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古鳄曾攀上陆地狩猎恐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22:48 1

摘要:一头残暴科斯滕鳄(Kostensuchus atrox)的头骨化石。它生活在7000万年前,是现代鳄鱼的近亲。研究认为,白垩纪时期,这种生物是巴塔哥尼亚南部的顶级掠食者。|摄影:JOSÉ BRUSCO

地球是一个奇迹物种|阿根廷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一头残暴科斯滕鳄(Kostensuchus atrox)的头骨化石。它生活在7000万年前,是现代鳄鱼的近亲。研究认为,白垩纪时期,这种生物是巴塔哥尼亚南部的顶级掠食者。|摄影:JOSÉ BRUSCO

距今7000万年前,恐龙时代行将落幕之际,一种古鳄出没在如今名为巴塔哥尼亚的陆地南端的洪泛平原上,它邪恶的微笑排列着五十多颗刀锯般的利齿。

这种名为残暴科斯滕鳄(Kostensuchus atrox)的灭绝古鳄是一种超级食肉动物——几乎完全以肉为生。同时,它还是一位顶级掠食者,圆锥形的“牙齿可与霸王龙相媲美”,尖利如刀,古生物学家、国家地理探险家迭戈·波尔(Diego Pol)说。迭戈参与发掘了这一新物种。它拥有为撕裂血肉而生的发达颚肌,波尔说,因此“仅需一口,就能把对象咬成两半。”

8月27日,迭戈与阿根廷贝尔纳迪诺·里瓦达维亚自然科学博物馆(Museo Argentino de Ciencias Naturales Bernardino Rivadavia)的同事以及来自巴西和日本的研究人员一起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网站上发表论文,描述了这只动物保存近乎无瑕的头骨与部分骨架。

尽管这头生物的体型逊于现今发现最大的鳄鱼及短吻鳄,但团队认为,该物种的四肢可能比现代近亲更长,姿态也更直立,这或许曾支撑它们在陆上狩猎,恐龙也是它们的猎物。

但部分未参与该研究的学者并不相信这一结论。

科斯滕鳄化石出土地点位于巴塔哥尼亚南部,靠近南极洲,意味着鳄类在白垩纪时期的古代近亲生活在高纬度陆地温暖、潮湿的环境里。今天,那些古迹多已被冰雪掩埋。

“这让我们意识到,自那时以来,气候格局已今非昔比。”波尔说。

截取自复原视频的画面展现了两头残暴科斯滕鳄为食物大打出手的场景。凭借最后断骨碎肉的一口,守卫者将挑战者击退。鲜血涂满它的吻部,它发出胜利的咆哮,令人胆寒的利齿寒芒森然。|摄影:GABRIEL DIAZ YANTEN

消迹已久的鳄鱼近亲

今天的鳄鱼与它们众多存活和灭绝的亲戚都是鳄形类(crocodyliform)这一更大组别下的成员。在该类别中,残暴科斯滕鳄又属于已经灭绝的佩罗鳄科(peirosaurid),是现代鳄鱼、短吻鳄、食鱼鳄和凯门鳄的远房表亲,而非它们的直系祖先。

这些灭绝鳄类表亲多生存在陆地上,都在6600万年前同一场大灭绝中沦为土灰。那场事件杀死了全部非鸟恐龙。残暴科斯滕鳄是现有化石记录中最新发现的佩罗鳄科动物,也是分布位置最南端的一位。同时,它还是迄今所有佩罗鳄科化石中保存最为精致和完整的。

“这块化石非常精美,它来自鳄类谱系上极其独特、而我们又所知甚少的一支。”美国田纳西大学古脊椎动物学家斯蒂芬妮·德拉姆赫勒-霍顿(Stephanie Drumheller-Horton)说。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残暴科斯滕鳄的胸廓化石。除了头骨,团队还发掘了它的颈项、背部、胯骨、肋骨以及一条前肢的些许部分。|摄影:FERNANDO NOVAS古生物学家马塞洛·伊萨西(Marcelo Isasi )发现一块淡棕色岩结核里嵌着科斯滕鳄头骨和下颚化石。|摄影:FEDERICO AGNOLÍN

“那是一块头骨!”

2020年3月初,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费尔南多·诺瓦斯(Fernando Novas)与马塞洛·伊萨西(Marcelo Isasi)出发前往阿根廷乔里略岩组(Chorrillo Formation)寻找恐龙与其他古生物的骨骼化石。二人与他们的同事曾在这片地区发现大盗龙科的宽胸迈普龙(Maip macrothorax)、泰坦巨龙类的冰川努鲁巨龙(Nullotitan glaciaris)还有鸟脚亚目的圣克鲁斯伊萨西奔龙(Isasicursor santacrucensis——这种恐龙正是以伊萨西的名字来命名的)。

“乔里略基岩构成了一扇通往远古生态系统的宏伟‘窗户’,为我们带来巴塔哥尼亚最后的恐龙的珍奇线索。”诺瓦斯说。

那些岩石坐落在山坡上,所处遗迹有7000万年历史。他们开了三个小时的卡车才抵达那里,过河、爬坡、驶过悬崖的边缘,如画的阿根廷湖和佩里托·莫雷诺冰川方从安第斯山脉中出现。

实地考察头一天,安营扎寨以后,三十多位研究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背着沉重的扫描设备和仪器在山中穿行了数英里,但并无太多发现。

“然后,伴随夕阳最后一丝辉光,我们时来运转。”伊萨西说。

团队其余人折返营地时,他与同事加布里埃尔·利奥(Gabriel Lio)——一名古生物艺术家一起留了下来,等待另一位尚未签到的团队成员。时间流逝,他们担忧起来,决定动身寻找他。接着,他们听到远处传来那名失踪同事的呼喝。松了一口气的伊萨西开始放慢步伐,此时,他正走过一片散布着大石块与钙质结核的地点。就在那里,嵌在一块浅棕色岩石当中的事物吸引了伊萨西的目光:几块黑色的骨头。

“我把它指给我的同事,他惊呆了,然后说:‘马塞洛,那是牙齿,而且它们非常大!’”伊萨西说,“我立刻抬头看去,然后发现岩石上的一处裂缝里有道不可能弄错的轮廓,我说:‘那是一块头骨!’”

利奥——一名鳄类化石专家——立即认出,该头骨来自鳄类。除此以外,他们还从岩石里挖出了这只爬行动物其他部分骨架,那看起来比他们此前见过的都大,而且完整的多。

“那一刻充满惊奇和不可思议,令人难以忘怀!”伊萨西说。

2020年3月,研究人员在阿根廷乔里略组的浅棕色岩石内发现了残暴科斯滕鳄的黑色化石。|摄影:ALEXIS SOSA

在全球疫情期间完成化石准备工作

团队驻扎巴塔哥尼亚时,新冠大流行席卷全球,各地陷入封锁。然而身处山脊、仅有一点微弱信号的考察队对于世界其余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随后,3月24日,他们不得已暂停实地工作。团队试图返回附近一处叫做埃尔卡拉法特(El Calafate)的小镇,可是它正在封控。他们不得不在庇护所又待了十天。

终于,诺瓦斯努力为团队争取到了离开考察地点的许可,于是研究人员将化石装上卡车。他们把这些丰硕的馈赠从2400千米外的巴塔哥尼亚南部运送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路上,道路空旷,鲜有其他车辆。

“我还记得一列卡车载着探险家、露营装备和珍贵的新出土化石行进的画面,就仿佛科幻电影里的一幕。”诺瓦斯说。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令博物馆实验室成了禁区,因此诺瓦斯请求伊萨西把包裹头骨的沉甸甸的化石块带回家。它太大了,伊萨西不得不借助妻子艾米莉亚以及两个孩子——托马斯和劳拉的帮助,才将它从车上拽下来,拖进院子里。

接下来六个月,他全心全力铺在岩石上,用高精度空气锤削去多余部分。诺瓦斯说,最终,黑得发亮的牙齿在吻部下显露出来,形貌慑人。

这块头骨较短,大约50厘米长,吻部则很宽。参差不齐的牙齿从嘴巴里向外竖着,最长的有5厘米,与头骨的比例大过现代鳄以及大部分其他灭绝鳄类。头骨与下颌骨显示,它的肌肉附着位偏高,这将使它的咬合十分有力。

研究人员说,这些线索为科斯滕鳄的超级食肉动物和顶级掠食者身份提供了依据。它大概猎食中等体型和小型的食草动物——很可能是鸟脚亚目恐龙,例如小型甲龙和鸭嘴龙等。

这头古鳄是旱鸭子吗?

经过技术人员接连数月一丝不苟的努力,这头科斯滕鳄的骨头终于从岩石里露了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发现过程,”它充满戏剧性和紧张感,波尔说,“我喜欢这一点,因为实验室每天都会出现更多惊喜。”

一经完工,团队又发现了它的颈部、背部、髋部、肋骨还有前肢的一部分。遗失的只有尾部与后肢大部。相比现代鳄,科斯滕古鳄的前肢更长,这提示我们,比起大部分时间留在水里,它也许能伸直四肢在陆上行走。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埃里克·维尔博格(Eric Willberg)不是团队一员,他说,古鳄陆生证据不尽一致:它的骨盆显示,其后肢可能向外张开,类似现代鳄鱼,不像哺乳动物以及其他灭绝陆生鳄形类那样完全伸直。

波尔与同事指出,它的前肢特征也可能反映了另一种功能——不是为了移动,而是为了抓住和撕裂猎物。但纽约理工学院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亚当·科塞特(Adam Cossette)提到,不考虑后肢骨骼,我们很难重现它怎样移动和制服猎物。

要是以现代凯门鳄和短吻鳄的身体数据为标准,论文作者们推测科斯滕鳄的身长约有3.5米,重量可达250千克。巴西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ão Paulo)古脊椎动物学家佩德罗·戈多伊(Pedro Godoy)评价说,尽管出土样本“非常令人惊艳”,但现存物种的身材比例与这些已经灭绝的陆生鳄形类或许不可同日而语。

疫情期间,技术人员付出了长达数月、一丝不苟的努力,将7000万年前嵌入岩石的残暴科斯滕鳄头骨及骨架剥离了出来。|摄影:SANTIAGO REUIL

白垩纪鳄类间的争端

波尔说,这头科斯滕古鳄的脊骨展现了骨折后愈合的痕迹,这可能证实了他们有关鳄类会相互争斗的想法。

“食物或领地(行为)引发的战斗或挑衅是留下伤口的可能情景之一。”波尔说。为了呈现两头科斯滕鳄爆发冲突的可能情态,团队制作了一段复原视频。

视频中,一头科斯滕鳄啃咬着刚死掉的恐龙的尸体,另一头可能被气味吸引而来的竞争对手也逐渐靠近。两头猛兽先是相互吼叫,然后凭后肢站立起来,用庞大身躯猛然撞击对方,就像科莫多巨蜥彼此争锋那样。

丰富的鳄类多样性

虽然科斯滕鳄化石出土基岩的年份距今有7000万年,但波尔认为,科斯滕鳄的生存时期也许与白垩纪大灭绝更为接近。这样,其化石就能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白垩纪鳄形类濒临灭亡前的非凡多样性。

人们通常认为,古鳄全都和今天这群贴地行走、潜行在浑浊水域的伏击型半水生掠食者十分相像。然而在白垩纪时期以及此前更早的年代,鳄类当中还包含食草动物和大型食肉动物,有的甚至披鳞戴甲,如同犰狳。

“它们直至最终灭绝前夕都保持着极高的多样性。”波尔说。他推测,现今鳄鱼未能延续这种多样形态,或许是因为在大灭绝中幸存的古鳄大多适应河流和湖泊等淡水环境——小行星撞击的灾难发生之际,这类栖息地所受的破坏相对较轻。

“有种经久不衰的观点:鳄鱼是‘活的化石’,你不需要埋头大量挖掘,也能找到许多有趣而奇异的品种,”德拉姆赫勒-霍顿说,“它也鲜明地提醒着我们,即便在所谓的‘恐龙时代’,恐龙也绝非唯一的主角。”

撰文:Nicholas St. Fleur编译:Arvin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来源:白云聊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