贯通、高效联合动力。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并积极讨论、研究对策,形成多方参与的问题解决机制,保障群众意见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例如,沙圪堵镇综治中心设立了“沙事好商量”调解工作室,引入各方力量推动矛盾化解;友谊街道综治中心整合智慧综治平台、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接诉即办、法律咨询等功能,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解决。
3.共治赋能,构建邻里共享“新格局”。中心发挥“源头化解”优势,联动社区调委会、网格员、楼栋长等力量,发现“议事角”里、网格员笔记本上、小区志愿小分队里的问题,聚焦邻里常见的矛盾纠纷(如楼道堆物、噪音扰民)、服务需求(如老人助餐、儿童托管等),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多方力量,避免“小矛盾拖大”。例如,蓝天街道白云社区创新打造了“共享花园”“共享驿站”“共富集市”等群众共治模式,以“共享”破题,不仅激活社区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更重塑了邻里关系,营造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温暖社区氛围。
“机制融通・力量融聚・效能融智”三者相辅相成,系统形成“体系优化—主体协同—价值实现”的治理新格局。准格尔旗综治中心将继续总结经验,推动治理模式从“智能辅助”向“智慧决策”升级,绘就暖城“准治”地图,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温暖的“翼”心为民目标,全面开启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以“三融共治”展现准格尔之治的时代温度。(丁亚丽、韩尊礼)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