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团纪念馆聚堆纳凉吵闹,工作人员劝说未果,馆长:让他们凉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7:08 3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李,听说你们昨天去市纪念馆纳凉了?"茶馆里的老张压低声音问道。

李师傅摆摆手,脸色有些难看:"别提了,那老馆长邪门得很。"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惊恐,"我告诉你,那地方不干净,有些人啊,死了还不肯安生。"

老张笑了:"你这是怎么了?大白天的说什么胡话。"

李师傅摇摇头,端起茶杯的手微微颤抖:"你不懂,有些凉,凉到骨子里。"

01

七月的市纪念馆,青砖灰瓦在骄阳下泛着白光。门前的梧桐叶子打着卷,偶尔有风吹过,也是热的。

实习生小林拿着抹布在前厅来回擦拭,汗珠从额头滚到眼角。中央空调的出风口正对着休息区的几排长椅,冷气呼呼地往外冒,带着一股机器的味道。她刚把"保持安静"的指示牌摆正,门口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二十多个穿着荧光绿运动服的中年人涌了进来,像一群迁徙的候鸟找到了栖息地。领头的是个五十来岁的女人,烫着小卷发,手里拿着一把大红色的折扇。

她进门就把扇子"啪"地展开,声音比展厅里的解说器还响:"可算找着凉快地方了!都给我占好座!"

小林愣了一下,这些人明显是附近的暴走团。每天傍晚她下班时都能看见他们在广场上排队走圈,音响声震天响。现在这些人直接冲到了休息区,有的坐下就不动了,有的开始掏包里的东西。

"阿姨您好,这里是纪念馆,麻烦声音小一点。"小林赶紧上前。

王大姐斜睨她一眼,往长椅上一坐,腿一伸:"我们歇脚纳凉,又不碰你们的展品,你个小姑娘管得着吗?"

身后立刻有人附和:"就是,这么热的天,让人歇歇脚怎么了?"

一个戴鸭舌帽的大叔掏出一副扑克牌,"哗啦"一声铺在长椅上,牌声在肃穆的展厅里格外刺耳。

小林的脸涨红了:"这里真的不能……"

"不能什么?"王大姐把扇子往脸前一遮,眼睛从扇子上方瞪过来,"我们又没违法,公共场所谁都能来。"

几个人开始搭牌,有说有笑。一个穿红色运动鞋的阿姨从包里掏出一瓶矿泉水,拧开就往地上洒了几滴:"这地面多烫,洒点水凉快。"

小林看着那些水滴在大理石地面上很快蒸发,留下几个水渍印子。她想说什么,但王大姐已经闭上眼睛开始扇风,一副你爱咋咋地的样子。

其他暴走团成员陆续找到位置坐下,有的拿出手机开始刷视频,外放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小林站在原地,感觉手里的抹布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二楼的楼梯口传来参观游客的说话声,几个外地来的游客正拿着导览图研究路线。他们看到一楼的情况,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但还是顺着楼梯上去了。

王大姐把眼睛睁开一条缝:"小姑娘,你们这儿有开水吗?走了一路,渴死了。"

小林指了指角落的饮水机:"那边有。"

"这么远,你不会给我打一杯?"王大姐扇子停了,语气里带着理所当然。

小林咬了咬嘴唇,还是走过去接了一杯水。王大姐接过杯子,"咕咚咕咚"喝完,然后把纸杯随手一扔:"再来一杯。"

纸杯在地上滚了两圈,小林弯腰去捡。这时候,戴鸭舌帽的大叔突然拍桌子:"诶呀,这手气不行啊!"

"小声点。"小林直起腰。

"小声什么?"大叔瞪了她一眼,"我们打牌又不赌钱,你管这么宽干嘛?"

王大姐这时候站起来,走到饮水机前自己接水:"你们这小姑娘,一点服务意识都没有。我们来你们这里,是给你们带人气呢。"

小林想解释什么,但王大姐已经端着水杯回到座位上。她环顾四周,二十多个人已经把休息区占得差不多了,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刷手机。整个纪念馆的氛围完全变了。

这时候,楼上传来一阵争吵声。

02

小林顾不上收拾一楼的杯子,急忙跑上二楼。抗战展区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对着"淞沪会战"展柜指指点点,身边围着几个暴走团的成员。

"你看这枪,还没我家孙子的玩具枪威风呢。"那个男人姓李,是王大姐的得力干将,平时负责在暴走团里维持纪律。现在他指着展柜里的一支步枪,语气里带着轻蔑。

展区的另一边,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气得浑身发抖:"小伙子你怎么说话呢!这是烈士用过的武器!"

李大哥梗着脖子:"烈士怎么了?武器就是武器,我说得有错吗?这破枪能打死几个鬼子?"

老先生的手指着他,声音都在颤抖:"你这是什么态度?这里是纪念馆,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我撒什么野了?"李大哥向前逼近一步,"我就说个实话,你们这些老古董就受不了。"

围观的几个暴走团成员开始起哄:"李哥说得对,现在的武器比这先进多了。"

"就是,这些破铜烂铁有什么好看的。"

老先生的脸涨得通红,指着李大哥说不出话来。小林赶紧上前:"李叔叔,这里请不要大声喧哗。"

"你又来了?"李大哥转头看着小林,"我们讨论历史,怎么就不行了?"

这时候王大姐从楼下上来了,她看到这边的情况,立刻走过来拉住李大哥的胳膊:"别跟这些老古董置气,咱下楼喝水去。"

老先生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手还在发抖。小林想过去安慰他,但老先生摆摆手,独自离开了展区。

王大姐带着李大哥回到一楼,其他人也陆续跟下来。休息区又热闹起来,刚才的那点不愉快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

"这地方除了凉快,真没什么意思。"一个戴遮阳帽的阿姨抱怨道。

"可不是,死气沉沉的,连个音乐都不让放。"另一个人附和。

王大姐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那有什么办法,免费的地方就这样。要是收费的,人家服务态度肯定好。"

几个人开始聊起其他话题,声音越来越大。小林站在服务台后面,看着这些人占据了整个休息区,心里说不出的憋屈。

中午时分,纪念馆的参观人数逐渐增多。一队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展厅,看到一楼的情况后,老师皱了皱眉头,但还是带着学生们直接上了二楼。

暴走团的人这时候也有些累了,开始轮流去外面活动。但休息区始终有十来个人占着座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下午两点,保洁员张姨推着拖把桶来清理地面。她看到休息区的情况,在外围转了一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地上散落着矿泉水瓶、纸巾、瓜子皮,还有几个塑料袋。

"师傅们,麻烦让一下,我拖个地。"张姨小心地说。

正在打牌的几个人抬头看了看她,没人动地方。

"拖什么地?"红鞋阿姨说,"地面有水才凉快,你拖那么干干嘛?"

"可是这样不卫生……"张姨想解释。

"不卫生什么?"王大姐放下扇子,"我们又没吐痰,就是洒点水,有什么不卫生的?"

张姨看了看地上的垃圾,又看了看那些一动不动的人,只好推着拖把桶走了。

这时候,红鞋阿姨站起来,把自己的运动袜脱了下来。袜子湿透了,她直接拿到展柜旁边的玻璃上贴着。

"阿姨,这样不行。"小林赶紧过来阻止。

"怎么不行?"红鞋阿姨理直气壮,"我这是晾袜子,又不是故意弄脏。"

"但是这是展柜……"

"展柜怎么了?玻璃不就是用来贴东西的吗?"

小林想解释玻璃的清洁问题,但红鞋阿姨已经把袜子贴好了,还拍了拍,确保贴得牢固。

下午三点,小林实在没办法了,去找保安老刘帮忙。老刘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什么场面都见过。

"刘叔,您能不能帮忙劝劝他们?"小林说。

老刘拿着对讲机,走到休息区边上。他清了清嗓子:"各位师傅,麻烦到外面的树荫下休息,里面有规定……"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王大姐挥着扇子往他面前凑:"什么规定?你拿出来我看看!"

"这……"老刘有些为难,"就是不能在展厅里……"

"展厅在哪里?"王大姐指着休息区,"这里又不是展厅,这是休息的地方!"

"可是声音太大了,影响其他参观者。"

"影响什么影响?"李大哥这时候也站起来,"我们说话的声音还没有你们的解说员大呢!"

老刘想继续劝说,但王大姐已经不耐烦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敢赶我们?信不信让你这破馆子上热搜?"

这话一出,老刘立刻闭了嘴。现在最怕的就是网上炒作,万一被人拍个视频发到网上,说纪念馆驱赶市民,那就麻烦大了。

他举起对讲机,对着里面说了几句,然后就退到一边去了。

03

下午四点,暴走团的人数达到了高峰。不仅是原来的二十多个人,还有一些闻讯而来的其他团队成员。休息区彻底被占满,连走廊里都坐着人。

这时候,讲解员小陈带着一队小学生进来参观。小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老师在前面维持秩序。他们经过休息区时,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些穿着运动服的大人。

"现在我们去二楼参观烈士遗书展区。"小陈说。

队伍刚走到楼梯口,突然响起了手机外放的广场舞音乐。是王大姐的手机,她正在给其他人展示新学的舞蹈动作。

音乐声在安静的展厅里格外刺耳,孩子们被吓得一跳,队伍有些混乱。

"请关掉声音,这里是纪念馆。"小陈涨红了脸。

王大姐不但没关,反而把音量调大了:"孩子们就得听点热闹的,死气沉沉的有什么意思?"

"可是这里有规定……"

"什么规定?"王大姐站起来,"我们放音乐又不违法,你凭什么管我们?"

小陈想解释,但其他暴走团成员也开始起哄:"就是,我们又没妨碍你们。"

"孩子们需要活泼一点的环境。"

"这些死人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听听音乐。"

最后一句话让小陈彻底怒了:"你们怎么能这样说?这里安息的都是为国牺牲的英雄!"

"英雄怎么了?"李大哥不屑地说,"死了就是死了,还不是让人参观?"

孩子们听着大人们的争吵,有的开始哭了起来。老师赶紧安慰孩子,但场面已经失控了。

小陈气得浑身发抖,但她知道跟这些人理论没有意义。她只好带着孩子们快速上楼,但广场舞音乐还在楼下响着。

这时候,有游客开始抱怨了。一个带着相机的中年男人走到服务台前:"你们这里到底是纪念馆还是娱乐场所?"

小林满脸歉意:"对不起,我们正在处理。"

"处理?"男人指着休息区,"都闹成这样了,你们还在处理?"

其他游客也开始围过来投诉。有的说影响参观,有的说不尊重烈士,还有的说要投诉到旅游局。

小林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她跑到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04

办公室里,老馆长正对着一份泛黄的战地日记出神。那是一位抗日英雄留下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

"馆长,出事了。"小林推门进来,声音都在颤抖。

老馆长慢慢抬起头,摘下老花镜:"什么事?"

小林把前厅的情况说了一遍,越说越急,最后几乎要哭出来:"他们根本不听劝,还说要让咱们上热搜。"

老馆长听完,没有立刻说话。他重新戴上眼镜,看着手里的日记,上面记录着七十多年前那场战争的残酷。

"馆长?"小林等了一会儿,没听到回应。

这时候,前厅突然传来一声瓷器碎裂的脆响。

两个人都愣了一下,然后听到王大姐的大嗓门:"碎了就赔呗!多少钱?别想讹人!"

老馆长的脸色瞬间变了。他站起身,大步走出办公室。

前厅里,李大哥正站在一个碎了的纪念瓷盘旁边,手里还拿着一瓶矿泉水。那个瓷盘是纪念馆的展品之一,上面绘着"抗日英雄纪念"的字样,现在碎成了几块。

"怎么回事?"老馆长走过来。

"没什么大不了的。"王大姐叉着腰,"他想拿瓶子砸核桃,不小心碰到了这个盘子。我们赔钱就是了。"

李大哥在一旁嘿嘿笑:"就一个破盘子,能值几个钱?"

老馆长蹲下身,仔细看着地上的瓷片。那上面有一道细细的裂纹,从"抗日"两个字中间穿过。

"这个盘子,是一位烈士的遗物。"老馆长慢慢说道。

"遗物怎么了?"王大姐不以为然,"我们又不是故意的。大不了多赔点钱。"

老馆长站起身,没有说话。他走到回廊尽头的总控室,对电话低声说了几句话。

老馆长回到前厅,看着那些散坐在各处的暴走团成员,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让他们好好凉快。"

05

五分钟后,休息区的空调停了。

最先发现的是王大姐,她正坐在出风口正下方,突然感觉头顶的冷风没了。

"怎么回事?"她仰头看着出风口,"空调坏了?"

其他人也陆续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人开始扇扇子,有人开始抱怨。

"赶紧修啊!"李大哥对着小林喊,"这么热的天,空调坏了还怎么待?"

小林摇摇头:"设备故障,正在检修。"

"什么时候能修好?"红鞋阿姨问。

"不知道,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暴走团的人开始骚动起来。没有空调的休息区很快变得闷热,汗水开始从他们的额头渗出来。

"这破地方,关键时候就掉链子。"有人开始抱怨。

"肯定是故意的,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

王大姐站起来,拿着扇子使劲扇风:"走,咱们去展厅里待着,那里肯定有空调。"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展厅走去。但他们很快发现,一楼的几个展区空调也都停了,只有应急灯还亮着。

"这是怎么回事?"李大哥拍着展柜,"所有空调都坏了?"

小林跟在后面解释:"可能是总系统出了问题。"

"胡说八道!"王大姐指着楼上,"那边不是还有风吗?"

确实,从楼梯口可以听到二楼空调的运转声。

一群人冲上二楼,发现这里确实还有空调。但小陈站在楼梯口,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对不起,二楼正在进行特殊维护,暂时不对外开放。"

"什么特殊维护?"王大姐推开她就要往里走,"刚才不是还有人参观吗?"

"那是预约的团体参观,您需要提前登记。"

"登记就登记!"李大哥大声说,"我们现在就登记!"

小陈指着墙上的一个牌子:"这里是烈士亲属接待室,只接待烈士家属。您需要提供相关证明。"

暴走团的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这样的证明。

"这是什么破规定?"王大姐气急败坏,"凭什么他们能进我们不能进?"

"规定就是规定。"小陈说完,就关上了二楼的门。

06

半小时过去了,馆内的温度在不断攀升。休息区已经变得像个蒸笼,暴走团的人开始坐不住了。

有人掏出手机看天气预报:"外面37度,这里面恐怕有40度了。"

王大姐的小卷发已经被汗水打湿,贴在脑门上。她不停地扇着扇子,但根本没什么用。

"这地方是不是故意整我们?"李大哥擦着脸上的汗,"怎么偏偏我们来了空调就坏?"

红鞋阿姨想去饮水机那里接水,发现饮水机也没电了:"这个也坏了!"

"连水都没有了?"有人开始慌了。

这时候,老馆长从办公室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温度计。他看了看上面的数字,对小林说:"现在馆内温度32度,已经超出了文物保护的安全范围。"

王大姐听到了,立刻冲过来:"32度?外面都37度了,这里才32度你就嫌热?"

"文物保护有严格的标准。"老馆长说,"超过30度就要采取措施。"

"那你们快把空调修好啊!"

老馆长看了看她汗湿的运动服:"你们要是觉得热,出门右拐有树荫,比这里凉快。"

"我们就要在这里待着!"王大姐梗着脖子说。

"那您随意。"老馆长转身要走。

"等等!"李大哥叫住他,"凭什么楼上有空调我们不能去?"

老馆长停下脚步,指着墙上"烈士亲属接待室"的牌子:"那是特殊区域,有独立的恒温系统。你们要是想进去,请先出示烈士亲属关系证明。"

"什么证明?我们上哪找去?"

"那就没办法了。"老馆长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暴走团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提议要走,有人坚持要留下。争论声在闷热的空气中显得更加刺耳。

07

又过了半小时,情况变得更糟了。

自动售货机的电源也被切断了,想买水都买不到。几个年纪大的阿姨开始出现轻微的中暑症状,脸色发白,直冒虚汗。

"这里是不是有问题?"一个戴眼镜的大叔怀疑地说,"怎么所有设备都坏了?"

"肯定是故意的!"王大姐虽然也热得够呛,但还是要撑着面子,"他们就是想赶我们走!"

这时候,红鞋阿姨想再往展柜上晾袜子,被小林拦住了。

"现在不行,温度太高,玻璃容易炸裂。"小林说,"弄坏了展品要负法律责任的。"

"法律责任?"红鞋阿姨愣了一下,"就晾个袜子,能有什么法律责任?"

"文物损坏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小林认真地说。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对"刑事责任"这几个字还是很敏感的。

王大姐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扇子,又看了看展柜,默默地把扇子收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队参观的游客从外面进来。他们看到休息区的情况,有些诧异,但很快就上楼参观去了。

"他们怎么能上去?"李大哥指着那些游客的背影。

小林解释:"他们是团体预约,而且有导游陪同。"

"我们也要导游!"

"导游费是200元,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暴走团的人听到要花钱,立刻就没了声音。

傍晚时分,夕阳从西边的窗户斜射进来,整个前厅被染成了金黄色。但这美丽的光线对于暴走团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温度还在继续上升,有人开始受不了了。

"不行了,我得出去透透气。"一个年纪较大的阿姨站起来,摇摇晃晃地往外走。

"我也不行了。"另一个人跟着站起来。

王大姐看着队伍开始松动,心里很不甘心。但她的小卷发已经完全贴在了头皮上,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

"我们走!"她终于开口了,"这破地方,不待也罢!"

李大哥也站起来,但他走了两步又停住了。他看着墙上那幅"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标语,突然觉得脸有些发烫。

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羞愧。

他想起刚才自己说过的那些话,想起那个被自己气得发抖的老先生,想起那个被自己弄碎的纪念瓷盘。

"走啊,还愣着干什么?"王大姐催促他。

李大哥跟在队伍后面,走得很慢。经过那个碎瓷盘的地方时,他停下来看了看。碎片已经被清理干净了,但地上还有一些细小的瓷渣,在夕阳下闪着微光。

他掏出钱包,从里面拿出几张百元钞票,默默地放在服务台上。

"这是赔偿。"他对小林说,然后就跟着队伍离开了。

08

晚上六点,纪念馆到了闭馆时间。

小林在前厅打扫卫生,发现除了李大哥留下的赔偿款,还有一个白色的信封。信封里装着一些钱,比李大哥给的还多一倍,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对不起,我们不该在这里吵闹。——王大姐"

小林拿着纸条,心情很复杂。她想象着王大姐在外面的树荫下写这张纸条时的样子,也许还在为刚才的事情感到懊悔。

老馆长从办公室里出来,看到小林手里的纸条。

"怎么样?"他问。

"他们走了,还留了道歉信。"小林把纸条递给他。

老馆长看了看,点点头,没有说什么。他走到总控室,对电工说:"把空调都开起来吧,明天还要正常运营。"

很快,前厅的空调重新开始运转,冷风呼呼地吹着。温度计上的数字开始缓慢下降,从32度,到30度,再到28度。

小林坐在长椅上休息,感受着久违的凉爽。她想起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觉得就像做了一场梦。

老馆长重新回到办公室,继续看那本战地日记。昏黄的台灯下,那些字迹仿佛还在诉说着什么。他轻轻翻过一页,上面写着:

"今日大热,战友多有中暑者。但为国家民族计,虽热死不退。"

他看着这行字,慢慢合上了日记。

窗外,夜色已经降临。广场上又响起了熟悉的广场舞音乐,那些荧光绿的身影在夜灯下扭动着。王大姐站在队伍前面,比划着舞蹈动作,但动作比往常生硬了一些。

李大哥没有来跳舞。他坐在广场边的石阶上,默默地看着远处的纪念馆。夜灯照亮了那栋庄严的建筑,让它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肃穆。

有人走过来拍他的肩膀:"李哥,怎么不跳舞?"

李大哥摇摇头:"今天有点累。"

"是不是在纪念馆受气了?"

李大哥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那栋建筑,想着里面那些安静的展品,想着那些已经沉睡了几十年的英雄们。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这凉意不同于空调的冷气,它来自夜空,来自大地,来自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

李大哥站起身,慢慢往家走去。身后的广场舞音乐还在继续,但他已经听不见了。

09

第二天早上,小林照常来上班。她发现前厅的休息区被重新布置过,长椅的摆放更加整齐,还新增了几个"请保持安静"的提示牌。

老馆长已经在办公室里了,桌上摆着昨天那本战地日记,旁边还有一份新的工作计划。

"馆长,昨天的事情要不要报告上级?"小林问。

老馆长摇摇头:"不用了,问题已经解决了。"

"可是万一他们还来呢?"

"不会的。"老馆长很肯定地说,"有些人,经历过一次就够了。"

上午十点,第一批参观者进入展厅。是一群来自外地的游客,他们安静地在各个展区参观,偶尔小声交流,整个纪念馆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中午时分,小林在整理前台资料时,突然看到门口有个熟悉的身影。是李大哥,他一个人站在门口,穿着普通的白衬衫,手里拿着一束白花。

他在门口站了很久,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进来。最后,他还是推门走了进来。

"我想参观一下。"他对小林说,声音很轻。

小林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好的,门票10元。"

李大哥掏出钱包,认真地买了票。然后他拿着那束白花,慢慢走向二楼的展区。

他在"淞沪会战"展柜前停了很久,看着那支昨天被他嘲笑过的步枪。现在这支枪在他眼中变得不一样了,它不再是一件破旧的展品,而是一位英雄的伙伴。

他把白花轻轻放在展柜前的台子上,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林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下午,暴走团的其他成员开始陆续出现在广场上,准备晚上的活动。但今天他们都没有进纪念馆,只是在外面的树荫下休息。

王大姐也来了,她看了看纪念馆的大门,然后转身对其他人说:"咱们今天就在外面活动吧,里面太闷了。"

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问为什么。他们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只是没有说出来。

傍晚时分,小林准备下班。她看到李大哥从展厅里出来,脸上的表情和昨天完全不同了。

"谢谢。"他对小林说,然后慢慢走出了纪念馆。

小林看着他的背影,想起老馆长说过的话:有些人,经历过一次就够了。

夜幕降临,纪念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老馆长最后一个离开,他走到前厅,看了看那些重新摆放整齐的长椅,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关掉灯,锁好门,然后慢慢走向夜色中。身后的纪念馆在月光下静静矗立,守护着那些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记忆。

远处的广场上,音乐声依然响起,但今晚的音乐似乎没有那么刺耳了。王大姐带着团队在做运动,动作整齐而有力。

有人问她:"王姐,明天还去纪念馆吗?"

王大姐停下动作,看了看远处的那栋建筑:"不去了,我们在外面就挺好。"

"为什么?"

王大姐想了想,说:"那里面的人,需要安静。"

说完,她重新开始带领大家做运动。音乐声在夜空中飘荡,但再也没有飘进过纪念馆。

从那以后,暴走团再也没有进入过纪念馆纳凉。他们依然每天在广场上活动,但总是与那栋庄严的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也许是因为那一天的炎热让他们记忆深刻,也许是因为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尊重。

总之,纪念馆又恢复了应有的宁静,那些安息在这里的英雄们,可以继续他们永恒的沉睡了。

来源:一才的篮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