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探营】贫血表象,肿瘤本质 | 显微镜下的寻根追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09:29 1

摘要:近日,61岁的白先生因贫血,前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血液科(肿瘤内科)治疗。在接受了常规骨髓穿刺以及系列治疗后,白先生出院回家休养。但是不久却接到了血液科(肿瘤内科)医生的电话通知,建议他前往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胃镜检查。

近日,61岁的白先生因贫血,前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血液科(肿瘤内科)治疗。在接受了常规骨髓穿刺以及系列治疗后,白先生出院回家休养。但是不久却接到了血液科(肿瘤内科)医生的电话通知,建议他前往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胃镜检查。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奇怪:白先生是贫血,但是医院却建议患者去做胃镜。这背后有什么玄机吗?

是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医院病理科的精确诊断和运筹帷幄。

在白先生住院期间,血液科(肿瘤内科)医生王玲对白先生进行了常规骨髓穿刺,并将骨髓标本送到了病理科。病理科医生孔令红在进行显微镜检查时,发现白先生这份标本中存在异常细胞(图a):转移癌。借助病理科的好帮手:免疫组化,力求确定转移癌的原发位置。果然白先生的免疫组化结果(图b)出来后,孔令红确定了原发胃癌,立即联系临床科室,为患者进一步诊断。

图a 骨髓 HE 10X

图b 骨髓 CK7 10X

图b 骨髓 MUC5AC 10X

这才发生了最开始的一幕,血液科(肿瘤内科)医生电话联系到白先生去做胃镜。微创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永光在胃镜下为白先生取了4块活检组织再次送到病理科。病理科医生王丽宁在显微镜下认真审阅这份胃镜活检切片,最终明确诊断为胃癌(图c)。

图c 胃体 HE 20X

白先生没有想到自己患了胃癌,他表示,平时自己的胃部并没有不适的情况,但在病理科、血液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微创肝胆外科以及微创中心(第二手术区)多方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寻根追踪,最终发现元凶。“感谢医护人员寻根问底的精神,帮我找到了病情的‘元凶’。我这个病啊终于能有的放矢,好好治啦。”

在病理科的不懈追踪下,在血液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微创肝胆外科以及微创中心(第二手术区)等兄弟科室的共同协作下,白先生的病情得到了精确的诊断和很好的治疗。病理科主任刘晓刚表示,病理科全体医务人员将以此次精确诊断为契机,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病理专业水平,发挥病理诊断权威性的核心作用,提升医院医疗质量,为百姓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诊断。

科普小课堂:免疫组化是什么?神奇之处在哪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是当前临床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诊断技术,没有免疫组化的开展,很多疾病无法得到确切的诊断,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特定蛋白质,帮助病理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主要步骤包括:组织处理-抗原修复-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显色-复染及封片。为了达到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抗体孵育需要充分时间,这也是为什么病理报告无法做到立等可取的原因。不同的组织及细胞类型会表达不同的蛋白质,但存在交叉反应可能,所以一般都会同时多项组化来辅助诊断。

本文来自【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