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4日,岚图汽车CEO卢放以蒙眼驾驶全新梦想家完成130km/h AEB刹停挑战,将MPV智驾安全推至新高度。这场看似"疯狂"的测试,实则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从参数竞争转向价值交付的里程碑——依托华为ADS 3.0与ESSA架构的深度融合,岚图不仅
2025年3月24日,岚图汽车CEO卢放以蒙眼驾驶全新梦想家完成130km/h AEB刹停挑战,将MPV智驾安全推至新高度。这场看似"疯狂"的测试,实则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从参数竞争转向价值交付的里程碑——依托华为ADS 3.0与ESSA架构的深度融合,岚图不仅突破行业AEB时速上限,更首倡覆盖全时速、全场景的"智驾安全五星标准",为狂奔的智驾技术划下安全红线。
一场CEO的“信任测试”,用肉身实测重新定义安全边界
这场看似疯狂的实验,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信任经济"实践——当车企CEO将生命交付给自家产品的智能驾驶系统时,其传递的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对行业安全标准的一次重新校准。
这场测试打破了此前行业内AEB测试普遍停留在80-120km/h的惯例,将验证场景直接推向高速公路法定限速的临界值。值得关注的是,测试车辆为车身长度超过5.3米、整备质量达2.7吨的大型MPV,其惯性冲击力远超轿车,对制动系统的考验呈指数级提升。据运动学公式计算,130km/h时速下制动距离相较120km/h将增加23%,这对感知系统的识别距离、决策系统的反应速度、执行系统的制动效能构成了三重挑战。
192线激光雷达如何突破感知极限
实现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岚图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全新岚图梦想家搭载的192线激光雷达,其线数密度是行业主流128线产品的1.5倍,配合4D毫米波雷达与高精度摄像头组成的多模态感知网络,可在250米外准确识别直径15cm的障碍物。这种感知能力在雨雾天气中尤为重要,毫米波雷达穿透性优势与激光雷达三维建模能力互补,解决了传统视觉系统在恶劣天气下的失效难题。
底层架构的革新同样关键。ESSA原生电动架构与天元智能架构的融合,实现了机械素质与电子系统的深度耦合。IPB集成式制动系统将传统制动响应时间从400ms缩短至150ms,配合智能阻尼可变减振器与魔毯空气悬架,在紧急制动时既能保证车身姿态稳定,又避免因剧烈点头导致乘员不适。这种"软硬协同"的设计哲学,正是高速AEB场景下舒适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之道。
安全平权,从功能堆砌到标准重构
此次事件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岚图提出的"智驾安全五星标准"。该标准将安全维度拓展至全时速(4-130km/h)、全方向(前/后/侧向)、全目标(异形障碍物)、全天候(雨雪雾尘)、全场景(人驾/智驾),构建起立体防护体系。其中侧向障碍物防碰撞(LOCP)与后向横穿碰撞制动(RCTB)功能,直击MPV车型因车身宽大导致视觉盲区多的痛点,填补了现有AEB系统的场景覆盖空白。
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本质上是对当前智驾技术"野蛮生长"的纠偏。当行业沉迷于城区NOA开城数量竞赛时,岚图选择回归安全基本面。数据显示,MPV用户年均行驶里程较轿车高出42%,且多用于家庭出行场景,这使得安全容错率必须趋近于零。从技术逻辑看,高阶智驾系统接管率每降低1%,事故风险将下降17%,这正是岚图强调"智驾安全大于智驾平权"的底层逻辑。
范式革新,从参数竞赛到价值交付
岚图的实践揭示出智能汽车发展的深层规律:真正的技术普惠不应止步于功能下放,更要建立明确的能力边界标识。即将于3月31日推送的OTA 2.0版本中,eAES自动紧急避让系统开创性地实现"刹停+绕行"复合策略,当系统判定制动距离不足时,可在减速同时进行0.5米内的路径偏移。这种动态风险应对策略,标志着智驾系统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避险的进化。
这场测试引发的行业震动,还体现在其对消费者认知的重构。当车企CEO以蒙眼方式验证系统可靠性,实质上完成了从"参数对比"到"体验实证"的范式转换。据心理学研究,人类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建立需要至少3次成功避险体验,而CEO的"肉身测试"通过强符号化传播,可将信任建立周期压缩至单次事件。这种"信任经济"的构建,或将成为智能汽车营销的新范式。
未来战场,安全标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岚图的突破预示着智能汽车竞争进入"安全深水区"。随着工信部拟将AEB纳入CNCAP强制测试项目,具备全速域刹停能力将成为车型准入的基本门槛。从技术演进趋势看,感知系统的多模态融合、决策系统的类脑计算、执行系统的线控精度构成新的技术三角,而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模式证明,垂直整合与跨界协同的结合更能突破创新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安全革命正在改变MPV市场的竞争逻辑。过去MPV的豪华属性多体现于航空座椅、车载冰箱等舒适配置,而今安全智能座舱成为新的价值锚点。数据显示,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MPV车型溢价能力可达15%-20%,且用户对安全配置的价格敏感度较其他配置低37%。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或将推动MPV从"移动会客厅"向"智能安全舱"转型。
写在最后,安全是智驾革命的最终归宿
当行业为"纯视觉派"与"激光雷达派"争论不休时,岚图的实践给出更本质的答案:技术路线的优劣最终要回归安全本质。此次130km/h AEB挑战的成功,不仅是个别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整个汽车工业对"安全原点"的回归。在智能驾驶普及的临界点上,唯有建立可量化、可验证、可比较的安全标准体系,才能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出行福祉。正如卢放在挑战成功后所言:"智驾不是炫技,安全才是真谛"——这或许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技术注脚。
来源:潮畔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