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斩将即斩杀敌方主将,瓦解敌方指挥体系,历史上灌英斩杀龙且,关羽斩杀颜良,黄忠斩杀夏侯渊,直接导致地方部队失去指挥,陷入崩溃。夺旗即夺取或摧毁敌方帅旗、令旗等核心标志,也是为了达成使敌方失去指挥,群龙无首的目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突袭秦军大营夺旗,虎牢关之战中,李
先说结论,斩将含金量最高,夺旗次之,这两个是第一档;先登和陷阵处于第二档,陷阵含金量最低,最容易达成。
斩将即斩杀敌方主将,瓦解敌方指挥体系,历史上灌英斩杀龙且,关羽斩杀颜良,黄忠斩杀夏侯渊,直接导致地方部队失去指挥,陷入崩溃。夺旗即夺取或摧毁敌方帅旗、令旗等核心标志,也是为了达成使敌方失去指挥,群龙无首的目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突袭秦军大营夺旗,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夺窦建德军旗,使敌方溃败。
古代攻城作战图
先登即率先登上敌军城墙并活下来,这个难度极高,需要冒着箭矢、滚石檑木甚至是金汁爬上去,相应的赏赐也颇高,张居正的祖上就是参加靖难之役获得先登之功,家族得以享受富贵二百年。还有唐朝时期,李勣攻高句丽,薛仁贵以白袍先登辽东城,名震天下。
陷阵即冲突敌方阵型,使敌方陷入混乱,大汉漠北之战中,就是霍去病率轻骑直插匈奴中军,破其主力阵型,然后主力压上击溃匈奴。
这四大军功不仅可以让一个普通人从此平步青云,翻身农奴把歌唱,实现阶级跨越,而且也可以保子孙永享荣华富贵。从风险程度,也就是存活率上看,先登>陷阵>夺旗>斩将,但是从含金量上看却是斩将>夺旗>陷阵>先登。
关羽斩杀颜良
看古代战役,一旦进攻方获得胜利,那么先登或者陷阵的例子就一定会出现,就好像无论什么考试,无论多难,总会有第一名一样,百分百出场率。而斩将和夺旗就不是每场战役都会发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十几年一遇都有可能,即使我打输了,我也可以扛着帅旗跑不是。
先登和陷阵的奖励相对前两者是比较低的,《李朝实录·宣祖实录》记载:“(李如松)提督手斩怯退者一人巡示阵前。提督挺身直前呼曰: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约合今天的500万人民币)。”看起来很高,但是这是李如松骗士兵的, 最后没有兑现,差点激起兵变。为什么没兑现,因为太高了,历史上就没这么给过。
平壤之战中的李如松
《元史》记载,先登赏银50-100两,到了清朝时期,根据城池大小,赏银100-300两不等,根据米价等价换算,清朝的1两银子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0元,那么300两银子也才15万人民币。而陷阵就更低了,根据《清史稿》记载,顺治年间,陷阵奖励仅为先登的一半。
《元史》记载,一个名叫伊苏岱尔的人,在获得先登军功后,获得银钞100两的奖励,随后这个猛人又斩杀了一名敌方将领,这个时候单纯给钱就不足以彰显功绩了,变成了“升百户”,当上了军官。忽必烈看完军报后觉得百户给少了,又升了千户。
战国时期攻城图
单从同一个人物的经历看,斩将夺旗的战略影响及奖励远超先登陷阵,前两者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后两者就只是赏赐钱财了。
而夺旗之所以不如斩将,是因为两者虽然都是以瘫痪敌方指挥系统为目的,但是一个主将对敌人的影响远超一面旗子,比如战国时期,李牧死,赵国灭。而且培养一个主将需要几十年,损失不起。
来源: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