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第48期
《中华睡眠医学杂志》2024年第1期,43-49页
《中医脏腑辨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版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年版
《国际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15卷第3期,115-121页
你是否也曾在凌晨3点左右突然醒来,然后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按照中医理论,这不是单纯的"睡眠不足"问题,而是体内气血运行出现了"堵塞"现象。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遵循着昼夜更替的规律。
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经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段,此时若肝郁气滞、肝胆失和,便会导致半夜醒来。
我在门诊曾接诊过一位刘女士,她是某企业的高管,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易怒,每天凌晨2-3点就会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常规安眠药吃了不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她来就诊时,面色晦暗,眼睛布满血丝,舌苔薄黄,脉弦数。
这正是典型的肝郁化火、肝胆不和的表现。西医可能会简单归因为"睡眠维持障碍",但中医看病更注重整体和根源。
我给她开了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的方子,两周后她回诊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早醒的情况也减轻了不少。
很多人认为睡眠不好就该"补",买各种补气补血的保健品,结果越补越糟。其实,早醒多半不是"虚"的问题,而是"实"的问题,不是该"补",而是该"通"!
中医有句话叫"不通则痛"。人体气血运行如同高速公路,若出现堵塞,就会导致各种不适。
凌晨3点左右醒来,多是肝胆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根据《中华睡眠医学杂志》202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000例早醒患者中,有76.3%存在肝胆功能失调的问题,而单纯性阴虚或气血不足的只占23.7%。这说明大多数早醒不是需要"补",而是需要"通"!
中医认为,"怒伤肝"。
现代社会压力大,很多人习惯把情绪闷在心里,成了实实在在的"闷葫芦"。
我的一位同事王医生,平时脾气很好,从不与人争执。
但他常年被早醒困扰。通过细聊得知,他其实心里憋着不少委屈和不满,只是不善于表达。
我送他一句话:"闷葫芦也会爆炸",建议他适当释放情绪。
《国际中医药杂志》的研究表明,长期情绪抑郁或压抑的人,肝气郁结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43%,而肝气郁结与早醒高度相关。
针对早醒问题,有两种中成药值得推荐:
1. 逍遥丸
逍遥丸以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为主要成分,配伍薄荷、生姜,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
适用于肝郁脾虚型的早醒患者,尤其适合那些伴有胸胁胀痛、情绪不稳、食欲不振的人群。
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记载,逍遥丸对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对早醒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 柴胡疏肝丸
柴胡疏肝丸以柴胡、香附、陈皮、川芎、白芍、甘草等为主要成分,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
特别适合那些情绪波动大、易怒易急、胸胁胀痛明显的早醒患者。
《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柴胡疏肝丸在一项纳入312名早醒患者的研究中,有效率达到8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
除了药物调理,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养肝护肝:
作息规律:尽量在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
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的黄金时间。
情绪调节:学会适当发泄情绪,不要做"情绪银行家",只存不取。
可以通过运动、聊天、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
饮食调理: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的食物,可适当吃些清肝明目的食物,如菊花、枸杞、山药等。
适当运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等,有助于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研究表明,坚持三个月以上的太极练习,可以使早醒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45%,入睡时间缩短约17分钟。
看穿早醒的真相早醒不是简单的睡眠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特别是固定在凌晨3点左右醒来的人,不妨从肝胆功能入手调理。
中医讲究"治未病",当早醒刚出现时及时调理,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不要盲目"补",而要学会"通",才能让气血运行通畅,睡眠自然回归正常。
记住,早醒不是睡眠不足,而是肝胆在向你求救!听懂身体的语言,用对方法,让早醒不再成为困扰,迎接精力充沛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杨医生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