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亮这份浪漫的“操盘手”,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创业者谭亚。不久前,他参加了第十二届湖南省青年“创青春”大赛,亮眼表现的背后,是他三次创业起落、清零百万负债的艰辛,更是用AI重构户外广告生态的执著与坚守。
中人社传媒记者 汤子琪
“5年,1900公里,180张车票。从今以后,我只想在你身边!嫁给我吧!”
2023年情人节,长沙某商场巨幕亮起的这句告白,引得众人围观。女孩惊喜落泪的瞬间被定格成15秒抖音短视频,收获40万点赞。
点亮这份浪漫的“操盘手”,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创业者谭亚。不久前,他参加了第十二届湖南省青年“创青春”大赛,亮眼表现的背后,是他三次创业起落、清零百万负债的艰辛,更是用AI重构户外广告生态的执著与坚守。
从百万流水到百万债务
2018年夏天,谭亚背着塞满设计手稿的双肩包直奔长沙。这座被誉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城市,霓虹闪烁、创意涌动,成了他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彼时还是大学生的他,用奖学金和比赛奖金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主攻地产营销策划。创业首年,他们公司流水便突破了200万元。
然而,地产行业寒冬来得猝不及防。垫资压力剧增,客户回款拖延,资金链愈发紧绷……“像在薄冰上跑步,不知何时会掉下去”。2019年底,谭亚无奈关掉公司,首次背上了负债。
“那不是失败,是创业的第一笔学费。”带着这样乐观的信念,他选择“退一步”——加入华为工作,而这步“退棋”,也成了他创业生涯的关键转折。
从前做乙方,谭亚只需专注“把设计做漂亮、把活动执行好”,客户点头就算完成任务。但成为甲方后,他每天要盯着几十万广告预算的去向,反复核算“投出去的钱能带来多少转化”。
真正让他“换脑子”的,是华为云的一个场景:一位老师通过云技术同时给上千名学生上课,成本减半,覆盖人群却翻了10倍。盯着后台数据的那一刻,谭亚顿悟:“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能颠覆广告行业的革命!”带着这份觉醒,他决心再度出发。
第二次创业,谭亚把目光对准了餐饮行业的痛点:店家菜单、活动更新频繁,却没人能高效制作宣传海报——要么花高价请设计师,要么老板自己用PS折腾一下午,效果还参差不齐。
没丢美术生老本行的他,坐在电脑前画了上千套动画模板,用3个月的时间开发出一款“傻瓜软件”:商家只要换张图、改行字,10秒就能生成专业动画海报。软件一上线就靠口碑发酵走红,很快拿到数百万融资。
可谭亚的野心不止于此。“如果把软件和免费屏幕一起送给餐厅,再用屏幕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广告,这不就是‘商圈分众传媒’吗?”越想越兴奋的他,立刻砸钱在全国铺设了5000多块屏幕。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了谭亚沉重一击。餐厅成片倒闭,没人监管大屏;小屏关注度低,广告商不愿投放;铺屏成本还没收回,融资就已烧完……谭亚再次背上百万贷款。
“那段时间,我天天去梅溪湖边坐着,从下午坐到天黑。”谭亚回忆道,“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觉得跳下去就不用扛了。”
创业者的韧性终让他寻得转机。一天,他刷到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视频,广告、路人驻足与社交传播的联动,让他猛然起身大喊:“国内没人做这个!我懂广告,有屏幕资源,为什么不试试?”
从提供情绪价值到实现商业效果
2023年初,谭亚的“惊喜屏”项目正式上线:只需98元,普通人就能在长沙最热闹的街头大屏上表白、庆生、打卡。
项目推出后,第一个爆火的订单来自一位想给恋爱6年女友告白的男孩。随后,越来越多普通人用它记录生活——游客投屏带着“我在长沙”的笑脸,女孩为偶像投放应援视频……一对金婚老夫妻更是带着老照片前来投屏,温馨场景引得路过行人纷纷拍照记录,相关单条视频网络浏览量超千万。
“惊喜屏”上线首月营收即破10万,半年逼近百万,成了长沙的“网红道具”。但在华为工作的经历让谭亚清楚:“个人用户为浪漫买单,企业客户还是要为效果付费,解决不了广告本质问题,大屏终是昙花一现。”
2024年,“惊喜屏”升级为“屏果”,谭亚目标明确:给大屏装上“大脑、眼睛和手脚”,打造能感知、会思考的“智能终端”。
第一步,是打通户外大屏的“控制关”。
不同品牌、型号的户外大屏,有的是10年前的老款,有的是拼接巨幕。过去,每块屏都得派专人到现场调试,一个团队管理多块屏,管理成本高且管理效率极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谭亚带领技术团队在实验室深耕3个多月。其间,一名95后技术员为兼容一款老屏幕,通宵编写适配代码;谭亚自己也常睡在公司沙发上,醒来就紧盯代码编写进度、测试系统运行情况。
当AI播控系统首次调试成功时,团队所有人都盯着屏幕欢呼——这套系统如同“同声传译”,能让所有屏幕“听懂同一种语言”,即便像解放西那种由几万块小屏拼成的巨幕,也能通过后台实现精准“点对点控制”。
“以前调试一块屏要跑大半天,现在远程点一下就能完成,人工成本直接节省6成。”谭亚至今记得,第一次远程操控解放西大屏时,看着后台跳动的实时数据,他的手都在不自觉地颤抖——这是他第三次创业以来,首个真正落地的技术突破。
光有控制能力还不够,谭亚团队还为大屏装上了“慧眼”:用智能设备实时捕捉屏前人流、车流,再对接多个社交媒体的用户数据,进行画像分析、贴标签。只有当目标受众比例达到广告商的预设标准,广告才会开启计费、自动播放。
谭亚算过一笔账:传统模式下,20万广告预算的精准触达不足1000人;而屏果10万曝光里,精准人群数量能超过5万,“让企业终于能把钱花得明明白白”。
从“赚快钱”到“做长期事”
回顾三次创业,谭亚感慨万千地说:“第一次想赚快钱,觉得流水高就是成功;第二次想做‘伟大的事’,铺了5000块屏幕就以为能成;直到第三次才明白,创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给用户创造价值,给企业创造价值乃至给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能持久走下去的底气。”
这份底气,离不开长沙的创业土壤。他申请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仅用了一个半月。
如今的屏果,早已走出长沙:柳州、威海、恩施、武汉、宁波的地标屏相继上线。未来,谭亚还计划加强屏果AI的研发,进一步降低广告投放门槛——从内容构思、内容生成、内容投放及效果评估等广告全链路的操作,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站在解放西的大屏下,谭亚看着来往人群:有人对着奶茶店广告扫码询价,有人举着手机拍个人投屏……屏幕的光映在他眼里,创业图景在他心中也愈发清晰。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屏果”要完成全国1000块大屏的数字化改造,打造中国领先的数字户外营销平台。
“线上广告流量见顶的当下,户外大屏的数字化升级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谭亚的声音坚定有力,“我想做那个‘让户外广告更有效的人’——让每一块屏都能精准触达需要它的人,让每一分预算都能产生价值。”
晚风掠过大屏,屏幕广告仍在循环播放,屏幕角落的“屏果AI”logo,在夜色中愈发醒目,谭亚正用自己的坚持与创新,推动一场属于户外数字广告的革命。
来源:中人社传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