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嫁到香港全家沾光,落魄后回村没人待见她,我:住在我家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07:50 7

摘要: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它能把一个人从云端推到泥里,也能把所有的恩情变成仇恨。

文:清风唏嘘语

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它能把一个人从云端推到泥里,也能把所有的恩情变成仇恨。

陈雅茹的人生就像一部戏,前半生光鲜亮丽,后半生却跌宕起伏。

当她从香港太太变成村里的笑话时,才发现人心比钱更难算清。

这个女人用了二十年时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01

1992年春天,陈雅茹十九岁。

她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包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还有母亲给她的五十块钱。村里人都在地里忙春种,没人注意到这个瘦小的姑娘要离开家乡。

雅茹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大哥陈大伯和二哥。大哥是村里的能人,跟着村支书孙国庆做事,在村里说话有分量。二哥初中毕业后就去镇上开了个小卖部,生意做得还不错。只有她,初中毕业就在家里帮忙,种地、养猪、做家务。

家里人都觉得她是个累赘。大哥娶了媳妇,二哥也要准备结婚,家里的钱都紧着他们用。雅茹想继续读书,父亲摆摆手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早晚要嫁人的。”

那时候电视里天天播放邓小平南巡的新闻,说深圳那边机会多,年轻人都可以去闯一闯。雅茹看着电视里那些高楼大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渴望。

“我要去深圳打工。”雅茹在饭桌上说。

大哥放下筷子,瞪着她:“你一个丫头片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安安心心在家待着,找个好人家嫁了就行。”

“就是,外面那么乱,你去了能干什么?”二哥也说。

母亲低着头吃饭,什么也没说。父亲抽着烟,眼神里带着不耐烦:“不行,太危险了。”

雅茹没有争辩。她知道家里人不会同意,但她已经下定决心。

几天后,趁着家人都在地里干活,雅茹偷偷离开了家。她没有告别,也没有留下字条。直到晚上家人回来发现她不见了,才知道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小女儿真的走了。

绿皮火车摇摇晃晃开了两天两夜,雅茹才到达深圳。

火车站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和她一样的年轻人,背着行李,眼神里带着对未来的渴望和恐惧。雅茹跟着人群走出车站,看到外面那些高楼大厦,真的就像电视里一样,心里既兴奋又害怕。

她找了一个最便宜的招待所住下,然后开始找工作。

深圳那时候工厂很多,招工的广告贴得到处都是。雅茹文化不高,只能去电子厂做流水线。第一家工厂嫌她太瘦,第二家工厂嫌她没有经验,第三家工厂终于要了她。

华成电子厂在一个工业区里,厂房很大,机器轰鸣声从早到晚都不停。雅茹被分配到组装车间,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小零件装到电路板上。工作很累,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手指经常被划破,腰也疼得厉害。

但雅茹不觉得苦。她每个月能拿到三百块钱工资,这比在家里一年挣的钱都多。她把钱存起来,除了买最便宜的菜和米,什么都舍不得花。

厂里的工友大多是和她一样的农村姑娘,大家挤在集体宿舍里,晚上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起家乡的事。有个叫小芳的姑娘是广东本地人,会说一些粤语,平时爱看香港的电视剧。

“香港人说话就是这个味道。”小芳经常模仿电视里的对白,逗得大家哈哈笑。

雅茹也跟着学了几句,虽然说得不标准,但也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粤语。她觉得这种语言很有趣,和普通话完全不一样。

1995年春天,一个改变雅茹命运的人出现了。

02

那天厂里来了一个香港老板,要考察生产线。厂长陪着他到处转,介绍产品和工艺。老板姓何,叫何志华,四十多岁,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很有气质。

何志华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对生产流程很满意。但他需要和工人们交流一些技术细节,厂长的英语不太好,翻译也没跟来,一时间有些尴尬。

“我会说粤语。”雅茹突然开口。

厂长愣了一下,何志华也转过头看着她。雅茹有些紧张,但还是走上前去,用不太流利的粤语说:“老板,您想了解什么,我可以帮您翻译。”

何志华笑了:“你的粤语说得不错,是哪里人?”

“我是河南人,在这里打工。”雅茹回答。

从那天开始,何志华每次来厂里都会叫上雅茹当翻译。他发现这个小姑娘不仅粤语说得好,脑子也很灵活,对生产工艺的理解比其他工人要强。

“你读过多少书?”何志华有一次问她。

“初中毕业。”雅茹有些不好意思。

“那也不错了。你愿意到我的公司来工作吗?”

雅茹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我在香港有个公司,需要一个助手。你愿意来吗?工资比这里高很多。”

雅茹的心怦怦直跳。香港,那个在电视里见过无数次的地方,居然有机会去那里工作。

三个月后,雅茹跟着何志华去了香港。

何志华的公司不大,主要做电子产品的贸易。雅茹的工作是协助他处理一些文件,联络内地的工厂,有时候也要接待客户。她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公寓里,虽然地方不大,但比在深圳的集体宿舍好多了。

何志华对她很好,不仅工作上耐心指导,生活上也很关心。雅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男人,成熟、稳重、有学识,对她说话总是很温和。

“你想不想继续读书?”何志华有一次问她。

“想,但是我文化底子太差了。”

“不要紧,我可以帮你找老师。”

就这样,雅茹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何志华给她请了英语老师和会计老师,还买了很多书让她读。雅茹很珍惜这个机会,学得很用心。

两年后,雅茹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很多公司的事务了。她的英语说得不错,会计知识也掌握了不少,整个人看起来比刚来香港时自信了很多。

何志华看着她的变化,心里也有了别的想法。

“雅茹,你愿意嫁给我吗?”

1997年秋天,雅茹和何志华在深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举办了婚礼。

消息传回村里,全村都轰动了。那个当年偷偷跑出去打工的丫头,居然嫁给了香港老板,成了香港太太。

大哥陈大伯第一个坐不住了。他专门组织了村里的亲戚朋友,包了两辆大巴车去深圳参加婚礼。平时在村里说话很有分量的他,在豪华的酒店里显得有些拘谨,但心里却是说不出的骄傲。

“我这个妹妹啊,从小就有出息。”他逢人就说。

婚礼办得很隆重,来的客人都是香港和深圳的商界人士。雅茹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何志华的胳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来的亲戚们都看呆了,谁也想不到那个瘦小的农村姑娘能有今天。

婚后,雅茹住进了何志华在香港半山的别墅。别墅有三层,带游泳池和花园,还请了菲佣做家务。这种生活对雅茹来说就像做梦一样,但她很快就适应了。

何志华的生意在她的帮助下越做越好。雅茹不仅协助他管理公司,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她对内地的情况比何志华了解得多,经常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和投资机会。

1999年春节,雅茹开着崭新的奔驰车回到了村里。

车子开进村子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村里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车,都围过来看热闹。雅茹从车上下来,穿着时髦的大衣,化着精致的妆,完全不像以前那个土气的农村姑娘。

她的后备箱里装满了礼物:给父母的是香港买的燕窝和虫草,给大哥二哥的是名牌西装和手表,给村里老人的是各种补品,给小孩子的是玩具和文具。连村支书孙国庆都收到了一套高档茶具。

“雅茹真是出息了啊。”李婆婆拉着她的手说,“当年谁能想到你有今天。”

“都是运气好。”雅茹笑着回答,但眼神里带着自信。

从那以后,雅茹每年春节都会回村,每次都带很多礼物。她给大哥的儿子联系了香港的学校,给二哥的生意介绍了客户,还出钱修了村里的路。

村里人都说陈家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个香港太太。雅茹成了村里的传奇,每个小姑娘都想成为第二个陈雅茹。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将近十年。

03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非典在香港爆发的时候,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恐慌。街上的人都戴着口罩,很多商店关门,旅游业几乎停摆。何志华的工厂主要靠出口贸易,订单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

“这次的影响可能要持续很久。”何志华看着办公桌上堆积的退单通知,脸色很难看。

雅茹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公司的资金链已经很紧张了,如果情况不能尽快好转,很可能撑不下去。

她开始帮何志华想办法。联络老客户,寻找新的市场,甚至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出来补贴公司的运营。但疫情的影响比想象中更严重,很多合作多年的客户都取消了订单。

2004年,何志华决定投资房地产。

“现在工厂生意不好做,房地产是个机会。”他对雅茹说,“香港的房价一定会涨的。”

雅茹有些担心:“我们对房地产不熟悉,会不会风险太大?”

“不要紧,我有朋友在这个行业,他会帮我们的。”

何志华把工厂抵押给银行,贷了一大笔款投资房地产。开始的时候确实赚了一些钱,这让他更加自信,又追加了更多的投资。

雅茹看着丈夫越来越冒进的行为,心里很不安。她劝过几次,但何志华已经听不进去了。金钱的诱惑让他失去了理智,总觉得下一个项目就能发大财。

2005年,何志华投资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出了问题。开发商卷款跑路,何志华投入的钱血本无归。这一下子让本来就不宽裕的资金链彻底断裂了。

银行开始催债,合作伙伴纷纷撤资,何志华一夜之间负债累累。

“我们把别墅卖了吧。”雅茹提议。

“不行,那是我们的家。”何志华拒绝了。

“那你说怎么办?”

何志华没有回答。他开始酗酒,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发火。以前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身戾气的债务人。

雅茹看着丈夫的变化,心里很痛苦。她试图挽救这个家,把自己的首饰都卖了,还找朋友借钱。但这些钱对于巨额的债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何志华彻底撑不下去了。

他的公司破产了,别墅被银行收走了,连车子也被拖走了。夫妻两人搬到了一个老旧的公寓里,过着艰难的生活。

何志华整天喝酒,不愿意面对现实。雅茹一个人承担着所有的压力,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回来还要照顾醉醺醺的丈夫。

“你后悔嫁给我吗?”何志华有一次醉后问她。

雅茹沉默了很久:“我们一起想办法,总会过去的。”

但何志华已经放弃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配不上雅茹。酒精麻痹了他的神经,也麻痹了他的良心。

2009年初,何志华提出了离婚。

“你还年轻,不应该跟着我受苦。”他说。

雅茹流着眼泪签了离婚协议。十多年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她只拿到了深圳的一套房产作为补偿。

消息传回村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雅茹离婚了?”李婆婆不敢相信,“那么好的丈夫,怎么会离婚呢?”

“听说是男方破产了,没钱了。”张大嫂压低声音说,“富贵夫妻百日恩,没钱了什么都没有了。”

村里人的态度开始微妙地变化。以前见到雅茹都是毕恭毕敬的,现在虽然表面上还客气,但眼神里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大哥陈大伯也不像以前那样主动联系她了。雅茹能感觉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2010年秋天,雅茹卖掉了深圳的房子,决定回老家。

她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早就习惯了那里的生活节奏和环境。但现在她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重新开始,家乡是她唯一的选择。

坐在回家的长途车上,雅茹看着窗外的风景,心情很复杂。这条路她走过很多次,以前每次都是风光无限地回来,现在却是狼狈地逃回来。

命运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它能把一个人推上云端,也能在一夜之间把她摔到泥里。

04

2010年11月,雅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村子比她记忆中变化了很多。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很多人家盖了新房子,还有不少家庭买了汽车。看起来这些年村里的日子过得不错。

雅茹拖着行李箱走在村里的小路上,迎面遇到了几个村民。

“哎呀,这不是雅茹吗?”李婆婆认出了她,“你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雅茹笑着回答。

“听说你......在香港过得不太好?”李婆婆小心翼翼地问。

雅茹的笑容有些僵硬:“还行吧。”

李婆婆上下打量着她,发现她穿的衣服虽然还算体面,但明显不如以前那些名牌货。手上也没有戴以前那些昂贵的首饰。

“那就好,那就好。”李婆婆说着,但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敬畏。

雅茹直接去了大哥陈大伯家。

陈大伯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看到妹妹回来,脸上露出了笑容,但那笑容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热情。

“雅茹回来了?”

“嗯,回来住一段时间。”

“那挺好的,家里还是舒服。”陈大伯说着,但没有邀请她进屋坐坐。

雅茹站在院子里,等着大哥开口让她住下。但陈大伯左顾右盼,就是不说话。

“大哥,我想在家里住一段时间。”雅茹主动开口。

陈大伯为难地说:“雅茹啊,不是大哥不愿意收留你,实在是家里地方太小了。你看,儿子娶了媳妇,孙子也大了,实在挤不下了。”

雅茹看了看大哥家的三层小楼,心里明白了。不是没有地方,是不愿意让她住。

“那我去二哥家看看。”

二哥家的情况也差不多。二嫂在门口就把话说死了:“雅茹啊,不是嫂子不懂事,实在是家里困难。二哥的生意这两年不好做,我们自己都顾不过来。”

雅茹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所有的亲戚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收留她。

以前那些受过她恩惠的村民,现在见到她也是爱理不理的。有些人甚至故意绕道走,不愿意和她打招呼。

“香港太太也有今天啊。”雅茹听到有人在背后小声议论,“当年那么风光,现在还不是灰溜溜地回来了。”

“就是,离了婚的女人,在香港肯定混不下去了。”

“听说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雅茹的心上。她以前帮助过这些人,给他们带过礼物,出过钱,现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人却翻脸不认人。

天快黑的时候,雅茹拖着行李箱坐在村口的石头上,不知道该去哪里。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过来了。

“小姨!”

雅茹抬起头,看到了林明轩。这是她二哥的儿子,今年二十八岁,在县城一家公司做销售主管。

明轩从小就和雅茹感情很好。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是雅茹照顾他最多。给他买学习用品,带他去县城玩,教他写作业。明轩一直把雅茹当作最亲近的人。

“你怎么坐在这里?”明轩问。

雅茹有些不好意思:“没地方住。”

明轩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对家族里这些势利眼的亲戚早就看不惯了。

“小姨,住在我家吧。”

这句话让雅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

明轩在县城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一个人住显得很宽敞。他把客厅收拾出来,给雅茹铺了床,还特意买了一些日用品。

“小姨,你就安心住下吧,什么时候想住都可以。”明轩说。

雅茹很感动,但也很内疚:“明轩,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恐怕帮不了你什么。”

“小姨你说什么呢?小时候你对我那么好,现在我有能力了,当然要照顾你。”

第二天,明轩的决定传到了村里,引起了很大的议论。

“明轩这孩子太傻了。”张大嫂说,“雅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他还收留她干什么?”

“就是,她以前有钱的时候帮过我们,那是因为她有钱。现在她自己都混不下去了,还能指望她什么?”

连大伯陈大伯都找到明轩,暗示他不要多管闲事:“明轩啊,你小姨的事情很复杂,你一个年轻人掺和进去不好。”

但明轩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小姨当年的帮助,他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

雅茹住在明轩家里,生活很低调。她每天帮忙做家务,买菜做饭,话不多,但偶尔眼中会闪过复杂的神情。

明轩注意到,小姨虽然看起来落魄了,但还是保持着一些香港太太的习惯。比如每天早上一定要化淡妆,衣服一定要熨得平整,说话的时候还是很有气质。

更奇怪的是,小姨偶尔会接到一些电话,每次接电话都要走到院子外面,而且通话时间很短。明轩问过她,她只是说是以前在香港认识的朋友。

表面上看,雅茹确实身无分文。买菜的钱都是明轩给的,她自己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但明轩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小姨毕竟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见过世面,做过生意,不应该什么都没有留下。但她从来不主动说自己的事情,明轩也不好多问。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雅茹每天在家里做家务,明轩每天去县城上班,两个人相处得很和谐。村里的闲言碎语慢慢少了,大家似乎都接受了这个现实:曾经风光无限的香港太太,现在只能靠外甥养活。

但没有人知道,雅茹每天晚上都会在房间里看一些资料,用的是明轩的电脑。她在网上搜索各种信息,关于农产品销售,关于电商平台,关于物流配送。

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雅茹的眼神和白天完全不一样,那里面有一种明轩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那是一种计划者的眼神。

05

201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明轩正在公司里忙着工作,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请问是林明轩吗?我是县城快递公司的,有一个快递要送给陈雅茹,地址写的是您家。”

明轩有些疑惑:“什么快递?”

“是从深圳寄来的,寄件人是深圳某投资公司,收件人是陈雅茹。”

明轩更加困惑了。小姨住在他家这么久,从来没有收到过快递,而且还是从深圳寄来的。

“我现在不在家,你们什么时候送?”

“今天下午五点左右,需要本人签收。”

明轩挂了电话,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小姨最近的表现确实有些异常,经常神神秘秘地接电话,还总是用电脑查一些奇怪的资料。现在又有神秘的快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雅茹在吗?”快递员问。

“在的,我去叫她。”

雅茹听到有快递,脸色明显变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她走到门口,接过快递单看了看。

“是我的。”她说着,在快递单上签了字。

快递是个不大的包裹,但明显很重要,因为需要本人签收。雅茹接过包裹后,匆忙往房间里走,但走得太急,包裹没拿稳,从她手里滑落了。

包裹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散了一地。

明轩看到后震惊了。

地上散落着几张银行卡,都是黑色的,上面印着金字。明轩在银行工作过,知道这种卡叫做黑金卡,是银行的顶级VIP卡,只有资产达到几百万以上的客户才能申请。

除了银行卡,还有一些文件,明轩只来得及看到几个字:“股权转让协议”、“投资收益确认书”。

雅茹慌忙把东西捡起来,脸色变得很难看。

“小姨,这些是什么?”明轩忍不住问。

雅茹抱着包裹,沉默了很久,最后说:“进屋说吧。”

两个人坐在房间里,气氛很尴尬。

“明轩,有些事情我一直没有告诉你。”雅茹开口了。

“什么事情?”

“我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什么都没有。”

明轩瞪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雅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和何志华离婚的时候,确实没有拿到什么财产。但是,我在结婚期间就开始了一些投资,而且都是用我的名字。”

“什么投资?”

“股票,还有一些实业投资。”雅茹说,“当时何志华的生意很好,我们有很多闲钱。我觉得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用我的名字买了一些股票。”

明轩还是不太明白:“那现在这些投资怎么样了?”

“很好。”雅茹的声音很轻,“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那你为什么要装作很穷的样子?”

雅茹沉默了很久,眼神里出现了一种明轩从来没有见过的复杂表情。

“因为我想看看,这些人的真面目。”

明轩不明白:“什么真面目?”

“明轩,你还记得我以前回村的时候,那些人是怎么对我的吗?”

明轩点点头。那时候小姨每次回村,村里人都像对待女神一样对她。

“他们对我好,不是因为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有钱。”雅茹说,“现在我想知道,如果我没有钱了,他们会怎么对我。”

“所以你就装作很穷?”

“对。我想看看人心。”

明轩终于明白了。小姨这几个月的“落魄”生活,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试验。她要测试这些曾经巴结她的人,在她失势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那我呢?”明轩问,“你也在测试我吗?”

雅茹看着他,眼神变得温柔:“你不一样。你是真心对我好的人,从小到大都是。”

明轩松了一口气,但心里还是有些困惑:“小姨,你到底有多少钱?”

雅茹笑了:“比你想象的要多。”

她从包裹里拿出一份文件给明轩看。那是一份投资收益确认书,上面的数字让明轩看得目瞪口呆。

“这些都是真的?”

“都是真的。”雅茹说,“我在1999年就开始投资腾讯的股票,2000年投资了阿里巴巴,还有一些其他的公司。这些年下来,收益很可观。”

明轩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姨在看那些关于电商和农产品销售的资料。她根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调研。

“小姨,你回村到底想干什么?”

雅茹的眼神变得深邃:“我要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实力。”

06

2011年6月,雅茹决定摊牌了。

她在村支书孙国庆家里举办了一个小型聚会,邀请了村里的主要人物:大哥陈大伯、二哥,还有几个村民代表。

“各位乡亲,我有个事情想和大家商量。”雅茹站在客厅里说。

大家都很奇怪,这个落魄的香港太太能有什么事情要商量。

“我想在咱们村里投资一个项目。”雅茹说。

“投资?”陈大伯皱着眉头,“雅茹,你现在自己都......”

“我知道大家觉得我现在很穷。”雅茹打断了他,“但实际上,我还有一些积蓄。”

她从包里拿出一张支票,放在桌子上。

“我想捐给村里五百万,建设一个农产品电商基地。”

所有人都愣住了。

五百万!这个数字对于村里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雅茹,你说的是真的?”孙国庆问。

“当然是真的。”雅茹说,“支票就在这里,大家可以去银行验证。”

陈大伯拿起支票仔细看了看,确实是真的。他的手都在颤抖:“雅茹,你哪来这么多钱?”

“这些年的投资收益。”雅茹平静地说,“我在香港的时候,除了帮何志华打理生意,也在做一些自己的投资。”

“你一直都有钱?”二哥问。

“对。”

“那你为什么要装穷?”

雅茹看着这些人,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讽刺:“我想看看,当我没有钱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对我。”

房间里一片安静。

大家都想起了雅茹刚回村时的情况,想起了自己当时的态度,心里都有些不自在。

“现在测试结束了。”雅茹继续说,“我很清楚地看到了每个人的真面目。”

她的话像刀子一样,刺痛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雅茹,你别这么说,我们都是一家人......”陈大伯想解释什么。

“一家人?”雅茹冷笑,“我刚回村的时候,你们谁把我当一家人了?”

没有人能回答。

“不过没关系。”雅茹的语气变得轻松,“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我们来谈谈未来。”

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利用村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打造品牌,拓展全国市场。这个计划听起来很有前景,而且雅茹显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大家同意,我可以马上投资。”雅茹说,“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孙国庆问。

“所有的销售渠道都要由我来控制。”

这个条件让大家有些犹豫。如果销售渠道被雅茹控制,那村民们实际上就是在为她打工。

但五百万的诱惑太大了,最终所有人都同意了。

项目很快就启动了。雅茹用自己的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包装车间,购买了先进的设备,还聘请了专业的团队。村里的农产品很快就在网上销售,而且销量很好。

村民们确实赚到了钱,每个参与的家庭每个月都能有几千块的收入。大家都很兴奋,觉得跟着雅茹有前途。

“还是雅茹有本事啊。”李婆婆说,“我们这些人,眼光就是不行。”

“就是,当初还说她落魄了,现在看来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张大嫂也说。

但雅茹对这些赞美并不在意。她只是静静地观察着,等待着时机。

明轩也参与了这个项目,不过他对小姨的真实意图还是有些担心。

“小姨,你真的只是想帮助乡亲们吗?”有一天他问。

雅茹看着他,笑了:“明轩,你觉得呢?”

“我觉得你可能还有别的目的。”

“你说得对。”雅茹承认了,“我确实还有别的目的。”

“什么目的?”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依赖。”

明轩不明白。

“现在他们觉得赚到钱了很高兴,但他们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掌控在我手里。”雅茹说,“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他们继续富裕下去。如果我不愿意,我也可以让他们一夜之间回到从前。”

明轩终于明白了小姨的真实想法。这不是帮助,这是控制。

07

一年后,雅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她召集了全村的人,在村委会的广场上宣布:“我决定停止这个项目。”

“什么?”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为什么?”孙国庆问,“项目不是做得很好吗?”

“因为我想换个地方发展。”雅茹平静地说,“这个项目就到这里结束了。”

村民们开始慌了。这一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每个月几千块的收入,现在突然没有了,怎么办?

“雅茹,你不能这样啊。”陈大伯说,“大家都指望着这个项目呢。”

“指望着?”雅茹看着他,“就像当初我指望着你们收留我一样吗?”

陈大伯的脸一下子红了。

“当初我回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对我的,现在我就怎么对你们。”雅茹说,“这就是人性。”

她转身对明轩说:“明轩,你愿意跟我走吗?我给你准备了五百万,够你下半辈子用了。”

明轩看着小姨,又看看那些绝望的村民,心里很矛盾。

五百万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但看着这些人的困境,他又觉得良心不安。

“小姨,你真的要这样吗?”

“这就是现实。”雅茹说,“当年他们为了钱巴结我,现在为了钱求我,人性从来没有变过。”

明轩沉默了很久。

最后,雅茹一个人离开了村子。她坐在去县城的班车上,透过车窗看着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村庄。

村民们还在广场上争吵着,指责着,绝望着。

雅茹的眼中既有满足,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空虚。

她报复成功了,但好像也失去了什么。

明轩没有跟她走。他选择留下来,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村民们重新开始。

五百万他没有要。

班车开动了,雅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村庄,然后闭上了眼睛。

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人生游戏,终于结束了。

来源:美妆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