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青年庞众望清华演讲刷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19:12 3

摘要:轮椅上的母亲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构成了他人生起点的一手“烂牌”,却被他打成了令人惊叹的“王炸”。“我不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手的。”多年前,庞众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2025年8月,在清华大学新生开学讲座上,这位来自河北沧州的青年再次以一番脱稿演讲震撼

轮椅上的母亲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构成了他人生起点的一手“烂牌”,却被他打成了令人惊叹的“王炸”。

“我不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手的。”

多年前,

庞众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2025年8月,

在清华大学新生开学讲座上,

这位来自河北沧州的青年

再次以一番脱稿演讲震撼全场。

作为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读博士生,

庞众望以优秀学生代表身份

完成了全程5分钟的脱稿演讲。

他的讲话迅速在互联网上刷屏,

播放量突破上亿次,

这位海淀青年的故事

再次感动了无数人。

1999年,庞众望出生于河北沧州的一个小山村。他的家庭处境艰难:母亲庞志芹从小无法站立,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发病时会失去理智。家庭贫困到“家徒四壁”的程度,屋顶漏雨,墙壁布满霉斑。刚有锅台那么高的时候,庞众望就开始在灶台前忙碌。他每天生火做饭,帮母亲翻身、擦身、换尿布,尽量赶在上学前把家务打理好。放学后,他沿着河边捡垃圾,为了多捡几个塑料瓶常常走得很远。买练习册和文具的钱,全靠他自己捡废品赚来。

尽管生活艰难,庞众望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贴满了墙壁。上初二时,母亲因长期营养不良病情加重住院。这场变故让庞众望更加坚定了要通过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的信念。2017年,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裸分684分,加上“自强计划”的60分优惠,总计744分),以沧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

庞众望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初入清华,庞众望和所有新生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面对未知的大学生活,也有迷茫和不安。一位老师告诉他:“每位来到清华的学生都是一张白纸,未来的人生需要学生们自己去装点和描绘。”这句话让庞众望意识到在清华要直面未知、勇于探索、不断认识和发展自己。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科研探索。2021年本科毕业后,他继续留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博士学位。

庞众望本科毕业照

在科研领域,庞众望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才华。2022年,他开始进行一款高精度测量仪器的研发。在400多天的时间里,他和实验室的同学们几乎每天都在失败中度过。每天泡在实验室14个小时,连吃饭都对着数据表格。最崩溃的时候,他在实验室沙发上躺了一夜,天亮了又接着调参数。转机来得意外,有一天在宿舍洗澡时,热水浇到头上的瞬间,他突然想通了光路校准的问题。他主导的“超稳激光相位噪声测试系统”最终突破瓶颈,核心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

2025年8月16日,庞众望当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评委会称赞他从贫困家庭到清华博士的非凡旅程,用知识改写人生的坚持。时隔八年,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已从那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从容自信的科研工作者。他在行业大咖和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从容坦言:“我们这一代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在清华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成才报告会上,庞众望以《如何在清华更好地成长》为题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分享。他告诉学弟学妹们:“清华足够大,可以满足大家无限的可能和想象。”他鼓励新生在大学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潜力,勇敢地去奋斗。他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每一次直面未知的挑战,都是自我发现的机会。”回望这几年科研中遇到的挫折,他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宝贵的财富与经验。很多新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拍摄的视频,称:“在清华,终于看到了儿时的榜样。”还有新生表示:“演讲太励志了,全程脱稿。”

庞众望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影响至关重要。尽管没上过一天学,母亲却教会了他最实在的道理。小时候他觉得捡废品丢人,母亲就坐在轮椅上跟他说:“靠自己双手换的钱,不丢人。”他考试没考好哭鼻子,母亲又说:“跌倒了再爬起来,往前看就有路。”

2020年,庞众望读大三时,母亲去世。等他从学校赶回家,只看到母亲床头放着的清华照片。家人说,母亲走前还拿着照片笑,说“我儿子有出息了”。母亲生前接受采访时的期望,如今已在他身上逐步兑现。她希望儿子在学业与事业上走出一条光明的路,未来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帮助更多人。

如今,作为海淀青年的优秀代表,庞众望用自己的人生轨迹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 他用行动证明:“我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生活。”他以最质朴的坚持,书写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青春答卷。

众望,不负众望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