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的历史,对于安义县而言,既是一部农民挣脱贫困枷锁的奋斗史,更是一曲个体经济与铝塑门窗产业从田间走向世界的壮丽诗篇。不甘困守土地的安义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洗净脚上的泥泞,在城市的钢筋森林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刘放,正是这万千追梦者中的一员。
15.抵外滩夜色迷离
改革开放的历史,对于安义县而言,既是一部农民挣脱贫困枷锁的奋斗史,更是一曲个体经济与铝塑门窗产业从田间走向世界的壮丽诗篇。不甘困守土地的安义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洗净脚上的泥泞,在城市的钢筋森林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刘放,正是这万千追梦者中的一员。
“一个人的梦想可以是旷远宏阔的,但实现梦想的征程,往往是艰难、曲折而漫长的。”初抵上海外滩,刘放可说是梦想与迷茫交织。黄浦江的汽笛声裹挟着潮湿的江风扑面而来。刘放攥紧妻子李秀秀的手,背上驮着熟睡的儿子小虎,手上牵着大儿子和女儿,随着熙攘的人流走下甲板。一脚踏入上海外滩那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眼前的景象令他恍惚——霓虹如瀑倾泻,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车流如织的街道仿佛流淌着金色的河。他深吸一口气,鼻腔里充斥着汽油味、香水味和路边摊飘来的葱油香,这混杂的气息让他既兴奋又惶恐。
“爸,这就是上海?”小虎揉着眼睛从刘放背上滑下来,仰头望向东方明珠塔。塔尖刺破夜空,缀满星辰的穹顶下,这座钢铁巨物宛如神话中的定海神针。李秀秀攥着皱巴巴的船票,低声念叨:“听说这里一碗阳春面要五块钱,咱带的钱够吃几天?”
刘放没有回答。他盯着外滩对岸的陆家嘴,那里灯火通明,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的银河。课本里的“十里洋场”此刻真实得近乎虚幻。他想起在南京临行前弟弟的叮嘱:“上海是龙潭虎穴,但也是遍地黄金。等你们在那里落下脚后,我们也过去。”此刻,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仿佛要将这句话刻进骨血。
夜色迷离中,黄浦江畔的繁华就像一场视觉盛宴。一家人沿江岸漫步,脚下是青灰色的花岗岩地砖,缝隙间还残留着白日的余温。江面波光粼粼,游船拖着彩绸般的光带缓缓驶过,甲板上的爵士乐随风飘来,与街头艺人的二胡声交织成奇异的旋律。刘放驻足在一处观景台前,栏杆上挤满了拍照的游客。有人高举“海鸥”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有人倚着石柱写生,画纸上外白渡桥的轮廓渐渐清晰。
“姐姐,快看!那楼顶的灯像不像孔雀开屏?”小虎指着和平饭店尖顶的霓虹雀跃。李秀秀却盯着对岸广告牌上的英文发呆:“这洋文弯弯曲曲的,比田里的秧苗还难认。”刘放笑了笑,目光扫过海关大楼的钟塔。时针指向九点,钟声浑厚如浪,震得他胸腔发颤。这声音与老家祠堂的铜钟截然不同——祠堂的钟声苍凉悠远,而此刻的钟鸣却裹挟着现代都市的凌厉节奏。
江风渐起,李秀秀将围巾裹紧小虎的脖子。刘放忽然想起什么,从包袱里掏出一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张“大团结”。“这是全部家当了。”他喃喃自语。不远处,卖茶叶蛋的老妪吆喝着“两块一个”,一个身穿皮夹克的青年举着“大哥大”高声谈生意,擦肩而过的金发游客洒下一串香水味……这一切都在提醒他:上海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汗水。
外滩充满着历史的褶皱,万国建筑群无声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行至外白渡桥,铸铁桥身的铆钉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刘放抚摸着栏杆上的雕花,指尖触到一道细密的裂痕。这桥历经战火与洪流,桥墩上的青苔仿佛历史的痂痕。李秀秀忽然轻呼:“你看这楼的门柱,比咱村的祠堂还高!”顺她所指,原汇丰银行大楼的科林斯石柱巍然矗立,穹顶壁画中的希腊诸神俯视众生,大理石台阶上却坐着啃煎饼果子的民工。
“当年洋人在这里开银行、设租界,如今咱们的农民也能来闯荡了。”刘放的声音有些发涩。他想起历史课本里记载的往事:鸦片战争后,外滩成了“国中之国”,吴侬软语中混杂着英文日文,黄包车夫为争地盘打得头破血流。而此刻,一群戴安全帽的工人正说笑着走过,他们身后的工地塔吊刺入云霄——那里即将崛起又一座摩天大楼。
小虎挣脱父亲的手,和姐姐、哥哥跑到陈毅雕像前模仿市长挥手的姿势。刘放凝视着青铜像坚毅的眉眼,耳畔忽然响起幼时背诵的《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他低声吟诵,眼眶发热。这座由革命者鲜血浇灌的城市,如今正被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人用汗水重新塑造。
暗夜寻路,他不知道自己带着一家人在这座陌生的城里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当梦想被点燃,作为追梦者,他没理由停下奋斗的脚步。为了成就梦想,他在心中聚合成一股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我一定要在上海扎下根来!对于上海这个曾在他小学课本里出现的国际大都市,刘放虽首次感到陌生,却再也不想错失一览其灯火辉煌的机会。
站在灯火辉煌的黄浦江畔,刘放和妻儿欣赏着江面的波光粼粼。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楼群合围在江岸,如鱼似艇的彩船在霓虹映照下时快时慢,展示着这座大都市的活力与魅力……
刘放一家人站在护栏旁,看着万人围观、千人摄影的场景,他们惊叹于黄浦江的壮美,也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要以梦想为帆、创新为桨,奋楫前行。
“我曾在梦里无数次想象黄浦江的风采,可真正见到它时,心情格外振奋!”刘放感叹道。楼群下的黄浦江水如一池彩墨,更似一湾流动的金粥……
从黄浦江西侧漫步至外白渡桥,刘放感到自己仿佛穿行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遥望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在这座现代都市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门窗店。”
深夜的七宝镇隐匿在闵行区边缘,刘放按老乡熊满红发给他的地址找到一栋筒子楼。听见有人喊叫的声音,熊满红迎了出来:“一层住八户,厕所公用,月租八百。先在我这里住下吧。明天可以去找店面。”
刘放推开窗户,远处工地的探照灯划破夜空,他忽然想起外滩的霓虹。
窗外,工地上的挖土机的噪声隐约可闻。
来源:一品姑苏城