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专利分析公司GreyB发布了一份《超越VVC-H.267》的专利分析报告,从未来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发展路线,探讨了目前各家正在进行的早期预研、提案和专利部署情况。
作者:陆雨
2025年8月,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专利分析公司GreyB发布了一份《超越VVC-H.267》的专利分析报告,从未来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发展路线,探讨了目前各家正在进行的早期预研、提案和专利部署情况。
结果是,中国企业呈现群体性的押注和领先,无论是标准贡献,还是专利数量;无论是流媒体平台,还是硬件厂商;都将下一代视频编解码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因为下一代技术将决定未来移动流媒体、直播、沉浸式VR/AR、云游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4K、8K……等高分辨率和帧速率的应用环境。这对于视频压缩的效率提出了比现有VVC技术标准(H.266)更高的要求。
而H.267的下一代标准,计划于2028年实现最终定稿。但是这一标准到实际应用,可能还需要五六年,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换句话说,现在研发的下一代技术,有可能10年后才会真正应用到。
但是即使是这样,从GreyB的这报告给出的“技术贡献—专利家族”的二维矩阵景观图来看,中国企业依然大面积的冲在最前沿。
例如,字节跳动在图中表现最为抢眼。按照报告给出的判断,字节跳动在联合视频专家组(JVET) 的会议文稿(250 + 份)和专利申请(600 + 项)上呈现双高的投入。这一规模的投入表明,字节跳动战略非常清晰——将其技术嵌入新兴标准的核心,使知识产权(IP)成为新一代编解码器的基础支撑。
此外,腾讯是另外一家在专利上表现突出的中国企业。报告认为腾讯采取双轨战略:一方面构建庞大的专利组合,另一方面也作为免专利费的开放媒体联盟(AOMedia)的创始成员。
其它表现突出的流媒体平台,还包括快手和阿里巴巴,截至目前,快手在专利上更胜一筹。
流媒体平台之外,在硬件厂商方面,OPPO成为少数的走在前列的企业,在贡献和专利数量上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其它还包括了华为、联发科等。
当然,相关的预研技术还在发展之中,很多企业可能采取了“隐藏策略”,可能只有真正到了标准冻结之后几年,到底谁才是实力最突出的,才能最终决定。
不过,中国企业集体意识的崛起,可以说在下一代技术上,已经占据了先机。
但是,报告中也提到了对于视频编解码领域以往依赖遇到的难题,包括技术标准的应用与专利问题的交织等。
简单来说,就是技术虽然好,但是专利成为推广应用的障碍后,也难以推广技术。因此,因为这一原因而被放弃的技术也是有的。也正是因为专利问题夹杂其中,使得领导全球视频应用的两大阵营:美国和中国,走出了不同的路径。
例如,美国大型科技巨头,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流媒体平台,对于视频编解码技术都是必备品,因此以苹果、微软、亚马逊、思科等为主建立的AOMedia联盟,旨在推动免专利费的标准。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跨入到和美国科技巨头一样的立场,还只是接受国际标准的玩法,在许可和被许可上,寻求各家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换句话说,字节、腾讯等大量押注视频技术的贡献和专利产出,本质上是因为其自身也是重要的应用者,因此专利的储备更多的还是希望抵消自身作为大型流媒体平台所应当肩负的许可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报告之外,视频领域专家Jan Ozer也曾就H.267及下一代视频编解码的发展与专利问题进行过探讨。
例如,过去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发展都是在旧有专利上叠加新专利,形成了一个重叠权利要求、分散许可池和许可费义务的离散网络。这其中的法律问题一直是技术普及的最大障碍。
因此,一种全新的设计,从而摆脱传统编解码器的方式,就能够完全解决以往的问题,至少从IP角度提供发展的全新视角。
总之,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仅仅是一个维度,还有专利问题会成为行业发展的第二维度。
中国企业显然已经适应了技术开发和专利部署的节奏,但是对于像美国科技巨头一样推动行业规则的建立,乃至大胆推动免费标准的实施,中国企业的主动性和协同性还有待提高。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