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凌晨三点,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是月饼券,而是“中国女排输给法国”六个字——上一次输法国,还要追溯到1991年,整整34年。
今天凌晨三点,朋友圈里刷屏的不是月饼券,而是“中国女排输给法国”六个字——上一次输法国,还要追溯到1991年,整整34年。
很多人熬夜看完直播,第一反应不是骂,是懵。
比分停在1比3的时候,弹幕里飘过一句:“这感觉像看见生被小学生暴扣。”
其实并不夸张。
法国队世界排名14,队员平均身高落后我们7厘米,赛前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是中国赢1.05,法国赢8.5——换句话说,庄家都觉得法国只能靠奇迹。
结果奇迹就这么水灵灵地出现了。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主攻。
庄宇珊20扣3中,数据冷冰冰,可现场镜头更扎心:她每一次起跳前都偷偷瞄一眼计分牌,像确认自己是不是又被拦了。
那件象征主力尊严的2号球衣,贴在身上像铅块。
对比一下,朱婷穿2号时,扣球成功率常年在45%以上,今天庄宇珊是15%。
差的三倍,肉眼可见的鸿沟。
李盈莹拿到10分,看似及格,但关键分她站在后排,前排攻手不下球,她自己干着急。
等轮到前排,二传给的球全是倒三角——跳不起来,发不上力,急得她直跺脚。
央视解说惠若琪轻声补刀:“主攻线被研究透了,连高意的背飞都被卡在半空。”
最惨的是一传。
法国发球像开了定位,专找人缝。
中国队整场接飞7个直接丢分,还有4个半到位被对手打探头。
等于我们发球得了6分,一传送出去11分,一进一出,比赛就没了。
有人把锅扣给赵勇。
他赛后那句“准备不足”被剪成短视频,播放量两小时破千万。
可回看录像,暂停时他连说三遍“别急”,队员回场还是照误不误。
网友调侃:“就像老师讲完重点,全班还是交白卷。”
深层问题是轮换。
二传位置全年靠26岁的孙燕一个人撑,替补席坐着的小将 inexperience 到连热身都紧张。
对面法国敢用三二传交替发球节奏,我们不敢换人,怕更乱。
于是节奏被法国带着走,越打越像慢动作。
下一个赛程,全队直接解散回省队打全运会。
很多人不理解:刚输完大赛,怎么又去“内卷”?
其实排管中心早有苦衷——各省体育局已经把全运会金牌写进了今年的考核指标,人必须放回去。
等于刚考完期中,又被拉去月考,一点喘气空都没有。
怎么救?
球迷群里有人甩出一张旧照片:2016年里约奥运前,女排也曾0比3输美国,当时郎平直接拉全队去军营练了三天正步,回来连扳三局夺冠。
故事听着爽,可复制不了。
现在的队员连轴转,联赛转会、商业代言、短视频拍摄,排协想再搞封闭式,得先问经纪团队。
更现实的办法藏在数据里。
国际排联统计显示,中国队拦网高度世界第一,可有效拦网率只排第九。
问题不在跳多高,而在预判——法国队那个矮个接应,靠提前半秒挪动脚,就把我们的高拦网晃成了背景板。
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差,是读书少,不懂对手。
接下来三个月,联赛会把球员重新拆散。
俱乐部教练大多优先考虑赢球,不会帮你练国家队短板。
唯一自救的缝隙,是每周一次的“夜训”——各地体育局临时租的体育馆,灯开到晚上十点,队员们练一传、拦网步、发球找人。
没人拍照,也没人报道,全靠自觉。
能不能补上漏洞,就看这九十天的灯下黑。
输给法国的当晚,有球迷在社交平台留了一句:“不怕输,怕的是以为自己不会输。”这句话被点赞了七万次。
屏幕那头的姑娘们在回酒店的大巴上,应该也能看见。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排协会议室的灯也会亮到很晚。
巴黎奥运倒计时还有三年,先把今天咽下去,再谈明天。
来源:在沙漠惊险穿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