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08:06 1

摘要:基层中医药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基层中医药逐步形成了以医疗机构中医馆为主体,村卫

基层中医药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基层中医药逐步形成了以医疗机构中医馆为主体,村卫生室中医阁为网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同时也要看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薄弱,普遍存在人才队伍不足、特色优势不明显、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对此,笔者认为,应以系统思维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整体,抓住要害,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真正让中医药技术扎根基层,持续提升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

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之基

加大统筹推动和投入力度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地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升级改造村卫生室,打造特色村级中医诊疗服务基地,有效改善中医药服务条件和群众就医环境。同时以点带面,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扩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覆盖面,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的中医药网络体系,以更好地顺应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期盼。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中医药人才是发展基层中医药的主要力量,中医药的传承需要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医师,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在传承及实践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制约了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因此,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做好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引、培、帮、带,在薪酬待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打好组合拳,强化待遇激励作用,确保基层中医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巩固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通过师带徒、进修培训和学习交流等方式,强化中医药学术、技能传承,提高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展现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领域

要持续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诊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和特色优势。通过中医医联体及专科联盟的辐射带动,在基层筛选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广一批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使用中医药疗法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定期组织省级、市级医院等专家资源下基层帮扶,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与水平。实现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将中医药服务融入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康复保健、健康管理等各个领域和环节。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康复服务包,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加大中医药应用宣传,提升基层中医药文化内涵

基层政府应始终坚持以文化涵养中医药事业发展,号召各部门、各单位加强联动,共同参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加大中医药法规、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多渠道拓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渠道,做到“线下+线上”相结合,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广中医药知识,推送中医科普信息。结合送医疗下乡、中医药义诊、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同时,围绕治未病理念,推广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开展亚健康调理,推广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法,让基层群众在享受中医特色服务、提高健康素养的同时,对中医药有更多的认识,建立更深的信任。■

来源:广东中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