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身亡案,毛主席格外重视,连下三道批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07:3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沧海一书客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1年3月13日,毛主席前秘书、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黄祖炎遇刺身亡。

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身亡的案件。

毛主席对此既心痛又气愤,一连作出了3次批示,要求彻查此事。

等到查清真相之后,毛主席更是亲自来到黄祖炎的墓前吊唁,一度心痛落泪。

毛主席和黄祖炎之间有着怎样的往事,黄祖炎究竟是怎样遇害的呢?

1951年3月13日,已经是深夜了,毛主席还在熬夜处理公务。

这时,秘书叶子龙突然行色匆匆的拿着一份电报跑过来,敲了敲毛主席办公室的门。

进门后,毛主席从公务中抬起头询问叶子龙,是不是出了什么要紧的事?

因为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晚上处理公务很辛苦,没有要紧的事情,是不会深夜来打搅他的。

随后,叶子龙将手中的电报交给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情况。

这是一封来自山东军区的加急电报,内容是政治部主任黄祖炎今晚遇刺牺牲。

在看到电报之后,毛主席的神色瞬间凝重起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身亡的案件。毛主席在得知消息之后,既气愤又心痛。

黄祖炎不仅是山东军区的政治部主任,还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的秘书,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十分深厚,黄祖炎更是毛主席既信任又看重的人。

就在不久之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毛主席因此悲痛欲绝,每晚每晚都难以入睡,还要坚持工作。

为了调养身体,毛主席这才来石家庄进行调整。谁知此时竟又得知了前秘书黄祖炎遇刺牺牲的消息。

毛主席和黄祖炎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上下级,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黄祖炎是在毛主席处在低谷的时候,来到毛主席身边的,他陪伴毛主席经历了很多事情。

1932年前后,毛主席正处在事业低谷期,黄祖炎义无反顾的来到毛主席身边。

当时黄祖炎身为苏维埃政府的秘书长,可以随意选择到任何一个人身边工作,但他十分坚定的选择当毛主席的秘书。

黄祖炎的这个决定让众人都感到不解,但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在黄祖炎看来,毛主席的想法是值得自己追随的、毛主席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因此,他义无反顾的支持毛主席。

跟随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黄祖炎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他和毛主席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两人就像是最亲密的兄弟、朋友。

后来,随着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都开始尊称主席。

为了表示尊敬,黄祖炎也跟着尊称,毛主席听后却觉得黄祖炎这是和自己见外了。在毛主席看来,他和黄祖炎的感情早已超乎了上下级关系,而且贴心的朋友。

1938年,黄祖炎离开毛主席的身边,被派往赣南协助陈毅组建新四军。

自那之后,黄祖炎便和毛主席再没见过面。虽然没见面,毛主席的心中也是一直牵挂着黄祖炎,希望能够有机会再和这个老部下、老朋友见面。

可谁知,自那之后两人竟是永别。

1951年3月13日晚,毛主席接到了黄祖炎遇刺牺牲的急电。

拿到电报之后,毛主席难以置信的反复确认了好几次。最终,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不顾自己连夜工作的疲倦,拟定了电文,要求彻查此事,并警惕还藏匿在内部的可疑人员。

在接到通报之后,各地立刻重视起来。特别是事发的山东军区,山东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带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进行了整肃行动。

一个星期之后,山东军区递交了针对这件事的反思报告。毛主席在看过报告之后,第二次下达了批示,要求各地都重视起来。

二十天后,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针对黄祖炎遇害的前后经过,向毛主席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随后,毛主席第三次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将调查报告下发到全军研究。

一个月之内毛主席一连下发了三次批示,这是史无前例的,足以见得毛主席对于黄祖炎遇刺一事的重视程度。

事发后,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为黄祖炎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黄祖炎的遗体被安葬到济南市南郊的四里山上。

1952年,毛主席来到山东视察工作。此行,除了工作之外,毛主席还有一项重要的行程。

1952年10月26日,毛主席来到济南,在视察完山东的情况之后。毛主席找到山东军区司令许世友,向他提及自己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此行,毛主席希望能够去祭奠一下黄祖炎。毛主席提起,自己和黄祖炎的上一次见面还是在1938年,那时黄祖炎奉命去赣南接陈毅下山,并协助陈毅组建新四军。

毛主席没有想到,此后两人一别14年,竟成了永别。对于这个老朋友、老部下的牺牲,毛主席感到十分心痛。

因此,此行来到济南,毛主席想要去吊唁一下黄祖炎。

于是第二日,许世友便陪同毛主席来到了四里山。来到黄祖炎的墓前,毛主席先是深深的鞠了一躬,随后轻抚着墓碑,像和老朋友叙旧一样喃喃自语,“祖炎同志,我来看你了。”

随后,毛主席谈起黄祖炎的为人,称赞他是一个能文能武、品学兼备的人才。不久后,毛主席又亲自提笔写下了“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镌刻到四里山山顶的纪念塔上。

10月27日当天,许世友在陪同毛主席一起前往吊唁黄祖炎的途中,毛主席问起案发当天的具体情况时,许世友也向毛主席进行了详细的回报。

在事发的1951年3月13日,山东军区刚刚结束了一场文艺工作座谈会,晚上8点开始举行文艺晚会。

在此之前,黄祖炎因为连日辛勤的工作,身体虚弱感染的风寒。

但作为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黄祖炎仍然带病出席了晚会,并进行了发言。为了不让大家扫兴,发言结束之后,黄祖炎也没有回去休息,而是和大家一起坐到观众席上观看演出。

可谁知,这却给了坏人可乘之机。

随着晚会进行到第三个节目的时候,现场观众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台上,大家的热情都被点燃。

就在这个时候,伴随着观众的掌声,突然传来一声枪响。

军区直工部副部长由履新最先反应过来,大声示警,并锁定了凶手,向凶手冲过去。

随后,宣教部部长张家洛也锁定了凶手,但由于他和凶手距离较远,只能高声呼喊前面的同志抓凶手。

凶手眼看自己暴露,气急败坏的拿起手枪射向前面的领导席位,但幸好他没有射中目标。

此时众人都忙着抓凶手,并不知道已经有人受伤了。

直到前面的同志哭着呼喊黄祖炎的名字,大家才赶忙冲过去,发现黄祖炎浑身是血。

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刚刚第一枪的时候,凶手就击中了黄祖炎。

众人连忙围上去抢救黄祖炎,并叫来了救护车。而另一边的凶手,眼见自己逃不出去,已经自杀了。

随后,黄祖炎被送上了救护车,但由于伤口被击中要害,还没有到达医院,就抢救无效去世了。

得知此事之后,毛主席十分重视,一连下达了三次指令。

随后,这场刺杀案的凶手身份也被调查清楚。

刺杀黄祖炎的凶手,是暗藏在党内的反革命分子王聚民。

王聚民对于黄祖炎的刺杀,并不是个人矛盾,而是王聚民对于自身处境的鱼死网破。

当时,全国展开了镇反运动,王聚民家乡的群众便写了一封举报信,举报王聚民曾在1938年向敌人告密出卖我党地下成员,并且,王聚民的父亲还在家乡欺负百姓。

王聚民在得知了自己被举报的事情之后,认为自己走到了绝路,于是开始秘密准备进行报复行动。

三日后,王聚民来到济南参加文艺座谈工作会,在文艺晚会上,他将枪口对准了前排了黄祖炎。

而在此之前,王聚民根本就不认识、甚至都没有见过黄祖炎,王聚民的这场刺杀,完全是对我党高级军官的一种报复。

事发当天,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因为其他工作没能来参加。因此在这场文艺座谈会上,职位最高的,便是黄祖炎。

事发之后,毛主席对于此事非常重视,许世友将军也十分心痛,为黄祖炎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

1952年10月27日,毛主席和许世友一起来到黄祖炎的墓地,对黄祖炎进行了吊唁。

在黄祖炎的墓前,毛主席不禁落下了眼泪,并肯定了黄祖炎一生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对黄祖炎的思念。

信息来源:

新中国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身亡案,毛主席一月连发三条批示 - 红色文化网

来源:孝艺有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