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9月1日开始,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必须亮明身份,防止虚假信息传播。目前,腾讯、抖音、B站等多家平台纷纷出台细化操作规则,落地情况如何?
从9月1日开始,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必须亮明身份,防止虚假信息传播。目前,腾讯、抖音、B站等多家平台纷纷出台细化操作规则,落地情况如何?
在一家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研发工程师曹舰航现场演示了平台的AI内容标识全流程。打开创作者后台,当用AI工具生成一段短视频后,视频右下角立即自动出现“AI生成”字样。此外,平台还会在文件代码中嵌入专属“数字水印”,也就是隐示标识,为跨平台监管与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MiniMax稀宇极智研发工程师 曹舰航:《办法》规定必须有隐式标识和显式标识,用户打开我们的交互页面,就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这样的标识非常醒目。同时它又带了很多的隐式信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能找到这里面其实是带着AI的生成标识的,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全链路可追踪。
不仅是AI生成工具平台,内容发布平台也构建了“主动声明+平台检测”的双重标识机制,确保标识不遗漏。
抖音生态运营经理 高鑫:如果创作者未主动标识,平台也将通过元数据核验隐式标识或者模型技术检测站内未主动标识的内容是否由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对元数据中已包含AI内容标识或疑似AI生成的作品补充添加显式标识。
不少用户表示,曾因分不清AI内容产生误解或受到误导,如今标识明确后,能有效避免误导。
目前,腾讯、抖音、快手、B站、微博、DeepSeek、昆仑万维等平台均已通过官方渠道发声,明确已对AI生成内容同步添加显式与隐式标识,行业也在探索推进AI标识技术标准化。
来源:霸菱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