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国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2024年初开始,美英联军就对胡塞武装发动了多次空袭,到2025年3月,美国更是宣称成功打击了胡塞武装的关键领导层,摧毁了其总部、通信节点、武器工厂等重要设施 。
最近,美国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2024年初开始,美英联军就对胡塞武装发动了多次空袭,到2025年3月,美国更是宣称成功打击了胡塞武装的关键领导层,摧毁了其总部、通信节点、武器工厂等重要设施 。
表面上看,美国给出的理由是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威胁到了国际航运安全和美国利益。毕竟,红海是全球重要的贸易通道,连接着欧洲、亚洲和非洲,每天都有大量商船穿梭其中。胡塞武装自巴以冲突升级后恢复对红海航道的封锁,导致全球约25%的石油运输通道受阻,国际航运不得不绕道非洲好望角,美国企业每月损失超30亿美元。但如果我们再深挖一下,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美国一直把伊朗视为在中东的重要对手,而胡塞武装又被美国认定为伊朗的“代理人”。美国想借打击胡塞武装,对伊朗来个“敲山震虎”。特朗普宣布军事行动时就警告德黑兰“停止向胡塞提供武器”,还想借此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这种“军事打击+外交讹诈”的手段,是美国一贯的套路。可伊朗也不是软柿子,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强硬表态“将采取一切手段支持盟友”,美伊之间的矛盾很可能进一步激化 。
以色列也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胡塞武装对以色列船只的袭击,让以色列头疼不已。美国为了巩固与以色列的关系,展现对以色列的支持,对胡塞武装动手也就顺理成章。而且,美国打击的目标里还包括被指控为“伊朗情报据点”的萨那大学,这明显有遏制伊朗势力渗透的意图 。
另外,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特朗普第二任期面临着通胀高企、俄乌调停受挫等问题,支持率持续走低。发动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塑造“果断领导人”的形象。就像之前美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在空袭前夕将记者拉入涉密群聊提前透露作战计划,这种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操控舆论 。
然而,美国的这场军事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陷入了诸多困境。胡塞武装依托山地地形构筑了隐蔽工事,拥有35万作战人员,在空袭后依然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胡塞武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军工体系,能自主生产“巴勒斯坦 - 2”型高超音速导弹和“雅法”隐身无人机。美军拦截单次无人机集群攻击就要耗费220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袭击成本却不足5万美元,这种高成本的消耗战对美国财政是个不小的负担 。
军事打击还造成了严重的人道危机,加剧了当地民众的反美情绪。联合国数据显示,美军空袭已造成至少24名平民死亡,其中还有3名儿童。胡塞武装利用社交媒体传播这些惨状,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强烈的反美浪潮,这反倒强化了胡塞武装“抵抗轴心”的合法性 。
美国的行动也让地区盟友感到不安。沙特、阿联酋等国虽然表面上支持美国,但私下里对“美国优先”政策十分不满。美军未经通报空袭萨达省发电站,导致该省大面积停电,还引发了沙特边境城市的恐慌。地区国家开始秘密接触伊朗,探索新的安全合作框架,这无疑会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影响力 。
从这次美国打击胡塞武装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军事手段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美国看似强大的军事行动,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未来,中东局势将何去何从,美国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困境,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我是吕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