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军队引进伊朗无人机的规模可不小,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就有报道说首批几百架Shahed-136运到俄罗斯境内。到了2023年,俄罗斯甚至和伊朗合作,在国内建厂生产这种无人机,地点在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一个经济特区,叫阿拉布加。
俄罗斯军队引进伊朗无人机的规模可不小,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就有报道说首批几百架Shahed-136运到俄罗斯境内。到了2023年,俄罗斯甚至和伊朗合作,在国内建厂生产这种无人机,地点在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一个经济特区,叫阿拉布加。
工厂投资不小,俄罗斯砸了上百亿卢布进去,目标是每月产几千架。现在这个工厂已经运转起来了,产量据说超过了预期。伊朗那边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俄罗斯负责组装和改进。
为什么这么急着买伊朗的?首先,伊朗的无人机技术虽然不是顶尖,但挺实用。Shahed-136是巡飞弹式的,能飞几百公里,精度够用,在乌克兰战场上专门用来打基础设施和防空系统。俄罗斯自己的库存消耗快,急需补充,这种现成货来得快。
再说钱的事儿,伊朗因为长期受美国制裁,经济压力大,卖无人机能换外汇,价格自然压得低。一架Shahed-136据估算也就2万美元左右,比起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便宜多了。俄罗斯经济也不好过,卢布贬值,石油收入受影响,能省则省。
伊朗还愿意技术转移,让俄罗斯自己产,这对俄方来说是双赢。政治上,两国关系铁,在中东问题上站一边,比如叙利亚内战时就联手。伊朗不怕美国压力,继续供货,不会半途撂挑子。2024年有消息说,伊朗甚至派专家去俄罗斯指导生产线,确保质量。
联合国报告显示,到2025年初,俄罗斯从伊朗进口的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2000架,还在增加。这合作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长期战略需求。俄罗斯军队用这些无人机,主要在夜间群发,饱和攻击乌克兰防空,效果显着,尽管被击落率高,但数量补上去了。
伊朗无人机的发展也挺有意思,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搞,参考了美国和以色列的技术,但自己改进了不少。Shahed系列耐用,能在恶劣天气飞,适合俄罗斯的寒冷气候。
俄罗斯引进后,还加了些本土化改进,比如换用俄罗斯的导航系统,提高抗干扰能力。总的来说,这联手让俄罗斯快速填补了战场空白,避免了完全依赖本土生产带来的延误。
中国的无人机技术那是没话说,翼龙、彩虹系列在国际上卖得火,出口到中东和非洲好多国家。性能强,精度高,续航长,为什么俄罗斯不选?主要还是政策和实际障碍。
中国一直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不向任何冲突一方提供武器。这点从2022年开打就明确了,中国外交部多次声明,不会出口军用无人机给俄罗斯或乌克兰。
即便俄罗斯想买,也得通过正规渠道,但中国严格管制敏感技术出口,尤其是涉及军用的。翼龙-2这种先进货,带激光制导,价格不菲,一架上百万美元,俄罗斯经济吃紧,买不起大批量的。
再说获取难度,中国无人机核心技术是自主的,不轻易转让。俄罗斯如果想合作,得签协议,附带各种条件,比如用途限制、保密条款啥的。俄罗斯可能觉得不划算,或者中国干脆不卖。
2023年有报道说,俄罗斯无人机里用了些中国产的商用零件,比如发动机和电子元件,这些是从网上或第三方买的,不是政府直接出口。像阿里巴巴或京东上能买到的双用物品,俄罗斯企业下单,绕过管制。
但整机?没门。中国海关查得严,2024年还加强了出口审查,避免被指责偏帮一方。俄罗斯自己也知道,中国不想卷入西方制裁圈子,万一被欧盟或美国盯上,贸易受损不值当。
中国无人机出口政策一向谨慎,只卖给友好国家,用于反恐或防御。像沙特、阿联酋买了不少,但俄罗斯现在是敏感对象。中国立场是推动和平谈判,不加剧冲突。所以,即便俄罗斯问价,中国也不会松口。
俄罗斯转而选伊朗,就因为伊朗没这些顾虑,两国都是被制裁的,抱团取暖。中国技术虽好,但买不到手,俄罗斯只能退而求其次。话说回来,中国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份额大,2025年据统计占了出口市场的30%以上,质量可靠,性价比高。但对俄罗斯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俄罗斯也试过从其他国家买,比如土耳其的Bayraktar,但土耳其是北约成员,立场偏向乌克兰,不会卖给俄罗斯。以色列更不可能,美国的MQ-9太贵,还不卖。综合看,中国是最现实的选择,但政策挡住了路。俄罗斯高层估计也纠结过,但最终选了伊朗这条道。
俄罗斯自己造不出来吗?其实不是完全造不出,但水平有限,产量跟不上。俄罗斯有本土无人机,像Orlan-10和Zala系列,主要用于侦察,打击能力弱。核心问题是子系统落后,飞控、导航、通信这些关键部件,技术还停在苏联时代水平。
资金投入少,经济制裁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就开始了,军事预算优先核武和导弹,无人机排后头。2022年冲突后,俄罗斯加大投资,2023年宣布拨款上千亿卢布搞无人机,但见效慢。到2025年,本土产量增加了,但质量不如伊朗的稳定。
俄罗斯的研发能力强,在航空领域有底子,但无人机需要集成电子技术,这块弱。发动机和传感器依赖进口,早期从以色列买,现在转中国商用货。工厂建起来了,但供应链不稳,零件短缺常见。
俄罗斯军队反馈,本土无人机易被电子干扰,战场生存率低。相比伊朗的,俄罗斯版Geran-2改进后好些,但还是有差距。未来呢,俄罗斯计划到2027年实现完全本土化,投资AI和隐身技术。但现在,还得靠伊朗过渡。
总的看,俄罗斯选伊朗是无奈之举,暴露了本土短板。中国技术先进,但中立原则不动摇。这事儿也提醒大家,军事技术不是孤立的,受国际关系影响大。俄罗斯想自强,得多投钱搞创新,否则总得求人。
来源:墨珑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