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都像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对党员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9月2日,在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光明社区,一场生动的“红色课堂”令社区党员杨爱军感慨不已。
“每次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都像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对党员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9月2日,在洛阳市西工区西工街道光明社区,一场生动的“红色课堂”令社区党员杨爱军感慨不已。
在该社区,每月一次的“红色课堂”已成为居民雷打不动的“必修课”,红色基因在耳濡目染中融入基层高效能治理的血脉。
近年来,光明社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红色讲堂”筑牢思想根基,开展“志愿行动”凝聚民心合力,推广“协商议事”破解治理难题,将丰富的活动转化为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强劲动能,绘就基层高效能治理新图景。
红色课堂强思想
筑牢治理之基
每月的“红色课堂”开课日,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是座无虚席。辖区党员、群众早早赶来,社区党总支特意邀请老党员与革命烈士家属,讲述着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引领党员和居民在聆听中,深刻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此外,光明社区党总支还依托辖区洛阳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将其优势向课堂延伸,党员们在锈迹斑斑的步枪前驻足,在泛黄的战地日记前沉思,在复原的战壕中感受烽火岁月。这种“读史料触摸历史厚重,看遗迹感受岁月沧桑,听故事汲取奋进力量”的“三可”教学模式,让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实景,从理论变为体验。
在社区党员杨爱军的微信群里,定期推送着“学习强国”精品内容、河南党员教育服务网课程等“微党课”资源,让社区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充电学习。“红色讲堂就像一座灯塔,让我们在参与社区治理时方向更明、底气更足。”杨爱军说。
志愿行动暖民心
凝聚治理合力
“按压频率得跟上节奏!”“找准胸骨位置,注意力度适中!”“这边的绿植该修剪啦”“那栋楼里住着一户孤寡老人”……在光明社区的楼栋间,这样的暖心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社区党总支联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护团队、区直机关共建单位等,组建起“党员先锋队”“义诊志愿服务队”“关爱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10支特色队伍,让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
为辖区老人提供贴心的上门义诊、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为打造美丽宜居社区环境,定期开展“绿色家园”环保志愿、“暖心敲门”行动等服务活动;每周五,志愿者们准时集合,清理社区垃圾,精心绿化美化环境。
今年以来,西工街道光明社区各类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活动达160余次,受益居民超过2000人次。
“以前总觉得社区事务与自己关联不大,可在参与志愿服务后,看到街坊邻居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才发觉自己能为社区贡献这么多力量。”志愿者吴云山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志愿活动,不仅切实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让越来越多辖区居民主动投身社区基层治理,凝聚起推动社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协商议事解难题
提升治理效能
“小区门口道路狭窄,早晚总堵车,大家有啥好办法?”在光明社区“邻里议事厅”里,一场围绕交通拥堵问题的讨论热烈进行。
社区党总支创新“线上+线下”协商机制,线上通过微信群征集居民“金点子”,线下召开“邻里议事会”“圆桌座谈会”,让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复杂问题时,通过多轮深入协商,不仅攻克了技术难关,还巧妙协调好了居民间的邻里关系。结合西工兵营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在改造过程中,社区精心保留历史建筑风貌与城市记忆,对周边建筑、街区、门店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通过打破阻隔、腾退场地成功推动“小院子”变“大院子”“大社区”,实现空间资源与配套设施的共享共用,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如今,在光明社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理念已深深扎根于居民心中,一幅和谐美好的基层画卷正缓缓铺展。
西工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洁表示:“活动赋能是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有力武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创新,开展更多贴合居民需求的活动,让基层治理更具温度与成效。”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