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近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项目立项结果正式揭晓,迅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近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项目立项结果正式揭晓,迅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年度项目申报依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凭借扎实的科研积累与创新实力,深圳大学又一次交出亮眼“成绩单”——学校2025年度首批获资助共383项,资助经费19348万元,立项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1项,增长12%,多个基金项目类型获批数创历史新高。
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列中量最大、面最广的两个类别,也是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个基金项目上,深大均再创新高。2025年共获批面上项目17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170项,面上项目获批数首次超出青C项目获批数,也显示了深圳大学成熟的科研人才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可持续发展潜力。除此之外,深圳大学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9项,人才项目立项数量创学校历史新高;重点项目9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5项,也均为历史新高。
目前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项目类型尚未公布结果。
此次获批,既是对深大研究团队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学术生态营造与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深厚积淀。
建校42年,深大已发展为一所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并在世界四大权威高校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国际综合排名约277位,中国内地综合排名约25位,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深大现拥有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农学、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在“双一流”创建进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文理工医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集中资源培育优势学科,强化新工科、新医科交叉融合,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学科生态升级,并加强与深圳产业发展需求的衔接。当前,深圳市的“20+8产业”在深大都有对应的学科支撑,且有对应的教师人才。
目前,深大2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在深大,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交叉滋养,让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都能找到创新的土壤,形成独有的竞争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不仅印证了深大科研人员的强劲潜力,更体现出学校在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方面的成效。长期以来,深大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教师队伍为核心,打造分系列、多层次、广覆盖的人力资源体系,形成了畅通而有温度的人才发展通道、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分层培养和支持体系。
一系列有力举措下,深大人才引育成效显著——引进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1名两院院士、24名外国院士、246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三年自主培育国家人才超90名。越来越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和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青年才俊加入深大,投身科研一线。
一直以来,深大积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现拥有自然科学类重点科研平台149个,建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深圳市同类高校之首。其中,由学校牵头组建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深圳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另有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研究平台5个,广东省文科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文科重点科研平台22个,涵盖多个前沿学科领域,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先进的研究条件。同时,深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下设四个中心,全方位为学者提供各类服务与项目支持,让科研之路更畅通。
部分名单(图源:星球数据派)
置身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中,深大高水平人才队伍活力满满,催生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近五年(2020-2024),学校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5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8项,SCI共收录文献32398篇,SSCI收录论文共3587篇,基础性科研创新能力居地方高校前列。
做科研,既要攀登科学高峰,也要服务社会发展。为此,深大技术转化中心孵化出深圳首家概念验证中心,为成果转化提供资助、创业服务和创业空间等“一站式”服务,将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进行有效衔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学校共计签订技术合同637项,向企业技术转化、技术服务合同金额达3.23亿元,服务中小企业数量475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仅为基础研究“输送养分”,也为人才成长搭建“阶梯”,更为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奠定基石。深圳大学的稳步飞跃,正得益于“让人才自由呼吸,让创新自然发生”的良好生态。未来,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片沃土,与深大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再创新篇!
本文素材来源:深圳大学官微等
来源:深圳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