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卖市场。根据权威机构数据,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6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2%,占餐饮消费总额的22.6%。
道一川,每天早上5点准时输出《道一川创富日记》,日日不断。
第00534篇|商战篇
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卖市场。根据权威机构数据,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6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2%,占餐饮消费总额的22.6%。
这还没包含非餐饮品类,如果把非餐饮品类(如生鲜、日用品等)的即时零售业务也算进来,全品类市场规模则突破2.2万亿元,其中餐饮外卖占比约77%,非餐饮即时零售达6000亿元。
这是一块又大又肥的市场蛋糕,难怪美团能在线下餐饮行业一片惨淡的情况下依然能一年净赚几百亿。
各大巨头对这块市场蛋糕蠢蠢欲动,就连京东也没能忍住,今年2月份正式杀入外卖行业,砸钱搞补贴、抢市场,饿了么也紧随其后,加入到这场混战中,一场新的资本游戏开始上演。
美团外卖、京东外卖、饿了么外卖,在这三大外卖平台陷入混战之际却突然被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了。
2025年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五部门,针对外卖行业存在的恶性竞争、骑手权益保障不足、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对京东、美团、饿了么等主要外卖平台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这次约谈是近年来外卖行业监管力度最大的一次行动,很罕见。
五大部门同时出手,为什么整治力度那么大?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大平台被集中约谈,背后释放出哪些信号?对我们又有哪些影响?
过去20年是平台经济腾飞的20年,国内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此期间借着人口红利相继崭露头角、发展壮大,成为掌握几亿用户的超级平台,比如美团、饿了么、京东和滴滴等。
在平台不断野蛮生长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过度压榨
最近有一则重大新闻,山东枣庄的两名外卖骑手先后猝死,软件显示,骑手在猝死前3天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家属怀疑跟高强度工作有关。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过去几年此类事件发生过很多次。
各大外卖平台为了抢占市场,疯狂地砸钱补贴,外卖订单倒是变多了,与此同时外卖骑手的工作量也加大了。
各大外卖平台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利用算法压榨骑手,催单、赶单,将骑手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五大部门同时出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算法不透明
外卖平台用于调度订单、分配资源、定价策略等核心机制的算法逻辑,对用户、骑手、商家等利益相关方既不公开,也不解释,搞得很神秘。
1、对于骑手
这种“黑箱化”运作,很可能会导致外卖订单分配不均匀或不稳定等。
比如有的骑手一整天忙得停不下来,而有的骑手却接不到派送订单。
再比如绩效考核标准模糊、收入结构不透明等,骑手只能吃哑巴亏。
2、对于用户
价格与推荐存在“隐形操纵”,用户看到的外卖价格可能因地理位置、消费习惯、时段等因素实时变动。
也就是说,平台把同样的商品推送到不同的用户面前,显示的价格可能不一样,有时候相差好几块,但平台不会说明算法是如何整合这些数据并定价的,相当于明目张胆地欺诈消费者。
3、对于商家
搜索排名算法不透明,商家在平台内的搜索排名、曝光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销量、好评率、广告投放金额),但具体权重和计算方式未公开,商家难以精准优化运营策略。
商家花钱在平台上获取曝光量,结果却花得不明不白,平台的这种“隐性操纵”让人感到气愤。
另外,部分平台对商家的佣金比例可能是基于动态算法分配的,比如订单金额、配送难度等,但商家无法预知每单的实际抽成,导致成本控制困难。
线下实体商家本来就过得苦不堪言,平台还从中作梗,这种乱象影响非常恶劣,是时候狠狠地整治一下了。
三、食品安全
最近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大外卖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疯狂的打价格战,这种恶性竞争行为看似让消费者占到了便宜,实际上是在害消费者。
平台降低价格,最终会导致商家没有利润可赚,商家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想方设法地压缩成本,那么,食品安全有保障吗?消费者能吃得健康吗?
换句话说说,平台砸钱搞恶性竞争,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这次五大部门同时出手,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各大平台若再不克制,下一步可能就不是约谈那么简单了。
通过这次约谈后,相信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会得到更好地保障,餐饮行业也会迎来良性竞争。同时,这次整顿也标志着平台经济开始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希望平台越来越规范,平衡好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等多方利益,同时保护好用户隐私,毕竟几亿用户的行为数据都掌握在平台手里,如果平台将这些数据泄露出去或者滥用,后果不堪设想。
你读完后有什么收获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观点,让更多牛人认识并关注你。《道一川创富日记》每天早上5点准时更新,有道、有术、有理论和方法,我们下一篇再会!
来源:川叫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