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步就是冲刺,首战即是决战。夏邑县委书记闫长安表示:“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大面积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夏邑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春分节气后的中原大地,绿油油的小麦铺满了千里沃野。在豫东平原的河南商丘夏邑县,超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综合施策科技赋能单产提升行动已然打响。
起步就是冲刺,首战即是决战。夏邑县委书记闫长安表示:“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大面积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夏邑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2024年,夏邑县小麦单产提升40.22公斤、增产8.63%,总量增加4.77万吨、增产8.28%。今年,夏邑县提出百万亩小麦单产提升10%以上的目标,力争成为一县一季粮食增产超亿斤全国先进典型。
作为小麦播种面积常年在120万亩以上的大县,夏邑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一手抓农民教育培训,一手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形成了“人才培育+农技推广+粮食单产提升”的良性循环模式,蹚出了一条“‘新农人’+科技”赋能百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的新路子。
“新农人”唱主角
人是科技种田的主角,科技种田需要“新农人”。“我与种子公司签订合同,繁育‘郑麦1860’‘周麦36’‘华伟305’等优质小麦品种600亩。”种粮大户费大锋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积极推进种业振兴,当地种子企业正积极与“新农人”合作,目前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建设高标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以上,年生产小麦原良种1亿斤以上,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种大县”“种业强县”。
“种田也要跟上新时代。”和其他“新农人”一样,费大锋已经从传统“弯腰种田”转型为现代“指尖种田”。在夏邑县,无人机、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平台等变为种田的“新农具”,生物肥料、无人机飞防喷药正引领新农业革命……
桑堌乡组织无人机对麦田进行喷施。郭建东 摄
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怀的“新农人”,所展现出的“现代范儿”和“科技感”使其逐渐成为科技种田的“好把式”,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随着“新农人”队伍渐成规模,新理念、新技术在广阔田野上大放异彩。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特别是农广校的精心培养。”费大锋所说的农广校,就是被誉为“基层农民教育培训一面旗帜”的夏邑农广校。
济阳镇志愿服务队在帮农户配比肥料。张鹏 摄
紧贴一线,紧贴实践。夏邑县农广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实行“送教下乡、进村办班、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把教学培训班办在村镇、办到田间地头、办到产业链上,坚持“课堂上讲、基地里看、田地里练、发展中扶”,专家们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在科技种田方面,夏邑县农广校围绕粮食安全需求设计课程,实现了“技术培训-规模种植-产业增效”的闭环。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和辐射带动,夏邑县农广校的培训办学足迹已遍布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培养了一大批“新农人”。他们所实践的农民教育培训“四步培养法”,即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唱主角,夏邑县农广校也成为党委政府推进“三农”工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重要支撑。
“今年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实现全县科技赋能增产行动村级教育培训全覆盖。夏邑县农广校校长项伟说,今年年初,夏邑县采取现场和视频方式举办万人培训大会,对县乡村三级干部、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进行专题培训。”
数字技术贯通生产链条
去年九月,台风“贝碧嘉”来势汹汹,使得商丘地区三天内下了常年三个月的雨,夏邑受灾严重。
“多亏了数字预警系统,夏邑的农田提前做了预防,没有受到过多水灾影响。”夏邑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留标说。
近年来,夏邑县将农田水利设施防灾纳入平台管理,采用遥感卫星、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巡查巡检相结合,一旦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处于异常状态,通过一键上报,及时做到精准防控,生产要素管理更高效,大大提高气象灾害精准化预报预警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
数字技术提供了预警,也“武装”了农机。沃野田畴间,夏邑县基于土壤大数据生成“处方图”,农机搭载北斗导航实现肥、水精准投放,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实现播种深度、行距标准化,减少人工误差,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既要会种地,更要“慧”种地。“低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早已成为村民种田的一部分,根据手机软件提示,就能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下单灌溉、除草、施肥服务,根据平台反馈的农田实时情况管理冬小麦。”全国种粮大户、夏邑县德农先锋合作社理事长朱传海介绍,数字技术大大缩短了种植管理时间,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精耕细作理念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让种田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专业轻松。
农技人员在指导农民使用无人机喷洒。谭倩 摄
“何时种、如何管、怎样卖”,农户如何选择?当地基于历史气候数据预测最佳播种窗口期,根据市场行情推荐高收益作物品种,通过政策分析建议如何获得支持等。
——通过气象、土壤、市场、政策等数据,分析筛选出“郑麦1860”“华伟305”等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品种,推广面积超20万亩。
——通过“物联网+变量施肥”技术,在桑堌乡、北岭镇建设数字化示范田,2023年示范田小麦平均单产达650公斤/亩。北岭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传感器动态监测,结合AI算法生成施肥、灌溉建议,使小麦亩均增产8%-12%。
夏邑县政府党组成员邵明启介绍:“夏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粮食生产,在单产提升方面形成了‘数据驱动、精准施策、全程可控’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综合施策有保障
风过隘口、山登半腰,今年是决胜单产提升的关键一年。在全县新春第一会上,该县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双挂帅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综合保障、技术推广服务、宣传、督查、农业保险等5个工作专班,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粮食单产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在“点”上寻求突破创新,在“面”上抓好推广应用,全县建立5个万亩示范区、48个千亩示范方,采取“企业+经营主体+农户”“新产品+配套技术”推广模式,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为科技赋能增产行动提供物资保障、技术服务和精准配送。
当地试验了一种生物产品,取得了明显效果。夏邑县随即围绕该产品的技术特点,研究制定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大面积改善提升了作物生长状况。
“面对面讲怎么分类管理,手把手教如何促弱转壮,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夏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彭晓峰说,全县建立“县专家组-乡技术组-村指导员-田管理员”四级服务机制,抽调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广播学校等部门25名农业专家、110名农技指导员长期深入田间地头,有效带动全县100万亩以上小麦单产大幅度提升。
藏粮于技,也要藏粮于地。旱能浇、涝能排,全县2.5万眼机井均可正常使用,134.7万亩高标准农田水系全面连通,夏邑县通过开展防汛抗旱水系连通专项行动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农户吃下政策“定心丸”,做种田“甩手掌柜”。夏邑县县长李君表示,聚焦单产提升,科技强农惠农政策只增不减。物联网设备纳入农机补贴目录(最高补50%),设立100万元单产提升奖励基金,对单产提升超10%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奖励。同时,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县粮食生产自然灾害风险,并创新设立目标产量保险,对达不到增产目标的按比例进行理赔,消除农户后顾之忧……
作者:高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