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时候,身体的警钟其实早就响了。只是很多人觉得,糖尿病嘛,不就是血糖高点,吃点药、少吃点甜的就行。可真到自己或者家人遇上以后,才发现,这病没那么简单。
有时候,身体的警钟其实早就响了。只是很多人觉得,糖尿病嘛,不就是血糖高点,吃点药、少吃点甜的就行。可真到自己或者家人遇上以后,才发现,这病没那么简单。
不少糖友跟我聊起,感觉血糖老控制不好,总怀疑是不是自己哪个环节做错了。有人觉得喝饮料厉害,有人担心水果吃多了,有人甚至觉得只要不吃糖,啥都能吃。
糖尿病恶化的路上,大家踩的“坑”远比想象的多,喝饮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危险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除了饮食,还有哪些习惯在背后偷偷“推波助澜”?有些因素,看似不起眼,却能让血糖悄悄失控,让病情一步步加重。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些容易被忽视、却特别“伤身”的糖尿病加速剂。排名第一的,恐怕很多糖友连听都没听过。
说到糖尿病,可能你脑子里首先闪现的就是“忌嘴”,不吃甜食、少喝饮料。这当然没错。可如果糖尿病那么容易管住,只要不吃甜的,大家也不会为血糖发愁了。
现实是,管住嘴只是第一步,真正让糖尿病恶化的元凶,远比想象得复杂。
现在回想一下,平时是不是总觉得有点累?晚上睡得不踏实?有时候心情烦躁,脾气还变大?这些小毛病,很多人觉得跟血糖没啥关系,它们都是糖尿病恶化的“信号灯”。
下面,咱们就来说说加速糖尿病恶化的5大因素,喝饮料只排第5,排在榜首的,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大多数人都知道熬夜不好,可对于糖友来说,睡眠质量差简直就是在给血糖添堵。很多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或者晚上总是醒来,会让身体的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变得更难控制。
2024年一项权威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的糖友,患并发症的风险比正常睡眠者高出近30%。
有的糖友明明饮食很注意,药也吃得很规律,血糖还是高高低低,根源可能就在于夜里没睡好。
有的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睡不着是常态。不管多大年纪,长期失眠都会让糖尿病加速恶化。晚上翻来覆去,白天精神差,不仅仅是难受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地把血糖推高。
糖友们,千万别以为睡觉是“浪费时间”,高质量睡眠,才是控制血糖的“神助攻”。
说句实话,现代人谁不压力大?每天上班、带娃、照顾家人,烦心事一堆。可对糖友来说,长期处于紧绷、焦虑、暴躁的情绪状态,对血糖的伤害远不止表面。
研究数据显示,心理压力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这玩意儿会直接让血糖升高。
2023年一项国内大样本调查发现,糖友如果长期心情压抑,血糖波动幅度要比情绪稳定的人高出20%以上。有时候血糖忽高忽低,不是吃多了,而是心事太多。
有的朋友觉得自己没啥事,其实有些压力是“闷在心里”的。比如长期担心病情、怕拖累家人、觉得自己没用,这些负面情绪就像慢性毒药,一天两天看不出来,时间一长,血糖就会跟着闹脾气。
别以为“每天遛个弯就是运动”。真正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运动,得让身体稍微有点出汗、心跳加快。
2024年中国慢病管理指南指出,糖友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可现实中,大部分糖友达不到这个量。
有的人以为“锻炼太剧烈,血糖会低”,其实只要科学安排,运动是最好的“降糖药”,还能减少并发症风险。
有人说自己腿脚不方便,那可以做坐着的运动,比如甩手操、坐立体操,总比啥都不做强。别让懒惰和借口成为血糖的帮凶,动一动,身体才有变化。
很多糖友只盯着甜食,却忽视了油腻、咸口、重口味的饮食。这些吃法对血糖的破坏力一点都不比糖小。
高油、高盐饮食容易让胰岛素受损,还会诱发高血压、高血脂,三高一块儿上,雪上加霜。2023年一项全国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糖友平时饮食油盐超标。炒菜多放点油、咸菜腌制品、煎炸食品,这些都在悄悄“拖后腿”。
有些人觉得“无油无盐没味道”,其实健康饮食也能很好吃。多用蒸煮炖、用新鲜的蔬菜和天然的香料来提味,既能保护血糖,又能吃得开心。
喝饮料这事,算是老生常谈了。含糖饮料是血糖的“加速器”,一瓶下肚,相当于吃了好几勺白糖。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糖友每周喝饮料的人群,血糖达标率比不喝饮料的低了近40%。
有的人觉得喝点果汁、酸奶没啥,这些饮料里的糖分远比想象得多。哪怕是无糖饮料,也不能多喝,有些无糖饮料用的甜味剂,长期大量摄入对胰岛素敏感性也有影响。
如果实在嘴馋,建议喝白开水、淡茶或者自制无糖柠檬水,既解渴又健康。别让一杯饮料毁了一天的血糖管理。
说了这么多,很多朋友可能会问:知道了这些坑,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控糖不被控”?关键还是要把生活习惯一个个捋顺。下面这些建议,不是大道理,都是实打实能执行的“控糖秘籍”:
每天固定作息,保证7小时高质量睡眠。可以在睡前泡个热水脚、听点舒缓的音乐、减少手机使用,别让失眠影响血糖。
学会释压,心情平稳最重要。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或尝试写日记、绘画等兴趣爱好,别让情绪困住自己。
每周至少五天,每天快走30分钟。如果行动不便,也要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肢体活动,哪怕是家务劳动,都比坐着强。
改变重口味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可以学几道健康新菜式,比如清蒸鱼、炖菜、凉拌菜,吃得健康也可以很有滋味。
远离含糖饮料,实在口渴就多喝水。如果想喝点味道,可以加点柠檬片或者薄荷叶,既解渴又健康。
除此之外,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遵医嘱调整方案,也是防止血糖恶化的底线。别自作主张停药减药,那样只会让血糖“坐过山车”。
别让糖尿病成为生活的负担,用科学的方法,把“慢病”变成“慢生活”,让它陪着你走更长远的路。
糖尿病不会等人,只有你先行动,健康才不会掉队。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5):289-320.
[2]张国良,李玲.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01-805.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胖子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