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都离不开每天的排便,可很少有人会真正关注自己的“便便”。有些中年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偶尔出现腹泻、便秘也没怎么在意,结果几年后突然查出肠癌,追悔莫及。像邻居老王,平时最爱约人撸串喝酒,经常便血、肚子痛,还以为是痔疮犯了,一拖再拖,等到身体明显消瘦才
每个人都离不开每天的排便,可很少有人会真正关注自己的“便便”。有些中年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偶尔出现腹泻、便秘也没怎么在意,结果几年后突然查出肠癌,追悔莫及。像邻居老王,平时最爱约人撸串喝酒,经常便血、肚子痛,还以为是痔疮犯了,一拖再拖,等到身体明显消瘦才肯去医院,结果被确诊为中晚期肠癌。这类故事在医院已经见怪不怪。其实,大便的变化往往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有问题别以为小毛病,拖越久,越危险。
大便是怎样“先知”身体癌变的?别觉得恶心,关注它,可能就是救命的关键。医学上早就发现,有三种大便异常,很有可能是肿瘤发出的信号。很多人以为便血都是痔疮,其实数据显示,八成肠癌患者曾被误诊为痔疮。有些癌症一旦早期拖延,治疗难度几何级上升。那到底哪三种大便异常藏着危险?哪些坏习惯又是在推高风险?如何在家自检、如何守住肠道的“安全线”?今天,一次性给你说清楚。
你可能平时没留意,其实大便形状、颜色、习惯等变化,都是肠道健康的“晴雨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三种常被忽视的异常:
很多人一看到便血就觉得是不是痔疮。其实,肠癌和痔疮都可能引起便血,但是有差别——肠癌的出血常混在大便里,血色深红或者呈暗紫,臭味重,分散或夹杂于粪便中;而痔疮的出血则往往是鲜红色,附在便便表面,且出血量不大但常见于排便末端。
长期便血一定要警惕肠道的肿瘤问题,特别是持续性、无痛性便血。
以前大便一直较粗,突然变得又细又长,好像铅笔芯,或者总觉得排不尽、反复想上厕所,这提示要注意。肠道内有肿瘤时,肿瘤的体积会压迫肠腔,使得大便变细,甚至不成型或带有黏液。还可能导致“排便不尽感”,老想去厕所。正常人偶尔便细没关系,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三周,尤其合并排便习惯变化,得赶紧查查肠道。
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便秘和腹泻交替,或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出现持续腹泻、便意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或者腹部胀痛、莫名消瘦。消化系统肿瘤早期就可能导致上述症状,经常会有人误以为是肠炎、吃坏肚子或者工作压力大,自行吃药拖延,反反复复,等发现已晚。
数据显示,早期肠癌患者约有70%会出现排便习惯变化。如果这些改变持续超过两周,建议立刻去正规医院查肠镜。
肠癌并非一夜“长大”。大量研究显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肠道健康。有些长期的小习惯,就是肠癌的“温床”。
久坐不动
现代人长时间坐办公室,不爱运动,肠道蠕动减慢,便便滞留时间长,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时间增加,刺激肠黏膜。
一项国内队列研究发现,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肠癌发病率比爱活动的人高出约12.6%。
重口味、爱吃烧烤腌制
烧烤、腌制食品里含有亚硝酸盐、杂环胺等致癌成分,油炸食品更会增加肠道负担。不少年轻人追求辣、咸、油,每年夏天就是肠胃科、肿瘤科门诊的“高峰期”。
据《中国肠癌发病与饮食习惯分析》,高油腌制肉类每周摄入超三次,肠癌风险增加21%。
肉食为主,果蔬摄入少
红肉、加工肉制品摄入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身体缺乏纤维素,肠道没有“扫把”去清理垃圾,致癌风险自然提升。
吸烟、过量饮酒
烟草和乙醇代谢物对肠道黏膜有持续性刺激,每天吸烟超20支、经常大量喝酒的人,肠癌患病概率几乎翻倍。
精神压力大
长期焦虑、压力山大的人,肠道微环境紊乱, “肠-脑轴”功能受损,诱发肠道慢性炎症,加重癌变风险。
肠癌早期不易察觉但可早期识别。普通人该怎么办?
三步自检法
日常留意突发便血(暗红色、混杂便中);大便细如铅笔、总觉得排不尽;排便习惯突然改变(腹泻便秘交替、腹部不适、消瘦);有其中一条且持续两周以上,不要拖,尽快到消化科或肿瘤科做肠镜检查。
五招养肠防癌法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膳食纤维有助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垃圾堆积。远离油炸、烧烤腌制食品。一周不超过1~2次为宜,用蒸煮焯烫替代,减少反式脂肪和焦油物质。坚持锻炼,调节心情。饭后快步走、每周做适度有氧运动,肠道蠕动会加快,减少毒素积聚。科学作息,别熬夜。每天睡足7小时,给肠道足够自我修复的时间。定期筛查,提前预防。建议年满45岁的普通人每五年筛一次肠镜,有家族史的人群提前到40岁。有息肉及时切除,别等成大病。
大便的异常虽然常常是小毛病,有时候却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告。特别是中年人及高危人群,切不可“自作聪明”或“拖着不管”。
肠癌早期治疗率高,但一旦拖成晚期,治愈的难度和花费将增加十几倍。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便血半年当痔疮,查出肠癌太冤枉——医生提醒:这5个症状,不是痔疮是肠癌!》.胃肠病.2020-04-29
3. 《34岁网红博主患肠癌离世,一年时间几乎瘦成骷髅!4个习惯易招肠癌,有得赶紧改》.家庭医生.2021-09-15
4. 《央视女主播患肠癌去世,医生提醒:便血是早期典型症状,6大恶习要不得!》.健康大河南.2017-07-17
5. 《肠道健康与肿瘤关系数据分析》.中华肠外肠内营养杂志.2022-03-18
6. 《肠镜筛查对肠癌早期发现及预后意义》.协和医学杂志.2021-08-10
来源:快嘴老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