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省档案局(馆)昨日举办“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琼崖抗战档案资料特展暨有关抗战档案捐赠仪式”。本次展览特别设立首展档案区,首次公开展出《支那事变出征记》《海南警备府战时日志》等珍贵档案史料。这些史料出自侵华日
展览展出的珍贵档案史料。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省档案局(馆)昨日举办“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琼崖抗战档案资料特展暨有关抗战档案捐赠仪式”。本次展览特别设立首展档案区,首次公开展出《支那事变出征记》《海南警备府战时日志》等珍贵档案史料。这些史料出自侵华日军之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翔实性特点,是日军侵琼的铁证之一。
本次展览是对日军侵略海南岛及琼崖抗战历史的一次深度梳理和呈现,围绕“蓄谋已久、铁蹄肆虐、碧血琼崖、侨胞力援、正义昭彰”五个主体板块以及一个首展档案区展开,通过展示一批珍贵的档案文献、历史图片及实物,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海南岛的残酷暴行,展现了琼崖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历程。本次展览专设“侨胞力援”板块,展出新加坡琼州会馆抗战筹赈会、旅暹琼侨工友救国后援会捐款文件及名单等档案资料,充分展现华人华侨的家国情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新时代我国与东南亚融合发展搭建精神桥梁,贡献档案力量。
特展现场举办了档案捐赠仪式,珠海市金湾区政协委员、金山实验学校教师、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证调研团队发起人刘昌言向省档案局(馆)捐赠保科德光日记相关档案资料;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华南抗战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吴佩军捐赠《海南警备府战时日志》等档案资料。这些以侵略者视角记录的原始档案,是揭露战争真相、驳斥歪曲历史言论的铁证,对于厘清历史事实、填补研究空白、深化海南抗战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其中,《支那事变出征记》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第九战队司令部工作人员(信号长)保科德光的战时日记,共五本,记录了1937年7月29日至1939年2月10日期间,日军侵略我国东南沿海详细过程,内容包括海面作战、日常生活及相关情况,其中多篇内容明确记载了日军侵略海南的具体史实。这位将侵华战争视作“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的战队司令部信号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军一线作战部队“英勇果敢”的艳羡,将其烧杀抢掠行为美化为“英雄壮举”,当日军大规模空袭华南留下断壁残垣时,他却声称“今天妙高号飞机的轰炸十分出色”,在对战功的病态渴求和对军国主义的愚忠中彻底沦为战争机器。保科德光的日记如同一面二战历史的镜子,深深折射出在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侵蚀下人性的畸变。这套由日本海军侵略者撰写的日记,以一名普通日本士官的视角,为那段浸透血泪的岁月,留下了一份冰冷到刺骨却又无比真实的书面证词。
海南警备府是抗战时期日本海军为了对海南岛进行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而设立的军政机构,其从1941年11月成立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存在了近4年时间。此次展出的档案包括1941年11月至1944年7月的《海南警备府战时日志》27份、《海南警备府战斗详报》1份,共有28份500多页。这些档案记述了侵略海南的日本军队从1941年12月1日至1944年7月31日进行的“治安肃正”、 Y2至Y9七次“讨伐作战”、情报收集工作等事项,也涉及对海南岛的资源掠夺、“殖民开拓”、“宣抚工作”等内容,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翔实性等特点,是日本海军侵略海南的罪证。
省档案局(馆)局(馆)长陆和兰介绍,该馆近年来持续加强对抗日战争、海南解放等相关档案资料的征集与保护工作,就是希望通过努力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会说话,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研究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资源。该馆将进一步做好这些档案的整理、研究、编纂和开发利用工作,通过举办展览、编辑出版、新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使其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从琼崖抗战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锐意创新、实干担当的实际行动,共同致力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
据了解,本次特展从开展当日起将持续数月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16:30停止入馆),8:30-11:30,14:30-17:00。(记者 钟起的 文/图 编辑 王珊 李小欢)
来源: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