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杭州市“低碳十景”④| 萧山区碳足迹驱动碳效提升示范项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6:40 2

摘要:为高质量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场景打造,总结提炼我市“双碳”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我们通过公开征集、实地考察、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了极具亮点示范和创新引领的“2025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也许就在你

为高质量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场景打造,总结提炼我市“双碳”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我们通过公开征集、实地考察、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了极具亮点示范和创新引领的“2025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也许就在你身边,快来一起看看吧!第4期介绍的是“萧山区碳足迹驱动碳效提升示范项目”。

01

项目概况

萧山工业碳排放量占全区碳排放约40%,而纺织服装业占全区工业总碳排的43%,因此为推动纺织行业节能降碳,国网萧山公司、中新电力、航民股份三方合力,着力承担省里纺织行业碳足迹试点任务,聚焦“数据采集、生产监管、能源管控”三大难题,以数字化碳足迹驱动“数字化决策、可视化生产、高效化管理”转型。

02

主要做法

以“数字化碳足迹管理”为抓手,按照“精准测控、系统管理、节能降碳”三大实施路径,实施“感知设备部署、产品碳足迹核算、能碳平台搭建及低成本绿色改造”四型举措,实现“产线智能化、产品低碳化、成本集约化”。

(一)感知设备部署

创新全省首个“厂区-车间-产线-设备”四级能源监采部署模式,实现设备全覆盖、数据全采集。厂区层面上,配置电、气、水表及边缘智能计算终端,实现整体用能监测;车间层面上,部署风速、车速、轧车压力等采集装置,实现关键要素监测;产线层面上,装设电、汽、水专用表计,实现产品专线能耗分析;设备层面上,配置温度、PH值、水位等采集装置,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目前已部署采集装置500多个,覆盖设备44类。

(二)碳足迹核算

运用采集数据对航民8个重点产品开展核算,明确原材料提取加工、原辅材料运输、生产、下游存储与分销4个阶段,以我省《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以四面弹印染布为例,原材料获取(占比79%)、生产阶段(占比20%)。由于企业国内外订单的原材料均由甲方直接提供,无法自主替换,因此项目聚焦生产阶段深入剖析,发现染色、定型、工业废水处理等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蒸汽和化学药剂,是生产阶段碳排放较高的主因。

(三)能碳平台搭建

搭建全省首个“云-边-端”一体化的“1+3”智慧能碳管控平台,贯通“质量管理、工业协同排产、能源管理”三个系统,首次实现能碳管理平台与多个生产管理系统信息互联。质量管理上,以全流程工艺追溯,快速定位生产异常点,提升一次成功率;工业协同排产上,以加工顺序优化,降低设备空转等无效能耗。能源管理上,以能源传输等环节实时监控推动精细化用能,将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通过能碳分解,形成“监测—分析—管控—优化”闭环管理。

(四)低成本绿色改造

首创数字化碳足迹核算改造方案,向厂区推送余热回收、工艺改造、水回收循环利用等改造建议,有效降低污水排放、蒸汽用量及碳排放总量,提升企业整体能效水平。

03

节能降碳成效

(一)成本管控力提升

效率上,通过工艺优化与设备改造,厂区设备运行效率提高14%,日均产量增幅达12.3%,产品交付时间缩短50%。成本上,本次企业数智化改造成本共计150万元。改造后,年节约人工成本240万元。经核算,企业全年累计降低成本约400万元。

(二)市场竞争力跃升

作为ZARA供应商,航民股份向其供应TC纬弹、TR纬弹等面料。凭借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先行先试,企业成功获评B级标准工厂,海外订单量提升20%,总订单量提升15%。

(三)产品碳效水平攀升

重点产品生产环节碳足迹监测和管控得到显著提升,其生产阶段碳排放占比从15%降至10%。相较于改造前,企业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热力消耗占总能耗比重下降超过31%,能源重复利用率超50%。

04

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一是区域适配性高。据调查,萧山区超70家纺织企业存在能耗监测粗放、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项目推广后,预计可提升企业能效10%-15%,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下降20%,节约成本80万-200万元,若覆盖全行业,年减排量可超10万吨。

二是项目可复制性强。项目采用的碳足迹核算、智慧能碳管理、改造技术均为市场常用技术,适配范围广、改造成本低。目前,能碳管控平台已在萧山经开区多家企业应用,碳足迹已推广应用于临空示范区萧越、福恩等企业。

三是出口关税经济效益大。项目可以辅助企业填报出口碳相关数据,积极应对CBAM等碳关税挑战。支撑出口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构建,推动国内外碳足迹数据互认互信。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