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十年前,在福建有一部传播甚广的电视剧《门槛刀痕》。这部电视剧主人公原型就是曹德旺的曾祖父。曹家几代经商,到了曾祖父这一代,终于做到了福建福清的首富。然而,富不过三代,传到曹德旺的父亲手中,家族财富大为缩水。
几十年前,在福建有一部传播甚广的电视剧《门槛刀痕》。这部电视剧主人公原型就是曹德旺的曾祖父。曹家几代经商,到了曾祖父这一代,终于做到了福建福清的首富。然而,富不过三代,传到曹德旺的父亲手中,家族财富大为缩水。
1946年,曹德旺的父亲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股东,可由于战争的缘故,父母决定全家搬回老家高山镇,暂避锋芒。离开上海时,一家乘坐游轮,财产放在另一艘货船。等到家之后,货船葬身海底,曹家从此家道中落。
没了家财,曹德旺直到九岁才走进学堂。读了几年书,父母实在是负担不了曹德旺和哥哥曹德淦的学费,只能让曹德旺辍学回家。18岁时,曹德旺就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学做生意。从倒卖烟丝,到贩运水果,再到后来种植白木耳,曹德旺积累不少商战经验。
30岁时,曹德旺在父亲的帮助下,进入了高山镇一家玻璃厂,当上了采购员,工作就是推销水表玻璃。可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玻璃厂连年亏损,决定转让。曹德旺借来了一笔钱,又拿出了积攒的积蓄,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凭借着自己在市场上的人脉,曹德旺不仅找到了流失的客户,还发展了一些新的客户。只用一年时间,曹德旺就将玻璃厂扭亏为盈,还净赚20万。两年之后,玻璃厂褪去了公有制模式,走市场化道路。曹德旺看准了机会,果断将自家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购得了玻璃厂50%的股份,成为真正的玻璃厂老板。
八九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让曹德旺的生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个炎热的下午,曹德旺带着母亲去武夷山游玩,租了一辆日本汽车。乘坐时,司机没好气的对曹德旺说:“你的拐杖不要碰到我的车玻璃,否则你赔不起。”
曹德旺也不生气,反问道:“这位师傅,你的车玻璃多少钱啊?”司机说:“一块几千块呢。”曹德旺心想:“这玻璃最多就值100块。”
随后,嗅到商业机会的曹德旺跑到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全球80%的汽车玻璃市场被日本的ASAHI、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和美国的PPG四家公司所垄断。
于是曹德旺便想啃下这块硬骨头,这样就会让中国人用上自己更物美价廉的玻璃。如此,曹德旺说服了股东,将水表玻璃改为了福耀玻璃,开始生产汽车玻璃。2014年,福耀玻璃净利润高达20亿,成为中国内地市场玻璃“一哥”。
在创业的过程中,曹德旺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最令他难忘的是在1986年,政府对企业家进行了调查,将曹德旺立为了“反面典型”。彼时,曹德旺很不服气,但坚决不让哥哥曹德淦(福建省农委办公室主任)插手。
调查组经过半个多月的查询,也没查到什么东西。哥哥曹德淦也因廉洁奉公,当上了福建省副省长的职务。对此,曹德旺说:“我行得端,坐得直,不怕查,也绝不会利用哥哥的权力以权谋私。”
在生活中,曹德旺是个半佛教徒,这主要是受其母亲的影响。佛家讲究慈悲为怀,曹德旺赢得了大笔财富,就热衷于慈善事业。从第一次捐款,曹德旺32年间捐款多达60亿元。国家为了表彰曹德旺的善心,也于税收上、政策上,给予了福耀玻璃一些奖励。
后来,曹德旺还捐出了自己名下3%的福耀玻璃股份,在北京成立了“河仁基金会”。如何评价曹德旺,他有本事是真,有善心也是真,就在善心和赚钱之间,曹德旺掌握好了平衡之道,才会有如今的口碑。
来源:绾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