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暑期档,充满了意料之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23:10 1

摘要: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观影人次为3.21亿,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76.21%,引进片占比为23.79%。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为119.66亿元,观影人次为3.21亿,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2.75%,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76.21%,引进片占比为23.79%。

今年暑期档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28.9亿元,《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捕风追影》8.79亿元,《长安的荔枝》6.78亿元,《侏罗纪世界:重生》5.67亿元。

截至8月31日,2025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含海外)突破400亿元,其中国内市场票房为392.92亿元,海外市场票房折合人民币已超7.7亿元。目前票房成绩保住了全年票房冲500亿的希望。

看似光鲜的数字背后,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暑期鏖战。2025年的暑期档进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前半场

寒冰开局,名导悉数落败

暑期档伊始,电影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6月初至7月中旬,市场大盘持续低迷,单日票房屡屡探底,甚至一度回落至十年前的水平。圈内人士陷入悲观,普遍认为今年暑期档票房会低于去年的水平。更令人深思的是,一批手握资源名导们,在今年暑期档遭遇了集体滑铁卢。

管虎的历史题材巨制《东极岛》投资不菲,却因过度追求好莱坞式奇观,视角陈旧,历史观偏差,导致票房仅收3.82亿元,豆瓣评分至今没有开。

姜文暌违多年的新作《你行!你上!》豆瓣评分仅6.7,总票房未能破亿。影片虽以郎朗成长经历为蓝本,却被批评为叙事失衡、隐喻生硬,缺乏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被观众批评为“全是醋没有饺子”。而且姜文塑造的“超级大爹”形象以及对打压式教育的美化,与当下反“爹味”、反“鸡娃”的社会思潮形成尖锐冲突。

陈可辛筹备多年的《酱园弄·悬案》豆瓣评分5.7,总票房3.75亿元。导演陈可辛试图描绘“末世众生相”,但大量篇幅却集中于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局长薛至武的暴力审讯过程,弱化了本应作为主角的詹周氏(章子怡 饰)的心理动机与成长轨迹,导致主线模糊、叙事涣散。

陈思诚的《恶意》虽然在上映10天内突破了2亿元票房,但口碑显著下滑,观众质疑影片推理逻辑薄弱,社会议题的探讨如网络暴力、自媒体的低俗竞争以及医疗体系的潜在腐败等,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严肃性。

曹保平的《脱缰者也》创下了导演本人近十年来最差票房成绩。叙事结构支离破碎,逻辑漏洞明显,人物塑造刻板落后,特别是女性角色的不讨喜,都让本片与2025年的社会观念明显脱节。

这些创作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导演的个人表达与大众审美之间正在产生显著裂隙。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市场已不再是“唯名导论”的时代。观众,尤其是已成为消费主力的年轻观众,审美范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轻易为导演的过往荣光买单。

下半场

后来居上,新旧导演代际交棒

暑期档下半场(7月下旬至8月)奇迹般实现了市场反弹,《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凭借过硬的口碑实现了逆袭,带动大盘持续升温,最终将暑期档整体票房拉回乃至小幅超过去年同期水准,上演了一出逆风翻盘。

《南京照相馆》以温情脉脉和节制有度的笔触书写历史记忆,将宏大历史还原为个体生命经验,触达了每个国人柔软的内心,唤起了广泛的情感共振。尤其是影片中照相馆众人围聚在祖国地标背景幕布前的场景,“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台词,成为全片最催泪的段落之一。

《浪浪山小妖怪》以14.55亿元的成绩打破《大鱼海棠》保持了九年之久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冠军。这部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600人团队耗时4年打磨的二维动画,通过四只底层小妖——考编失败的小猪妖、被裁员的蛤蟆精、话痨黄鼠狼精与社恐猩猩怪的故事,精准切中了当代年轻职场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

而另一部国产动画《罗小黑战记2》则获得了4.92亿的票房和豆瓣8.7分的成绩。影片超越了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深刻探讨了“反战”“共存”“身份认同” 以及“战争创伤”等严肃议题,意外地回应了当下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目前本片已在海外多地定档上映,成功做到了“文化出海”。

自年初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的票房奇迹,再加上《浪浪山小妖怪》与《罗小黑战记2》不俗的票房表现,动画电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真人电影同台竞争的实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影片的市场成功并非依靠营销或明星效应,而是通过口碑传播来吸引源源不断的观众买票进场。

暑期档下半场的市场逆袭,以申奥、於水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展现出了对社会情绪精准的捕捉能力。不管在票房还是口碑层面都超越了老一代导演。

老一代导演依赖的宏大叙事、类型片公式和明星效应正在失效,而新一代创作者对当代观众情感状态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创作出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情绪共鸣驱动的新时代。观众不再为导演的名气、明星的流量或营销的声势买单,而是只为那些能够触动他们内心、反映他们处境、表达他们情感的作品付费。谁能读懂时代情绪,谁就能得到市场。

15.99亿元

广东省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2025年电影暑期档广东省累计票房达15.99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电影局在2025年电影暑期档期间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活跃了暑期档市场,促进电影消费持续升温。

在暑期档广东出品电影宣发方面,为及时了解掌握广东出品影片暑期档公映情况,广东省召开了多场协调会。组织《长安的荔枝》《奇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坪石先生》等影片的片方代表,以及省内主流新闻媒体、重点院线和影管公司负责人,共同探讨影片宣传发行策略。同时,积极指导《长安的荔枝》《奇遇》《逆风而行》等在广东取景的影片组织主创人员重游拍摄地,争取《酱园弄·悬案》《聊斋:兰若寺》《东极岛》《捕风追影》等暑期档热门影片在广东举办首映、路演、见面会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长安的荔枝》剧组将全国路演首站选择在广州举办,互动反响热烈。数据显示,《长安的荔枝》广州五场路演共吸引了1506名观众热情参与,场均超300人。

电影《长安的荔枝》广州路演现场。

在丰富多类型影片供给方面,广东省电影局自7月中旬起推出“广东艺术影展——触动剧场”系列活动,分三期在多地影院开展英国优秀电影、意大利戏剧电影、俄罗斯大师电影单元展映,同步放映国产佳作并举办线下活动。其中,2025广东艺术影展首期聚焦英国电影展映单元,精选《晒后假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伦敦一家人》《女王》《帕瓦罗蒂》等影片展映,同时邀请国产影片《里斯本丸沉没》《追光万里》《人海同游》,共同呈现跨越时空与国界的光影盛宴。

2025广东艺术影展英国电影展映。

此外,广东省在8月举办2025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活动,同步展映多部经典动画影片。暑期档期间,广东省支持省内电影机构对等举办单一国别展映影展,分别举办了全国艺联“时光之镜·中外经典影片展”、国际歌剧电影展和2025年法国电影展映活动,满足不同群体观影需求。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动画电影周·动画电影展映活动现场。

在暑期档购票补贴方面,广东省电影局推出了“影惠万家,‘粤’享精彩”2025年夏季电影惠民消费活动,投入1200万元发放观影券、满减券等,覆盖全省所有影院和影片场次,激发不少观众购票热情。广东省还积极指导省内院线探索开展老年人、中小学生、特定人群的上午场观影优惠活动,如利用《白蛇传·情》重映契机开设戏迷专场等。

超水平发挥

高口碑下的隐忧

2025年暑期档尽管票房表现远不如2023年,但在口碑上无疑是一次突破。多部影片在豆瓣、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均获得高分,整体口碑质量被誉为"近年最佳"。优质内容集中爆发,观众用脚投票,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循环,这无疑是所有电影人乐见其成的盛景。

结合历年暑期档的数据,今年暑期档影片在口碑上确实属于超常发挥。票房前十的影片,除了《东极岛》还未开分,整整6部电影突破了豆瓣8分。作为暑期档票房冠军的《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高达8.7分,远超去年的冠军《抓娃娃》(7.1分)和前年的冠军《孤注一掷》(6.8分)。

不过,盛景之下,依旧有隐忧:这种超高口碑的集中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未来暑期档能否维持如此密集的高质量输出,其实存在疑问。影评人徐若风认为:“今年暑期档整体表现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下半场几乎每周都有好口碑作品,要想未来重现,难度非常大。”

电影行业观察员“做电影的连城易脆”则认为:“今年暑期档票房的集中度过高,破亿电影数量是明显下跌的,而且好莱坞电影依然没有充分支棱起来,很多新片的生命周期都过于短暂,大多数都活不到次周末,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而且,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传播能力依然薄弱。7.7亿元的海外票房,与国内市场的规模(392.92亿元)形成强烈反差。这暴露出我国电影工业在跨国叙事能力、全球发行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不足。

从事海外发行的面白映画联合创始人安阳,曾就中国影视作品“出海”难提过三个路径:同步上映、联合发行和精品制作。同步上映是最理想的状态,可以在影片制作完成前进入现场,制作多版本。中国电影出海的优势在于习惯性配英文字幕,英语国家可以同步上映,但仅有字幕版不足以吸引海外观众。联合发行需要与海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关系,了解其发行策略和优势。精品制作要求深度本地化,如为《雄狮少年》制作日版主题曲和定制MV,由日本知名乐手创作,重新制作边角素材,展现诚意。这些方法旨在解决发行渠道不足、文化隔阂和本地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如何让中国电影更好“出海”,是未来需要突破的瓶颈。

电影的联动效应

衍生周边、文旅与电影有机结合

暑期档电影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并不局限于影院票房。银幕之外展现出强大的IP联动效应,衍生周边、文旅融合与跨界合作共同构建了多层次的消费。

“电影+文旅”的模式在今年暑期得到了充分发挥:《长安的荔枝》有三分之一场景在广东取景,拍摄地涵盖了东莞、阳春、罗定、江门、阳江等多地,直接将岭南的荔枝林、乡村风貌等美景编织进故事中,有利于吸引影迷到广东旅游。广东省也积极借助影片热度推广文旅资源,推出了56条“跟着电影游广东”旅游线路及电子导览地图,方便游客“按图索骥”,探寻影片相关取景地及广东风情。

本片对广东文旅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电影热播直接推动了广东荔枝的销量,某平台广东荔枝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60%,大型商超线下门店荔枝销售额环比激增128%。腾讯视频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合作,发起了 “荔枝鲜品季”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助农活动,并在12小时内将广东荔枝从广东运抵北京活动会场,展现了广东荔枝的新鲜与高效物流。

《浪浪山小妖怪》同样带动山西取景地旅游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浪浪山小妖怪》电影中至少有10处山西取景地点。大同市浑源县的永安禅寺在影片中得到了逼真再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与此同时,《浪浪山小妖怪》的合作品牌覆盖了汽车、茶饮、卡牌、潮玩、游戏、运动、图书、家居、文具等多个领域。这种广泛跨界使得IP影响力渗透到消费生活的各个方面。观众的参与并未止步于购买,他们主动进行二次创作,为小妖赋予姓名、构想职业、编织结局,在B站相关二创视频播放量迅速破亿,使电影叙事得以在社群中持续延展。

《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则成功拉动了南京红色旅游的增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日均接待观众达2.5万人次,很多年轻人在观看电影后前往纪念馆深入了解历史。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也迎来参观高峰,日均客流量达1.1万人次,其中不少是年轻人。

2025年的暑期档让我们看到,电影的能量早已不止于票房。一部好电影就像一颗种子,能长出各种各样的果子——它能带动一个地方的旅游,能卖火当地的农产品,能催生五花八门的周边产品,甚至能点燃观众二次创作的热情。大家不再只是“看电影”,而是“玩电影”“跟着电影去旅行”。电影变成了一种连接文化生活与实体经济的桥梁。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