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四平答卷——市综治中心创新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示范样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0:05 1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综治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目标引领,汇聚公安、司法、信访等力量,全力构建“1+4+N”多元化解治理体系。群众遇到难题既可线下到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

/ 开栏语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综治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目标引领,汇聚公安、司法、信访等力量,全力构建“1+4+N”多元化解治理体系。群众遇到难题既可线下到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也可通过线上云端平台“平信办”小程序实时表达诉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本报即日起开设“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栏,全面展现我市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矛盾化解“主阵地”、平安建设“桥头堡”,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四平答卷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以破题之勇、创新之智,将市综治中心打造成为集风险预警、矛盾调处、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枢纽。在智能综治平台跃动的数据洪流中,在“平信办”小程序即时解决的民生诉求里,在心理咨询室温暖化解的会心笑容间,绘就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锦绣篇章,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四平答卷。

激活组织动能

打造善治中枢

创新构建“1+4+N”的治理矩阵,市级指挥平台“中枢大脑”精准调度,四级综治中心“神经”网络全域覆盖,900余家职能部门化身“治理细胞”在线联动。充分整合政法、执法、信访等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派员入驻同级综治中心,切实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责任闭环。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组团式入驻”综治中心,让群众诉求实现“进一扇门、解百般难”。

夯实基层基础

构筑平安堡垒

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全市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1014个,实现了全覆盖。全力推进市县两级政法单位开展包创建保规范、包宣教保平安、包帮教保安全、包矛调保稳定、包运行保实效、包服务保增色“六包六保”综治中心工作。县(市)区综治中心全部提档升级,乡镇(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现有办公场所,均设有群众接待室、矛盾调解室、监控研判室、心理咨询室、接待大厅和接待窗口。组建574人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心理服务活动,推动综治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深度融合,着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集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3月13日,在伊通满族自治县某路口,王先生捡到一个文件袋,内含身份证和准考证。王先生将此事报送至“平信办”小程序,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双实”数据库查找到考生及家人电话。考生直接联系到王先生取回身份证,未影响考试。

淬炼实战尖兵

打造闭环链条

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强化智治支撑,激活解纷新动能。在线上,依托综治APP掌上办、“平信办”小程序、“一网通管”网上办等载体,全力打造“云综治”。深入推进“网络+网格”双网融合,形成“全面接诉、分类处置、各方联动、限时办理、反馈回访”全链条各环节紧密衔接的“五步闭环”处置工作模式,推动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平信办”小程序先后获得中央政法委融媒体公共服务奖、全省政法系统十大法治事件,入选全省基层建设年创新实践案例选编。在线下,建立“公安+法院+司法+信访”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多调联动”,统筹政法、住建、人社等60余家职能部门开展排查,将行业矛盾风险隐患汇集到综治平台。科学定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集中会商研判,协调推动相关单位处理、办结,遏制社会矛盾风险外溢升级,切实提升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

释放服务效能

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积极健全多元化解综合机制,起草《四平市矛盾纠纷化解条例》,在全省率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科学立法,把“综治中心和信息化建设”列入立法内容,为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遵循。总结提炼综治中心“12345”工作模式,即抓实“一个中心”实战运行,抓紧“线上+线下”诉求渠道,通过“三力聚合”(政法资源、社会组织、职能部门)实现矛盾分级“诊疗”。抓亮“4+4N”治理体系,抓深组织领导、排查预防、依法调处、保障考核、信息安全与维护“五项机制”高效运转,切实搭建自下而上发现问题、自上而下统筹调度、上下联动闭环体系,全面助力矛盾纠纷一站受理、一站化解、一网通管。

近日,一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排查中发现,某小区临街居民楼外墙皮部分脱落,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员第一时间将情况报送到社区综治中心,社区综治中心进行研判后,将该事件逐级报送至街道、区及市级综治中心,并对现场进行管控,在明显位置布置提醒标语,进行安全预警。在市、区的协调下,对松动的墙皮进行了处理。

强化业务培训

厚植专业底蕴

开展“枫桥式”工作法实践案例选编,组织政法委员和综治干部到省内先进地区开展学习考察,打造“请进来+走出去”的立体培训体系,128场专题培训锻造出既懂“法言法语”又会“乡音土话”的复合型治理人才。组建讲师团,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在各县(市)区开展综治中心业务巡回培训工作。制作《什么是综治中心》等小视频,在全市主流媒体进行发布,播放量达30余万次;制作印发《十个关键词带您认识综治中心》宣传折页,切实营造“有矛盾纠纷 找综治中心”的社会氛围。

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化解社会矛盾风险隐患两万余件,创建平安乡村(村屯)+共享法庭42个,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15个,从“矛盾中转站”到“问题终点站”,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善治”,市综治中心将继续深化五项举措,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示范样本,筑牢基层平安建设“压舱石”。(全媒体记者 李雪)

来源:四平微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