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历史擦亮,让英烈闪耀 | 《雨花忠魂》纪实文学丛书第六批首发式暨研讨会成功举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9:28 2

摘要:2025年8月31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主办,江苏省作协创研室、江苏文学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江苏报告文学学会承办的“《雨花忠魂》纪实文学

2025年8月31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主办,江苏省作协创研室、江苏文学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江苏报告文学学会承办的“《雨花忠魂》纪实文学丛书出版第六批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郑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季铁军,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徐海,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方国中等出席会议,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丁捷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秘书长龙平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刘颋、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丁晓原、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温潘亚、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常熟理工学院教授周红莉,《雨花》杂志主编育邦、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良、东南大学教授张娟等专家学者,以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雨花忠魂》丛书作者代表等共同参与研讨。

活动现场

百位英烈群像:

“雨花英烈精神”的全面展示与共鸣共振

《雨花忠魂》系列丛书是一套兼具历史性与文学性的大型非虚构纪实文学丛书,特别选取百位最具代表性的雨花台殉难烈士,以一人一册的形式,生动再现他们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奉献的辉煌一生。百位烈士、百本图书,是雨花台烈士革命群像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共鸣共振,回响深远。

这套书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按照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部署,由省作协策划组织,凤凰文艺社承担出版,自2016年启动至今,已正式出版六批次共60种图书,总发行量超过50万册。

新书揭幕(左起:季铁军、阎晶明)

秉持向英烈致敬的初衷和精益求精的原则,为真正弘扬雨花英烈事迹的当代价值,丛书分批出版后,凤凰集团与凤凰文艺社积极协调资源,开展宣传发行工作。一方面下沉推广,结合党史学习和红色阅读的要求,进行垂直化营销;另一方面拓进融合出版,把主题出版变成红色数字资源,从而实现雨花英烈精神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

阎晶明

阎晶明在致辞中说,雨花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掩埋了十万英烈忠魂,他们大多是青春的生命,很年轻就英勇赴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热血。他们值得铭记、值得书写,这是为了不忘历史,更是为了教育今天。

百卷出版工程:

江苏文学史上规模空前的红色主题创作与出版实践

作为规模宏大的百卷出版工程,丛书也成为江苏文学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红色主题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郑焱

郑焱表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雨花忠魂》丛书的第六批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丛书的创作与出版,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它全面反映并凸显了英烈事迹与英烈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也展示了江苏作家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上的满腔热忱与艺术追求。

徐海

徐海介绍,《雨花忠魂》丛书计划出版100本,这一目标颇具规模与意义。为保障丛书顺利推进,凤凰集团及凤凰文艺社特别开辟绿色通道,主动协调解决出版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全力攻克难点,确保高效完成丛书各阶段的出版任务。许多书稿历经反复审读、修订和编校,短的历时数月,长的甚至数年磨一剑,才得以面见读者。书中刻画的主人公们,都经历了革命或抗战的洗礼,书中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将通过今天的见证与研讨,跨越时空,激励更多人奋勇前行!

刘斌

刘斌指出,丛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细腻的笔触,让革命历史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丛书的出版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了解革命历史、感悟英烈精神的优秀读本,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增添了新的载体。

作家代表陈恒礼在发言中回顾了在只有一个名字和半页纸史料的情况下,如何点滴还原主人公真实人生轨迹的创作过程;展现了江苏作家怀揣赤诚之心,重走英烈足迹、寻访家属故居,在资料匮乏、年代久远的前提下进行抢救性挖掘和记录,为生动书写英烈事迹与伟大精神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专家联袂研读:

《雨花忠魂》题材与作者是江苏的,但价值和意义是中国的!

新书研讨环节由丁晓原主持,与会专家从各个角度就《雨花忠魂》丛书的突破性、开创性各抒己见。

龙平平表示,《雨花忠魂》丛书是一部兼具情怀与价值的良心工程。依托其优质的素材与扎实的基础,该丛书完全具备影视转化的潜力,通过这一形式不仅能进一步扩大传播覆盖面,更可助力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同时,他还针对革命历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向影视作品转化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建议。

梁鸿鹰指出,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对于记叙英雄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丛书的创作与出版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其中的作品如《燃烧的云:谢庆云历史传》,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人物传记,通过重点刻画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展现了既具有革命信仰,也爱家人、爱战友的英烈形象。

刘颋说,雨花台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锚点,雨花英烈的英勇无畏和慷慨牺牲的大义,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所蕴含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构建的历史过程的细节再现。如《麟出云间:姜辉麟烈士传》,讲述了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的成长、奋斗、革命与牺牲,特别打动今天的读者,让我们知道今天所来处,也让我们知道该往何处去,其价值和意义是留给未来的。

温潘亚从讲述隐秘战线地下工作者的《于无声处:李昌祉烈士传》创作难点出发,称赞了作品的巨大张力与深处的悲壮性。他指出,英雄义无反顾地走向革命、走向牺牲,其内在动力是心中的信仰,正与丛书名呼应——“雨花忠魂”的“忠”,就是信仰的力量。

张光芒认为,雨花英烈中,一部分壮烈牺牲于战场,更多人则是默默奉献了生命。他强调,若没有后人对这段历史进行追踪与深入考察,许多英雄的事迹与精神便会逐渐湮没于时光之中。《壮怀激烈:顾浚烈士传》在叙事结构和史料运用上独具匠心,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追忆,更是对风云激荡的时代在文学层面的深刻凝视,在厚重的历史价值、红色文化价值和鲜明的文学性上进行了较好的结合。

周红莉以身为革命者后代的共情与共鸣,肯定了丛书在精神层面的表达。她提到《正气贯长虹:高波烈士传》与一般英雄传记不同,向外辐射到与主人公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思想精神,让沉默不语的文献开口说话,让鲜活于历史的亲朋好友发声,让感受到英烈精神生命的人们动容。

育邦强调了《红色足迹:陈仲亭烈士传》中的家国情怀:在书中,革命者首先是一个人,有民族大义,也有日常生活,作者以扎实的写作,将时代背景与人物成长密切联系起来,生动书写了革命者的成长史,切实而温馨。

李良从文学史的视角出发,认为《雨花忠魂》丛书的革命叙事,是文学史的再叙事,是创造性的再发掘。如《草鞋县长:谭梓生烈士传》,不仅是主旋律创作,也是成长叙事,更是青春叙事,既有史料文献的严谨,也有微观细节的真实。

张娟认为,《雨花忠魂》丛书建构了一座由文字筑就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她以《革命之路:蔡寿民烈士传》为例,指出雨花台烈士不仅与江苏有关,更来自五湖四海,这些故事里有着广阔的历史、地理视野。

最后,丁晓原总结道:《雨花忠魂》每部作品所写的历史,主人公的身份、背景,人生的轨迹、事迹包括牺牲,都有种种不同;但相同的是,主人公们都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大义凛然的灵魂和坚守初心的崇高精神。为雨花英烈立传,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江苏作家的光荣责任和使命!

以文学铭记历史,

忆先烈,敬和平!

来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