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块钱的快乐,5万块的代价——千万别再自己补牙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7:30 2

摘要:“嘴里像含了一块烤年糕,张不开、咬不动,连话都说不清。”近日,天津一位50多岁的大叔火急火燎地冲进刘女士的牙科诊所,一张嘴就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原本该是一颗颗独立的牙齿,却被一整块米黄色树脂糊成“连排桩”,牙龈缝隙也被死死封住,看上去就像街头刚出炉的黏牙年糕。

“嘴里像含了一块烤年糕,张不开、咬不动,连话都说不清。”近日,天津一位50多岁的大叔火急火燎地冲进刘女士的牙科诊所,一张嘴就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原本该是一颗颗独立的牙齿,却被一整块米黄色树脂糊成“连排桩”,牙龈缝隙也被死死封住,看上去就像街头刚出炉的黏牙年糕。大叔懊悔地说,材料是他在电商平台花5块钱买的“进口补牙树脂”,本想省下几百块镶牙费,没想到差点把一口牙“团灭”。

刘女士从业十五年,自诩“什么奇葩病历都见过”,但看到这块“树脂大饼”时还是倒吸一口凉气:树脂已经顺着牙缝流到龈沟,边缘结成了锐利“飞边”,轻轻一碰就渗血。X光片更惊人——树脂不仅包裹了牙冠,还渗进根尖区,像一床棉被把牙根捂得严严实实。“现在不是补牙,是拆雷。”刘女士解释,树脂一旦固化,硬度和粘接力远超想象,如果强行磨除,震荡传导到牙根极易造成纵裂;可若放任不管,密封环境会加速龋坏,牙周膜持续发炎,最终整颗牙松动脱落。“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能分次低速打磨、逐颗解救,光材料费和工时就得几千元。”

为什么区区5元树脂能有这么大破坏力?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自助补牙材料”,瞬间跳出上百条链接,价格从3.8元到12元不等,描述里全是“美国进口”“牙科同款”“操作简单”。刘女士拆穿套路:正规牙科树脂按克计价,一克就要六七十元;这些廉价货多是工业级双甲基丙烯酸酯,未经过生物相容性检测,固化后体积收缩大、边缘渗漏严重,还残留大量游离单体,长期刺激口腔黏膜,甚至有致癌风险。“它们连生产批号都没有,出了事根本找不到人。”

更让医生头疼的是,“自助补牙”短视频正在各大平台疯传:镜头前的主播用钩针随便掏个洞,把树脂揉吧揉吧摁进去,再用紫光笔“叮”一下,全程不到五分钟,弹幕一片“省钱了”“手残党福音”。刘女士哭笑不得:“牙齿龋坏呈漏斗状,入口小底大,不扩洞就直接填,等于把细菌全封在里头;而且咬合高度要靠精密测量,多凸出0.5毫米就会让整口牙受力失衡,时间久了颞下颌关节都会移位。”

大叔的经历并非孤例。中华口腔医学会统计,近三年因自行补牙导致急性牙髓炎、牙周脓肿到院急诊的病例年均增长47%,其中60%以上曾使用网购材料。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宋主任回忆,有位小伙子用“自助树脂”把门牙磕角补成“大铲牙”,结果树脂边缘划破唇系带,引发蜂窝织炎,脸肿得像馒头,“住院两周才抢救过来”。

“牙病拖延+贪图便宜+错误信息,是DIY毁牙的‘魔鬼三角’。”刘女士建议:如果只是食物嵌塞或轻微敏感,可先用牙线、含氟牙膏应急,24小时内务必就诊;一旦出现自发痛、夜间痛,说明龋坏已波及牙神经,再晚就要根管治疗,花费从几百跳到几千;缺牙则更不能随便填,牙槽骨每天都在吸收,三个月后邻牙就会倾斜,后期想种植要多花成倍骨粉钱。“省一时,亏一世,牙病越拖越贵。”

采访最后,刘女士把大叔的治疗方案写在纸上:分三次拆除树脂、根管治疗两颗、全冠修复四颗、牙周刮治一轮,预计费用一万出头。大叔攥着那张纸,叹了口气:“早知如此,当初真不该贪那5块钱的便宜。”他同意让诊所拍下治疗过程,授权公开,“就当给大家提个醒:牙是咱自己的,别拿它给网红偏方当试验田。”

医生提醒: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