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插秧苗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一个事实。父亲把所有的稻谷种子集中撒在一块田里,然后用尼龙塑料膜覆盖,晚上的时候保温,白天掀开透气。
当岁月沉淀到60岁,我们就会清醒地领悟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每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大部分注定要离开爸爸妈妈的港湾,独自航行,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小时候插秧苗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一个事实。父亲把所有的稻谷种子集中撒在一块田里,然后用尼龙塑料膜覆盖,晚上的时候保温,白天掀开透气。
没有过多久,种子就发芽了,长出了嫩芽,慢慢抽出了嫩绿的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可以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秧苗,这些就是稻谷的孩子吧。
如果让这些秧苗密密麻麻地长大,铁定没有什么收成,因为太密了,没有生长空间,一簇簇挤在一起,也吸收不到什么营养。
这个时候只能靠农民伯伯,一簇簇拔下来,然后再一棵棵匀栽到其他广阔田里去,几十厘米插几棵秧苗,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空间茁壮成长,吸收足够的养分和阳光,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看到一片金黄的稻穗,硕果累累大丰收。
大自然的生物充满了智慧,他们都有自己的办法传播种子,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蒲公英妈妈有办法,他们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她的孩子就会乘着风纷纷出发,飘落到很远的角落。
碗 豆 妈妈 也是一样,更非常有 办 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 声 , 豆荚炸 开, 孩子 们就 绷着跳着离开 妈 妈,各自落户安家。
人类也是一样,父母为了让子女有出息,一步一步精心培养,最后目送着子女去远方追求梦想。父母在家乡,子女在远方。
父母将自己积累的生活智慧,在子女丫丫学步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转化给子女,子女长大后,带着父母言传身教的智囊,用新的生命力去成长更好的自己。就像候鸟迁徙,暂时的分离是为了让整个种群能够得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当子女成家立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上,偶尔打电话给父母慰问一下,“偶尔慰问”二字就已经说明了关系,父母和孩子不再拘泥于一个“家”。
当子女需要买房或创业时,为了让子女有奋进的动力,父母打着“借”的名义给孩子支援,是为了儿女不要因为父母有钱而停止奋斗。一个“借”字,就良苦用心“划分”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礼记》记载,男子二十行冠礼后需别立门户。
《红楼梦》元宵夜宴上 贾母的一句话:孩子们都大了,各自要干各自的事,就道破传统世家表面团圆下的离心现实。孩子成家了,各自要顾自己的小家,没有什么时间顾及父母了。
当父母生病了,子女抽空回家探望,叮嘱父母好好照顾身体,有时间再回家看看。“抽空回家”就已经说明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父母倘若溺爱自己子女,就只能让子女的翅膀废掉,无法高飞。当脐带剪断的那一刻,父母便希望子女飞得更高更远,这是父母的期望。
子女终要跳下名为“家”的救生艇,在各自的海洋里开辟新的世界。
结语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疼爱孩子父母,就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成熟的母爱是场得体的退出,父爱则要教会孩子与世界交手的能力。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树大分杈,人大分家。
来源:工地奶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