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这间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刚开业,就以“打包收费,医生看诊细致”火速出圈。时年35岁的姚启恒被香港大学委派到深圳负责心内科的建设,他是当时各科室主管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这间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刚开业,就以“打包收费,医生看诊细致”火速出圈。时年35岁的姚启恒被香港大学委派到深圳负责心内科的建设,他是当时各科室主管当中最年轻的一位。
2012年至2025年,他主管的心血管内科从只有3名医生的小科室,变成拥有20多名医生的大中心。13年间,他保持每周一至两天在深圳看诊的频率,以他在冠心病介入、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数千名深港居民提供了诊疗方案。
▲姚启恒
将香港经验带到深圳
姚启恒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从本科念到了博士。拥有荷兰莱顿大学、港大双博士学位的姚启恒进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香港玛丽医院工作。玛丽医院在香港及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2010年前后,深港两地筹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年轻的姚启恒主动请缨到深圳筹建心内科。“我是香港大学第一批派到深圳来的医生之一。两地的医疗体系和人口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我们而言,到深圳建一家医院,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关于筹建过程,在姚启恒这里并没有“艰辛叙事”:“虽然我是牵头人,但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做。”从建科时的3名医生到如今的20多名医生,姚启恒已经过了十几年两地上班的日子。早上7点,班车从香港玛丽医院出发,8点半到深圳医院。下午5点半班车从深圳出发,晚上7点回到玛丽医院,最初姚启恒每周要到深圳上两天班,现在有时候一天,有时候两天。“我们希望把香港理念带到深圳来,碰撞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从香港到深圳,拿一份工资,上两地的班。“很多同事都是有情怀的,不是单纯考虑工资收入。”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深圳首个“打包收费”的医院,即诊金包含看诊和用药费用,也是深圳首个推行“不打点滴”的医院。“感冒打点滴,急诊先打点滴,这在香港和国际上都是没有的。我刚到深圳的时候,在很多医院看到好多人坐在那里打点滴。”过去十几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带来的香港经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深圳。
“我们看病会严格执行诊疗规范,避免过度医疗行为,能不检查就不检查,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不手术就不手术。现在循证医学的理念在内地这边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和推崇。”往返深港行医的十多年间,姚启恒也发现了“深港就医”的小变化。起初,都是深圳人跑到香港去看病。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你看,现在外面候诊的人里好些是香港人。”姚启恒指着排队的人说,现在心内科的香港病人占比已超过10%。
“这是个蛮有意思的事情,以前深圳人觉得香港医疗水平高。现在深圳的医疗水平提升了,香港人觉得深圳医疗很有效率和性价比,就跑过来深圳就医,这说明深港医疗是双向融合。”姚启恒指出,深港两地医疗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差异正是融合的基础。“譬如,香港的病人不是那么容易挑医院,在公立医院看病,进了一家医院就不能换医院。但深圳就不同,上午去这家公立医院看,下午再去另一家问问,都是可以的。病人可以看自己的需求,选择香港的医院或者深圳的医院看诊。”
▲姚启恒在手术中。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病人
“年轻有为”是旁人介绍姚启恒时用到的最多的词。1977年生人,姚启恒现为香港大学临床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内科顾问医生、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他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22OCC 东方新星奖(全国仅2名)及其他国内外多项奖项;在Circulation (IF 39)、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 35)、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7)、Diabetes care(IF 17)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50余篇。
除去行政和临床工作,姚启恒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科研。姚启恒经常跟学生说,做科研就是要知己知彼,要看别人做到什么位置了。“我会很强调兴趣,要做自己喜欢的课题。心内科的课题是海量的,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感兴趣。” 姚启恒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和自己的学生“聊天”。许多课题和创新的点子就是这样聊出来的。
姚启恒擅长将当下最先进的科研技术融入临床,他是亚洲最先开展TAVI的医生之一,也是香港最先开展心脏3D彩超、斑点追踪技术的心内科医生。2024年,其团队成功为一名82岁“反复晕厥、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高龄患者植入“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该病例是“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上市后国内首批、深圳首例手术。“做科研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病人,不能转化临床到帮助病人,科研的意义就相对没有那么大。”
工作之余,姚启恒保持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每周有固定的两三天时间,要在健身房花费一两个小时。“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姚启恒说,无论是当初选择香港大学医学院就读,还是后来选择到深圳行医,或是做科研,他都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目标清晰,不要怕失败,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困难擦擦眼泪继续前行,一切都不会很hard。”
姚启恒
香港大学临床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内科顾问医生、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硕士导师,香港玛丽医院内科部、香港葛量洪医院、香港养和医院内科部荣誉顾问医生。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