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星光·发展共研】马拉维博士研究生Catherine Mzumara的北行南归之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20:01 3

摘要:“南行”,是一条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奋进之路。它指向广袤的全球南方——这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汇聚着人类发展的最迫切需求和最宏大愿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致力于分享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政府管理高端人才。一批批南南学院毕业生带

“南行”,是一条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奋进之路。它指向广袤的全球南方——这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汇聚着人类发展的最迫切需求和最宏大愿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致力于分享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政府管理高端人才。一批批南南学院毕业生带着在北大沉淀的知识、开拓的视野与深厚的情谊,在各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关键岗位,投身发展的第一线,成为照亮前路的点点“星光”

在南南学院即将成立10周年之际,国家发展研究院组织青年学子对话南南学院毕业生群体,带着共同的发展之问,开启这段跨越理论与实践边界、连接本土经验与全球视角、融汇国内外青年智慧的深度“共研”之旅。

Catherine Mzumara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2级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专业的博士毕业生,现任马拉维联合变革运动党(UTM)北部地区副主席。她曾在马拉维大学理工学院、共享世界开放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南非曼科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21年春季学期,她获得北京大学东方学者奖学金,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展开了短暂却深刻的交流学习。2022年,她带着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再次回到北京大学南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25年顺利毕业,成为家乡姆津巴地区Chizaula村有史以来第一位博士。

Catherine在南南学院毕业典礼上

中国经验:发展启发的三点思考

马拉维素有非洲“温暖之心”之称,以其人民的友善和热情而闻名。Catherine来自马拉维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从小怀着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在中国求学期间,她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更深入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让8亿人口摆脱贫困的发展经验。她的博士论文关注政治竞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将中国的成功实践适应到不同的国情中。

Catherine 在导师席天扬指导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分析马拉维政党演变、选举模式与治理结构,并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贫困、失业和人类发展指数等社会经济指标,通过与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卢旺达的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政治竞争模式如何在整个地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发展成果。她的研究利用调查数据访谈、回归分析和历史案例研究来评估政治竞争对政策的连贯性和发展绩效的影响程度,揭示了多党竞争环境下政策制定面临的复杂挑战。她发现,基于地域和族群认同的选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制定的理性化程度。基于此,她的研究为“马拉维2063议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包括如何增强政策的稳定性,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使公共服务的提供更加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

中国经验令她印象深刻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发展具有长期规划性和政策连续性。对一些多党制国家而言,政策的连续性是一项重要的议题。目前的马拉维政府正在探索一种创新模式:由独立的国家规划委员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各政党的竞选纲领需与“马拉维2063议程”保持一致才能获得参选资格。因此,Catherine的研究重点是多党竞争环境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特别是如何平衡政治竞争与发展政策的稳定性。

第二是中国拥有完善的制度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维护法治环境,确保各级政府和官员依法履职。她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都面临着制度建设的挑战。

第三是立足本土的现代化路径。她说,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这启示马拉维也要扎根自身文化传统。她以语言问题为例,提到马拉维教育领域的语言问题:民众日常使用齐切瓦语,但学校教育和官方事务却使用英语,造成了一定不便。她主张推动母语教学,从文化自信出发来实现现代化。

北大印记:体育运动与历史体验

在北大的岁月,Catherine最难忘的是由领导力课程教师周咏梅引领的跑步习惯。周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领导力理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将体育锻炼融入教学实践中。2022年秋季学期伊始,周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晨跑训练。那时的Catherine从未接触过长跑运动,每次跟着大家一起乘坐地铁前往奥森公园,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2023年五四操场修缮完毕后,跑步变得更加便利,有时候她的跑步频率可以增至每周三次。逐渐地,Catherine从“跑步小白”成长为能够完成10公里长跑的运动爱好者,实现了一个巨大的突破。

这项运动不仅强健了她的体魄,更成为了她缓解学术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Catherine发现,跑步时的专注和坚持,与学术研究所需的毅力和耐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令她欣慰的是,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南南学院和国发院逐渐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加入了跑步的行列,形成了每周固定的运动传统。周老师不仅是她们的学术导师,更成为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良师益友。

Catherine(右一)与周咏梅老师(右二)合影

她对博物馆的热爱同样深刻。她刚来到中国时,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读博期间又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这使她在中国的体验更为丰富。这期间她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从衣物、水杯等展品中全面、立体地感知到了中国领袖的独特风采。除此之外,Catherine还曾前往江西追寻长征故事,在深圳一睹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她希望能将在历史现场汲取到的战略智慧带回祖国。她还参观过很多历史相关博物馆,了解到汉朝时妇女就可以通过纺织来提升社会地位,这令她惊叹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归国践行:南南合作精神的传承

求学期间,Catherine在专注学业的同时,还活跃于马拉维政坛。身为联合变革运动党北部地区副主席,她在政策分析、经济发展、选举战略、性别赋权、农业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和公众演讲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2025年秋季,她将回国参选国会议员,致力于促进家乡发展。

谈起在中国的生活,Catherine最先提及的是人们的友善。“打车、问路,几乎所有陌生人都会主动帮助我。”这种温暖的人际互动让她想起了马拉维人的热情好客,两国人民在这一点上有着相似的文化特质。她还对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环境赞叹不已。她感慨道:“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中国制造不但品质越来越好,而且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

Catherine在北大燕园

离开学校,Catherine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带给了我很多全新的思考,比如为人民服务理念、防治腐败机制、乡村医生制度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她强调,南南学院的经历还锻炼了她的公众演讲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帮助她建立起了跨越亚非国家的社交网络。由于同学来自45个国家,这使他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有朋友相伴。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向朋友推荐南南学院:“只要有决心、思想开放、目标明确,就一定能收获颇丰!”

当被问及学院经历的意义,她动情总结:“这就是‘命运共同体之果’。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南南学院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我作为家乡的第一个博士,也属于这个伟大倡议的果实。我愿以行动回馈马拉维,共筑人类美好未来。”

Catherine Mzumara 的燕园之旅,是一条从马拉维乡村到学术殿堂的蜕变之路。她以研究解构政治竞争的迷局,以脚步丈量中国改革的温度,以行动诠释南南合作的精髓。当这位“温暖之心”的女儿重返故土参选议员,带走的不仅是博士桂冠,更是燕园锻造的视野、韧性与使命感。她的亲身经历证明:全球南方的希望之火,始于个体星光的汇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图下,期待Catherine 以实际行动在马拉维播下破土而出的种子,助力绘就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

协调:国家发展研究院团委、南南学院办公室

采访编辑:廖伊凡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蔡钰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图片来自受访者本人、南南学院办公室

来源:北大国发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