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这个倒让我想到,曾国藩曾经居然也是考了7次,才考上秀才,也算是“国考”的百折不挠的代表了。
现在国考已经成为就业第一选择,倒也不稀奇。
不过这个倒让我想到,曾国藩曾经居然也是考了7次,才考上秀才,也算是“国考”的百折不挠的代表了。
最近刚好在读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分享给大家,相信对考生一定非常有用。
如何资质平庸,通过勤勉刻苦,下苦功,并且屡次失败,屡次坚持再考,最终考上上岸,并且从此开始辉煌的一生。
正如作者张宏杰在书中所说,之所以对曾国藩如此感兴趣:
第一个原因,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
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
第二个原因,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看,曾国藩也能给我们提供力量。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
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
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
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
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书中第一章到第四章的精华摘录。
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后来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后来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日记:“(少荃)论及余之短处,总是儒缓。”
但是,在同时代的这些人当中,曾国藩取得的成就最大,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境界,左宗棠、李鸿章则远不如他。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曾国藩的“笨拙”精神。
六十二岁时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在日记中的自责自省,和他三十岁立志做圣人的时候,仍然一模一样。这就叫作“几十年如一日”。
他用三十天戒了烟,然后用三十年,来戒掉其他更难戒的毛病。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磨炼中,曾国藩的气质、性格渐渐发生变化。
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有毅力,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周到、真诚,朋友一天比一天多。他的品质越来越纯粹,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
来源:溢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